湿发酵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018-02-08 20:53申斌黄生强
湖南饲料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长性能

申斌 黄生强

摘要: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75.0±2.5)kg健康PIC生长猪30头,随机分成A组(湿发酵豆粕)、B组(发酵豆粕)和C组(基础饲粮)3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以玉米一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A组复合蛋白质(10.0%)和B组复合蛋白质(10.0%)分别替代基础饲粮中粗蛋白质含量的300/0构成A组和B组试验饲粮。试验期30天,试验期间记录每组实验猪的采食量,试验结束后对所有实验猪进行称重,每个处理随机选3头猪屠宰,收集胃内容物测定胃的pH,截取lem左右的十二指肠考察用于病理分析肠绒毛的长度,隐窝的深度。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ADG:Average Daily Gain)上A、B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1),同时,A、B组差异显著(P<0.05)。日均采食量(ADFh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上A组比B组多160g,比C组多420g。料肉比(G/F:Gain/Feed)表明,A组最低,C组最高。A组胃内食糜pH显著低C组(P<0.01)和B组(P<0.05),B组与C组之间pH的差异也很显著(P<0.05)。病理结果显示,A组、B组绒毛高度均明显优于C组(P<0.01)。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1)。A组、B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均显著高于C组(P<0.01)。

关键词:湿发酵豆粕;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生长性能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是现有饲料养殖行业最常见的一种蛋白饲料原料。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在家禽和生猪饲养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但未经处理的豆饼、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尿毒酶、皂角苷、甲状腺肿诱发因子等。对动物及饲料的消化利用会产生不良影响。要提高大豆蛋白源在饲料中的利用率。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使大豆抗营养因子失活、钝化。利用发酵方法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是近些年来最受欢迎的一种方法,即: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最主要的原因是发酵方法不仅能去除豆粕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而且能对豆粕进行初步的营养消化,提升豆粕在动物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目前已成为鱼粉最好的替代品。

发酵豆粕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具有提高适口性,改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减少腹泻的功效。怎么利用好发酵豆粕中的肠道益生菌,不仅能降低成本。更能有效地保障动物的肠道健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发酵豆粕由青岛根源集团提供。

1.2试验设计与试验饲粮

1.2.1方案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75.0±2.5)kg的健康PIC生长猪30头,随机分成A组(湿发酵豆粕)、B组(干发酵豆粕)和C组(基础饲粮)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见表1)。表1实验处理与分组

实验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A组复合蛋白质(10.0%)和B组复合蛋白质(10.0%)分别替代基础饲粮中粗蛋白质含量的30%构成A组和B组试验饲粮,试验采用半纯合日粮,烘干发酵豆粕组以豆粕和烘干发酵豆粕为蛋白源,湿发酵豆粕组以豆粕和湿发酵豆粕为蛋白源。烘干发酵豆粕来源于市售知名品牌,湿发酵豆粕为自制产品。饲粮营养水平参照中国《猪的饲养标准》中的大猪(60-90kg)营养需要配制。试验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2。

注:1、预混料为每公斤饲料提供维生素、微量元素:250mg VC、400mg猪用多维、2200mg复合微量元素、320mg有机铁、50mg氨维乐锌、50mg五水硫酸铜、120mg酵母铬、150mg抗氧化剂、150mg甜味剂、350mg防霉剂、3200mg乳酸宝、600mg氯化胆碱、15000mg石粉、3000mg精盐、12000mg磷酸氢钙、以及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2、粗蛋白、钙、总磷为测定值,其它为计算值。

1.2.2试验动物

选择品种相同、健康状况良好、公母比例相当、同一栋栏舍体重满足实验要求的生长育肥猪30头以上分别进行标记。随机分为A、B和C三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0头。按实验要求先进行适应性饲养一周左右,适应性饲养阶段,猪场原本饲喂的商品料被实验料慢慢从少到多的过渡到纯实验料中,在过渡过程中尽量保证实验猪未出现腹泻等情况,对健康实验猪每头分别进行稳重并记录,共30头猪,试验期30天。

1.2.3饲养管理

试验在商品猪场育肥舍进行,全场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实验猪分组后以相应日粮进行预饲试验日粮。正式试验开始后每天称重饲料饲喂量。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定时饲喂3次(08:30;13:00;18:00)。温度控制在23-25℃,按养殖场的正常程序饲养,常规程序进行驱虫和免疫。

1.3样品采集与处理

1.3.1日均采食量的收集

每个处理组饲养于两栏,每栏均用两个喂料槽,每个料槽使用一天后进行清洗和干燥,每次加入饲料都要进行称重,更换料槽时对干净料槽与被更换的料槽分别进行称重与标记。

1.3.2解剖后实验材料的收集

分别于预饲期第1天和正式试验结束当天早8:00空腹称重,对每个处理组每头实验猪均单独称重和记录,每个处理组随机选3头实验猪进行解剖取材,分别取胃内容物于10mL于碎冰上保存,后期13000g離心15min,取上清液用pH90型直插式pH计测定pH值。取2份约1cm长短的组织样本,置于3.8%的福尔马林液中固定。经脱水、浸腊、包埋、切片等处理步骤,再以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取图和拍照。选取典型视野(绒毛完整、走向平直),用显微测微尺分别测量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记录其平均值。endprint

