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的价值

2018-02-08 23:47李晓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孝悌媒人土家族

李晓蓉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作为一种婚嫁习俗,流传甚广。清代李拔纂修的《长阳县志》称:“宁乡地近容美、巴东,民杂苗蛮。其嫁女上头之日,择女八九人,与女共十人为一席。是日父母、兄嫂、诸姑及九女执衣牵手,依次而歌。女亦依次酬之……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1]P208其实,土家族青年男女婚姻以清代改土归流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虽然以中原传统汉文化为代表的北方势力多次统一中国,但土家族聚居的乌江流域却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其婚俗观念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自由和民主成为其婚恋观念的主流,青年男女经过对歌、跳舞等交往方式,日久生情,彼此相爱,再由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然而,清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结束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从此,自由婚姻不再自由,民主婚姻也不再民主,男婚女嫁要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通常所说的“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讲求“门当户对”,即通常所说的“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面对这样的婚姻,出嫁对于许多土家族新娘来说,并不是走向幸福的开始,而是通向噩运的开端。在此人生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她们有生以来的怨与怒、爱与恨、喜与悲等各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凭借社会习俗所赋予的权益,用哭嫁歌来控诉社会重男轻女、父母包办婚姻、媒人贪财好利,同时也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抚育之情,表达兄弟姊妹不舍之情、难忘之谊,具有丰富多样的价值。

概而言之,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其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价值——三大价值塑造人,孝悌感恩加情感

对于土家族新娘来说,婚姻是其人生历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哭嫁歌实际上起着塑造人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其教育价值不可小觑。

1.孝悌教育价值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其中,孝是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而广之,孝还包括对所有长辈的尽伦尽孝;悌是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四海之内皆兄弟”,推而广之,悌还包括对同事、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饱含着不少孝悌教育的内容,《哭父母歌》哭赞道:“天上大星照小星,世间只有父母亲;鸦雀又有反哺义,羊子又有跪乳恩;从前有个泥牛居,泥山耕田奉双亲;黄香七布去打荒,万古录孝有名声;冤女是个女儿身,田地房屋不得分;大孝终身不得敬,半途而废于老人。”该歌词以宣扬儒家孝悌典故的“鸦雀反哺”和“羊子跪乳”,以及前人为父母尽孝之事,自然引申出新娘渴望留在父母双亲身边尽孝道、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怀。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作为女儿之身的新娘终身侍奉父母的愿望不能如愿以偿,其心中充满着遗憾和无奈自不待言。不过,新娘内心的孝悌情怀实际上还能以媳妇的身份,在丈夫家继续践行,在《劝女歌》中,母亲告诫女儿道:“公婆面前行孝道,高声喊来低声应。哥嫂姊妹要和顺,左邻右舍多亲近。娘的话儿牢记住,千放心来万放心。”[2]P748这是母亲在女儿离别之际教育她如何在公婆家继续践行孝悌的情怀,此孝悌情怀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都具有日久弥新的价值。

2.感恩教育价值

感恩是指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而懂得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养育之艰辛。乌江流域土家族新娘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父母双亲的百般呵护,千般疼爱,如此深恩厚爱,新娘当然心知肚明。《别父母》哭诉道:“红花开时离枝去,爹娘养我枉操心;一尺五寸养育起,受了几多冷和饥。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操白许多根;青布裙来白围腰,背过多少山和坳。”[3]P73当新娘还在襁褓之中时,为生计所迫,父母双亲就不得不背着她上山砍柴,下田种地,整日操劳不息,无怨无悔。《哭父亲歌》亦哭诉道:“三根芭蕉一样高,你也焦来我也焦;你焦人情车不过,我焦难得过终朝。你前三十年为钱米,后三十年为儿女;为儿为女费尽心,冤女未报半点恩。”[4]P25乌江流域土家族新娘不仅知恩,更懂得感恩,并将这份感恩情怀寄托于哥嫂。《哭哥嫂》叮咛道:“我的哥呀我的嫂,你的妹妹命不好,爹娘面前同长大,今天就要分别了。堂上爹娘我丢开,千万重担你们挑。妹妹成了远乡客,想得到来做不到,爹娘若有病和痛,全靠哥嫂来照料,早问安来夜问好,要替妹妹多代劳,山上有柴替妹砍,水井有水替妹挑,寒天洗衣替妹冷,白天泡茶替妹烧”[5]P165;“穿上嫁衣别哥嫂,好比鲜花叶掉了,好比风筝断了线,好比油灯去灯芯。花儿红,叶儿黄,只有哥嫂最操心。哥妹今天各分手,堂前双亲你孝敬。”[6]P96一位乘巧、懂事、知恩、感恩的土家族新娘形象在离别的歌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3.情感教育价值

