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骅
(肇庆市龙禧小学,广东 肇庆 526040)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瓷器历来就是中国艺术界的“拳头产品”,而在林林总总的瓷器品种中,青花瓷最为受人欢迎。
一种颜色、几笔花纹,成就了青花瓷的传世美名,当我们惊叹古人这流传千年的艺术的同时,传统的青花元素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现代生活用品,如手机、服饰、钱包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中,青花瓷以独特的方式将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来。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对这种传统文化抱敬仰之心之余,还应该积极地传承,而作为美术行业中人,我们应学会探究青花瓷背后的美术理念。
青花瓷器最早出现在唐代,乘着开元盛世的东风,艺术品的制作和研制得到了健康的发展环境,不过由于生产条件的局限,唐代青花瓷并未因此而走向繁荣昌盛,而是随着唐朝一样在顶峰之后慢慢走向了衰弱,所以,留存于世的唐青花艺术品相当鲜见。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加热过程中温度难以掌握,唐青花瓷的艺术品比较粗糙,更因为烧结度较差,胎质较差,颜色和整体造型上唐代的青花瓷作品也算不美观。而经历过唐朝的野蛮生长之后,宋代在技术上并未有更大突破。
“官窑”的出现规范了青花瓷图案的设计和生产手段,为青花瓷的艺术价值提高了上限和增加了附加值,而“民窑”的兴起则丰富了青花瓷的发展空间,让青花瓷走向民生,民窑与官窑互相辉映。江西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在元代横空出世,在明清两代,官窑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生产工具的完善使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瓷器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的纹饰,胎质更加细腻,颜料更加高档,作品蓝白相映,素雅清新,怡然成趣。恰如流行歌手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里描述,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
其实,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青花瓷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明、清年间,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封建时期推崇的“重农抑商”思想里,青花瓷竟然能从生活用品演变成商品畅销全国,随后更通过丝绸之路慢慢走向世界,间接起到了传播中国陶瓷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封建社会中,青花瓷通过商品的形式畅销外国这一点尤为珍贵。
在制作关于青花瓷课程的过程之中,笔者在备课的时候使用了大量时间准备关于青花瓷历史的材料。“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件艺术品之所以成为众口相传的佳宝自然是和生活分不开,要说到青花瓷的发展,就不得不和中国朝代兴衰挂钩,学生除了要懂得青花瓷的美丽,更要明白,青花瓷的发展是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讲述青花瓷,分享青花瓷的艺术内涵对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有高雅就有通俗,蓝白色的瓷器不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青花瓷的出品也间接体现了时代风气和作者的审美。
在青花瓷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大至制作工艺,小至上色材料都有所讲究,即使是作品上的图案也有一定的风格区别。在唐代,由于青花瓷处于初长成阶段,图案较为简单,品种多为生活用品,图案选材上以简单花草鸟兽为主,朴素而优雅。到了宋代后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加上历史原因,宋代图案留白更多,市井生活占据多数,这一点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可见一斑,唐宋两代工匠在制作瓷器时更多表现出一种渴望收复失地的想法,还有描述百姓生活的素材。
明朝,尤其是永乐年间,明成祖治下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国力强盛,国土面积更是达到了空前1 000万平方公里,那个时期青花瓷的作品以云龙、飞凤、团龙等图案为主,彰显了国力强盛的历史背景。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大部分出产的青花瓷也同样以较为华丽精细的图案示人。
在欣赏各个朝代出品的艺术品时,应该更多着眼于探寻艺术品背后的制作环境,无论是唐宋时期的民生百态还是明清时期的歌舞升平,作为美术从业者更应该以学习心态欣赏每一份作品,而在授课时,笔者更希望以青花瓷或者其他艺术品为载体带领我们的学生走进历史,走进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艺术世界。当我们通过对比明清各个年间瓷器的造型、艺术釉和绘画方面的发展变迁来阐述其历史渊源时,青花瓷的审美本质和“变”的根源及其对民间生活的影响与意义更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从互联网上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花瓷作品作为学习内容和课程道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他们通过细节寻找不同朝代的青花瓷器的图案特点,从而对青花瓷文化有所了解。在动手环节中,我们带领学生尝试绘制青花纹样。在绘制自己心中喜爱的青花瓷图案时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青花瓷的造型与纹饰之美。在课程的各个环节,学生懂得艺术从来不分高低等级,通俗和高雅不过是标签,而不是判断艺术作品好坏美丑的标准,学生学会审美,也必须接受艺术多元化。提高学生审美修养,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
青花瓷以其鲜明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历经朝代更迭,青花瓷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潮流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渐渐被年轻一代人遗忘,很多传统工艺和传统艺术有的步入了式微,有的无人继承,甚至是消亡。而我们在制作教材道具以及授课时的更应该以崭新的表现形式介绍青花瓷,用游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一同了解青花瓷的来历、发展过程以及其图案特点,进而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和提高美术素养。
在我们开展的课程中,我们会在课室装饰青花瓷的图片,让学生们在一个满是青花瓷设计元素的课室内上课,再以流行音乐拉近师生的距离,再引出《美丽的青花瓷》这一课题。
这一环节笔者使用道具与学生玩游戏,让学生们知道青花瓷的一些基本纹路,再让学生在道具和图片中寻找各个艺术作品的不同之处和细节特点。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已基本懂得青花瓷发展的来龙去脉,而对青花瓷图案特点也略知一二,这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青花瓷图案为题画出自己喜欢的青花瓷作品。
查阅资料,我们发现青花瓷艺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属于美术核心素养里的文化理解,它常被放在末位。青花瓷艺术自古就被称为“润文人气质的蓝色装饰风”,这凸显了青花瓷艺术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各地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学习风潮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美术素养对学生人文素养产生直观影响的优势。进行青花瓷与美术素养文化理解的核心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和传统艺术文化的认同感,为年轻一代培养深厚的人文底蕴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