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总是盼着过年。过年了,吃妈妈包的饺子,穿妈妈买的新衣,满街跑着放爆竹,那是一年最快活的日子。长大了,为人父,和儿子一起手把手燃放鞭炮,很是爽快惬意。除夕午夜零点,买几卦三千响的大鞭,噼噼啪啪放个痛快,比听流行音乐还舒服,还过瘾。过年的味道深深的沁入心底,成了生活中不能少的念想。
狗年春节在眼前,又到家人团圆时,浓浓的年味儿撩动着南北东西游子的心,网上最热的莫过于抢订回家火车票了。春节原本是中国人传统佳节,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带动了中华文化的广泛认同与效仿,现在从东南亚到欧美也都过起春节来,几乎成了世界性的节日。浓郁的春节文化就像1573泸州老窖,久远的家乡味道醉倒了世人。
老北京过年最讲究包饺子,而且必定是白菜猪肉馅儿的。为什么首选白菜呢?白菜的谐音为“百财”,有聚财、招财、发财、百财聚来的含意,有人还专选长叶白菜和青梆白菜,寓意天长地久、清清白白,图个吉利。白菜过去是老百姓的看家菜,现在却动辄就说: “好东西卖了个白菜价。”落得一文不值了。殊不知若是在清朝白菜可金贵呢,慈禧太后最爱的稀世珍宝就是一个白绿呼应的翡翠玉白菜。台北故宫镇馆之宝也是翡翠白菜。如今风靡年夜饭,称之为美食文化。我看不如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包白菜馅儿饺子,端上热腾腾的一碗,那才是满嘴正宗的年味儿呢。
买年画是我的一个爱好。每逢春节前,我总要逛天津海河边的娘娘宫,那是早年渔民出海捕鱼祈求平安的庙宇,现在改建成古文化街。这里汇聚着杨柳青的各色精美的年画、剪纸,年画以大红方纸铺底,装贴上活灵活现的彩色生肖纸图案,妙不可言。剪纸多为红色,刀法精细,栩栩如生,贴于门窗之上,顿时喜庆生辉。说道年画,中国有久负盛名的四大年画产地,各具特色,堪称年画文化的发祥地。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清康乾年间是鼎盛时期,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盛况。源于宋代的苏州桃花坞年画,被称为“姑苏版”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而且远销日本、英国和德国,与杨柳青并稱我国南北两大年画中心。享有盛名的还有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河南开封的朱仙镇年画。古文化街还卖制作精巧的红彤彤的绒花,有凤凰、聚宝盆等各色形状,依天津的老风俗,妇女时兴戴在头上,恰似万花从中一点红,别有一番韵味。我每每给年迈的老母亲选一枝,插在银白的发髻上,平添喜气。妈妈总是笑盈盈的说:“好。”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特有的对偶文学,也是过春节的文化标志。春联中凝聚了诗词、书法两样地道的中华文化精粹。春联是凝练的诗,用书法形式展现出来,二者合一,形神兼备。“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人们最熟悉的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就是源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沿袭至今。除夕之夜,无论城市农村家家户户门的两旁都要贴上新对联,表示辞旧迎新,展望新的吉祥一年。我曾临摹赵孟頫、董其昌练过书法,年前院里邻居时常找我抄写对联,自家选喜爱的联句,自出各色红纸,现场手写感觉更合心意。我乘兴挥毫泼墨,可谓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起,春节新增添了两个重要的文化内容:发行生肖邮票和中央电视台举办春晚。1980年发行了以中国古代干支纪年的十二种生肖动物为图案的贺年邮票,即生肖邮票。生肖文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形成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生肖也成为春节的吉祥物。第一张生肖邮票猴,是画家黄永玉创作的猴,每枚面值八分钱。现在一版1980年版猴票的面值已高达87万元。东风西进,生肖文化逐步风行欧亚地区,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发行了生肖邮票,以此表达对中国春节的祝福。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从这一年起,看春晚成了除夕夜必不可少的文化大戏,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欢声笑语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化作难以忘怀的记忆。1984年,台湾歌手张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让心向祖国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潸然泪下,心潮澎湃。一夜间,传遍世界。连我这个五音不全不谙曲韵的人,很快也唱起了《我的中国心》。春晚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世界舞台。
春节习俗绵延千年经久不衰,风行世界,个中原故在于厚重的中华文化内涵与文化自信的传承。春节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诗词、书法、对联、年画、剪纸、服饰、美食、龙舟、舞狮等经典的文化元素集其大成,加之阖家团圆的浓浓亲情,祈盼幸福生活的美好相聚,那醉人的年味儿能让你不想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