依据价值主体不同,情感教育价值可分为两种:一是内在价值。当价值主体为人时,情感教育可直接满足个体生存、发展之需,此价值称为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乌江流域土家族新娘平日与姊妹们朝夕相处、互帮互助、患难与共,彼此之间结下了刻骨铭心的真挚情谊,新娘告别姊妹之际,这份可贵的情谊从《别姊妹歌》中自然流露了出来:“山上竹叶青又青,姊姊妹妹恩情深。板栗开花吊成砣,姊妹分手眼泪落。今夜姊妹陪伴我,明朝花轿抬过堂。姊妹几时再相会,天高路远望断肠。”[7]P42-43姊妹之情扣人心弦、催人奋进,借助《别姊妹歌》的形式,在姊妹中不断得以传承,从而促进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俗语云:“家和万事兴。”可见,《别姊妹歌》实现了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二是外在价值。当价值主体为社会时,情感教育能通过培养的人满足社会之需,此价值称为情感教育的外在价值。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推而广之,所有家庭的和谐又可进一步促进整个土家族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将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

二、批判价值——三重价值显神威,封建糟粕遭荡涤

乌江流域土家族青年男女婚姻由于受中原传统封建汉文化影响较深,大多实行“包办制”,尤其是女青年,完全失去了人生自由,对自己的婚姻毫无自主权,只能充分利用哭嫁这种合法机会来宣泄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不满。

1.不满“父母之命”

出嫁新娘由于涉世不深,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时难免将满腔委曲倾泻在父母身上。《哭上轿》埋怨道:“高山顶上菜一堂,风又大来雨又狂。这堂青菜不该栽,这门亲事不该开。栽了青菜不该淋,这门亲事不该成。一把指拇尖又尖,娘把女儿往外掀。一把指拇齐又齐,爹把女儿往外踢。一把指拇白又白,掀你女儿好丧德。坛子栽花迂死头,活人掀到死人池。左脚走进阎王殿,右脚走进烂泥坑。”[8]P178-179坐上花轿,新娘便在故乡的土地上改变了身份,由女儿变为媳妇,成了婆家的人。心中既悲且怨,说话难免有些不近人情事理,既抱怨“这门亲事不该开”“这门亲事不该成”,又抱怨父母把她“往外掀”“往外踢”,甚至愤怒斥责此场婚姻简直就是把“活人掀到死人池”,让她“左脚走进阎王殿,右脚走进烂泥坑”。

2.控诉“媒妁之言”

在乌江流域土家族新娘看来,媒人是搬弄口舌、追求私利的势利小人,因此,出嫁新娘自然将满腔的愤怒集中发泄在媒人身上。《哭骂媒人歌》哭骂道:“我家门前有尖岩,背时媒人天天来;我家门前有偏坡,背时媒人天天梭;尖岩踩成了岩粉,平地踩成了窝坑。”[4]P44新娘斥骂媒人天天来家里纠缠、哄骗父母,其所用语言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媒人为了贪图便宜和财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贪婪本性。

3.谴责“重男轻女”

在乌江流域土家族封建社会里,不仅阶级之间充满着尖锐对立,而且家庭成员之间也有尊卑贵贱之分。其中,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的现象就使温情脉脉的家庭成员之间充满着不和谐之音。对此,土家族出嫁新娘在哭嫁歌中以抱怨自己“女儿身”的苦命进行了尖锐地谴责,“我和哥哥同根生,生死贵贱命不同。下贱的妹妹赶出门,哥哥在家做贵人”“男子是个贵重客,女子成了下贱人。如果生成男子汉,琉璃瓦屋我有份,大丘小丘我要分,家先神龛我有姓,文契字上我有名”“女儿都是菜子命,水上浮萍未定根。生错八字穿错了衣,苦命成了下贱人。”[9]P67-68不难看出,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男性相比,的确具有天壤之别,鲜明地凸显了作为“女儿身”的不幸命运。

三、心理价值——寻求心理平衡,弥补心灵创伤

乌江流域土家族深受封建主流汉文化影响,其女子社会身份卑微,家庭压力较重,心中难免充满着郁闷不快。在哭嫁活动中,出嫁新娘是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主角,因此,“哭嫁歌”实际上就是对新娘思想情感的有效表达,新娘的“哭”贯穿婚礼过程的始终,从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新娘思想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

1.伤离别,哭恩情

出嫁新娘离别之际,最难以释怀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抚育之情,“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10]P203新娘将心中对父母养育之恩、抚育之情的亏欠一一哭诉出来,一方面表明为人父母生活上的不易,他们为了儿女们的健康成长操碎了心;另一方面又表明新娘并非忘恩负义之人,他们对父母的千般恩、万般情铭记于心,这在某种程度上可缓解新娘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2.骂媒人,怨爹娘

