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琦
关于比特币的是是非非和监管争论,凸显了相关部门的两难境地
这是一个创新加速到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令外行理解无力的年代。作为普通人心目中“高端产业”的金融部门,更是成为创新迭出的领域,近年来与科技的结合,无疑有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效果。
此一结合所产生的金融科技,频频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表现之一便是比特币、区块链、互联网金融、P2P乃至智能投顾这些外延与内涵多有交叉重叠的名词和概念经常占据媒体头条,其所暗含的暴富效应更让人们趋之若鹜,虽然很多人对其盈利点、盈利前景和预期到底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根本不甚了了。
这些主要由新技术引发的金融新产品和新运营模式,无疑给监管者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他们一方面要迅速跟进最新技术发展,及时跟踪由此导致的业态更新带来的风险,及时提出应对方案;另一方面又要为创新留出足够空间,既要防止因疏于监管坐视风险酝酿,又要避免因监管过严导致金融行业创新不够、活力不足和因技术滞后在全球竞争中落伍。最近关于比特币的是是非非和监管争论,便凸显了相关部门的两难境地。
当然,如果仅仅是创新与监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事情会简单很多。令情势更为复杂的是,有些金融从业人员所推出的新产品和新模式无非是打着创新名义的旧骗局,比如一些所谓的P2P和各种贷无非是把过去线下的非法集资和高利贷搬到了线上而已,而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更在无形中放大了原有的风险。
因此,对于新时代金融部门的监管者而言,要识别哪些是真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哪些是旧问题的新形式,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有些金融创新主要不是由于新技术所致,而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金融领域的种种制度性不便导致的,比如由于金融垄断导致的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和利益让渡不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少创新冲动主要是旧的体制束缚倒逼所致,体现了市场的刚需。前一阶段各种“宝宝”们的出现及其争议,便集中反映了这一点,此时一味指责人们的谋利冲动显然是不够的。
这同样给监管者提出了两难之题,既要及时填补监管盲区和漏洞,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又不能对竞争构成阻碍。与此同时,如果不解决制度瓶颈,保障市场合意产品的供给,各种创新或伪创新必然层出不穷,而这似乎又不是监管者凭一部门之力所能完成的任务。
新金融之新还在于中国经济进入了挥别狂飙突进模式的增长新常态。这表现在我们进入了投资回报率阶段性下滑的新时段,这必然导致金融资源的阶段性相对过剩。而与此同时,由于存在投资梗阻点,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导流不顺畅,又导致金融脱实向虚,从而令融资难、融资贵与资金虚投空转同时出现,既满足不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又加剧了金融领域自身风险。这种金融过剩与金融压抑并存的现象,也对金融监管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而经济增速的下滑叠加此前的过度投资,又必然导致债务风险加大。由此,金融业便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方面要除旧——解决呆坏账问题,一方面要布新——将金融资源导流到新增长流域;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警惕过度创新造成风险,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在金融改革中解决问题。
以上种种挑战,要求金融监管者要成为一名多面手,不仅要成为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监管者,还要成为投资者教育专家,要善于与从业人员和普通民众沟通。
作为一名来自央行的学者型官员,《新金融趋势》的作者对上述挑战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在剖析新技术新模式及其背后的金融學原理的同时,还根据自己当年在商业银行的从业经验以及国别经验和国际视野,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新对策。
新技术新模式总是层出不穷,而制度性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更好地拿捏各种挑战之间的张力,依然需要各方持续戮力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