1.4主要测定指标

(1)分别于试验开始第1天早上和试验结束的第30天早8:00上空腹称重,并按重复计算饲料消耗量。

(2)日增重(ADG):日均采食量=(最初料量-剩余料量)/(试验天数×猪头数)

(3)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终末体重-初始体重)/(试验天数×猪头猪)

(4)饲料转化率(G/F):料重比=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

(5)pH值

(6)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

1.5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日粮对实验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猪整个实验过程的数据显示。实验猪的初始体重并未发现有什么差异,经过30天的实验周期饲养后,实验结束时体重B组与C组之间存在着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之间极显著(P<0.01)的差异,而A组与B组之间数据上虽然存在差异,A组的平均总增重高于B组,但SPSS分析显示二者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的AVG数据分析显示,三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与基础日粮C组之间,A组与B组均与其在AVG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同时,A组与B组在AVG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总采食量折算到每头猪的ADFI数据上显示,A组平均每天的日均采食量比B组多160g,B组比C组多260g。最后比较的G/F表明,A组最低,C组最高。

2.2不同日粮对实验猪胃内食糜pH和肠道的影响

胃内容物食糜pH从表4可以看出,A组胃内食糜pH显著低C组(P<0.01)和B组(P<0.05),B组与C组之间pH的差异也很显著(P<0.05)。

由表5可见,A组、B组绒毛高度与C组相比,分别增加21.29%(P<0.01)、17.17%(P<0.01),其中A组的绒毛高度比B组高3.52%。差异显著(P<0.05)。A组、B组的隐窝深度分别比对照组低24.95%(P<0.01)、17.06%(P<0.01),其中A组的隐窝深度比B组低6.73%,差异显著(P<0.05)。A组、B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分别比对照组高52.91%(P<0.01)和37.57%(P<0.01),其中A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比B组低11.15%,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饲喂A组和B组饲粮的实验猪在采食量和日增重方面都显著高于C组(P<0.01),料重比显著优于C组(P<0.01)。这可能与饲料经过有益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了特殊的酸香味,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欲望。其次,乳酸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PH降低,能够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然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代谢酶,这些酶能够补充机体内源酶的不足,提高机体对饲料的消化能力。这与刘希颖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胃内酸度对动物体内微生物定植影响较大,当胃内容物pH<4.0时,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长,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pH>4,0时则相反。消化道酸度是影响消化酶分泌与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玉米一豆粕型饲粮pH值为6.1左右,采食后易使猪胃部pH值过高,为病原菌繁殖提供有利环境,而不利于消化酶作用。本试验中采集的胃内食糜离心后测定的pH值显示,发酵豆粕组的pH值均低于4,且湿发酵豆粕的pH值更低,表明饲喂湿发酵豆粕更有利于调节胃内食糜的pH值。小肠绒毛是养分吸收的主要场所,动物小肠绒毛结构的良好状态是养分消化吸收和动物正常生长的生理学基础。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是对肠道功能状况的具体反映。绒毛高度与细胞数量呈显著相关。只有成熟的绒毛细胞才具有养分吸收功能。因此。绒毛短窄时。成熟细胞少。养分吸收能力低。隐窝深度反映细胞生成率,隐窝变浅,表明细胞成熟率上升,分泌功能增强。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值可综合反映小肠的功能状况。比值下降,表示黏膜受损,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常伴随有腹泻,生长受阻现象;比值上升,则黏膜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腹泻率下降,生长加快。本试验中,饲喂发酵豆粕后,断奶仔猪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有显著改善,且湿发酵豆粕组效果最好。表明湿发酵豆粕能有效促进断奶仔猪肠道发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对于生长性能指标,湿发酵豆粒比玉米-豆粕型日粮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干发酵豆粕在动物饲养上的广泛应用,表明发酵豆粕相对于传统的玉米O粕型日粮就有一定的优势,而湿发酵豆粕在本次实验中的运用上,明显优于干发酵豆粕。在30天时间的实验周期中,各组实验数据已经能说明不同日粮之间的差异,如若擴大到全群,扩大到整个养殖业,湿发酵豆粕的优势和带来的效益更明显。但湿发酵豆粕的使用上还存在其它问题,贮存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随着国内近几年养殖行业的扩大,养殖模式的升级,湿发酵豆粕的应用通道也是越来越宽。本研究基于对饲料行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希望能给湿发酵豆粕在养殖业上的推广使用提供点参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长性能
浅谈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枯草芽孢杆菌对罗非鱼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在鲫鱼苗养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