在出嫁新娘看来,媒人是其婚姻不幸的导演者和罪魁祸首。因此,出嫁新娘将满腔的愤怒发泄在媒人身上,“对门坡上栽豆子,背时媒人死独子。对门坡上种韭菜,背时媒人绝九代。陡岩坎上跌下河,跌断手,跌断脚,短命死到地狱里,二世投身变猪婆。”[9]P68其痛骂不可谓不尖刻,亦不可谓不解恨。由于出嫁新娘父母为钱势所动和媒人所骗,不顾新娘的幸福而逼其远嫁他乡,因此,新娘在痛骂媒人的同时,对父母也抱有丝丝埋怨,“背时媒人的话啊,像蜜糖甜坏了你们的心,像黑布蒙住了你们的眼睛,糊糊涂涂订下了冤家亲……铁心肠的爹啊,铜打心肠的娘啊,你逼着活人,跳进死人坑。”[11]P241新娘的埋怨不可谓不真切,亦不可谓不让其释怀。新娘将心中对媒人的愤怒和对父母的抱怨尽情宣泄出来,在某程度上可消解新娘心中的积怨和不快。

3.怪命运,太凄惨

在私有制、父权制的土家族封建等级社会,在经济地位上,男女天生不平等,女性失去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基本权利,只能怪命运,太凄惨,“如果我是男儿身,神龛写字也有名,家里样样都有份,名正言顺来为人。如今我是女儿身,爹娘把我赶出门,爹娘把我赶出去,一夜成了外乡人。”[12]P30这段哭诉对新娘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具有心理安抚作用,因为新娘的不幸不是因其无能所造成的,而是因其无法选择的出身所造成的。

4.换身份,忧前程

从女儿到媳妇是女性人生中里程碑式的角色转换,此转换会对女性产生极大的心理负荷,即换身份,忧前程,“我在娘家是贵人,五月大雨我没淋,六月太阳我没晒,一天到晚笑吟吟。我到婆家变贱人,五月大雨我要淋,六月太阳天天晒,老天注定的运程”,[13]P30进而发出了“这样的日子怎么过,这样的日子怎么挨”的悲叹。此段哭诉为新娘告别旧角色、接受新角色提前做了心理准备,避免了猝不及防的打击。

质言之,出嫁新娘思想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表明:无论是伤离别哭恩情、骂媒人怨爹娘、怪命运太无情,还是换身份忧前程,新娘凭“哭”寄意,借题发挥,尽情地痛哭,从而使歌谣的宣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如土家族歌谣所云:“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山歌唱得忧愁散,唱得黄河清水流。”[10]P176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宣泄情感、平衡心理的方法属于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土家族女性心理具有短暂治疗作用,暂时弥补其心灵创伤,其社会心理价值不言而喻。

四、历史价值——记录婚俗全过程,促进土家族研究

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依据此定义,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具有两大社会历史价值。

1.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可促进其他相关研究

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真实记录了土家族婚俗全过程,为我们保存了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俗史,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加之哭嫁本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这对于土家族社会历史变化、女性心理素质、婚姻习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还为研究土家族宗教信仰、土汉文化交流、歌谣、语言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史资料,并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土家族女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等。

2.追根溯源返璞归真,可深化问题本身研究

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有准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其产生和发展直接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婚姻习俗。人们通常认为,土家族曾有过抢婚的习俗,古代的抢婚不是一种心甘情愿,而是一种巧取豪夺,一般是大户人家抢小户人家的姑娘,因此,被抢的姑娘往往呼天抢地、高声呼救,这可以说是哭嫁产生的最初原因。二是封建婚姻制度。进入土司时代,由于受中原传统封建婚姻制度的影响,土家族地区有的土王享有“初夜权”①即新娘成婚时的头一夜或三夜,要先陪土王过夜。,由于这是一种非自愿行为,新娘往往痛哭流泪,这可以说是哭嫁产生的第二位原因。现如今,抢婚的遗俗在土家族地区并未绝迹。不过,今天的抢婚与古代完全不同,纯粹是一种游戏,它是在男女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于商定的婚期,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相互嬉戏打闹,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质言之,哭嫁的演变史就是土家族的婚俗史,哭嫁从古代的真哭发展演变到今天的礼仪活动,反映了土家族女性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即从受人摆布和愚弄到掌握自身命运、做婚姻主宰的变化,这一变化是由特定的历史事件造成的。因此,研究哭嫁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

综上所述,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女性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是极具民族风味的优秀抒情长诗,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价值:教育价值——三大价值塑造人,孝悌感恩加情感;批判价值——三重价值显神威,封建糟粕遭荡涤;心理价值——寻求心理平衡,弥补心灵创伤等。这些价值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今天仍不乏启迪意义,比如,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教育价值定会日益彰显,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家庭的和睦,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家庭和睦了,整个社会才和谐,而孝悌感恩情感教育是实现家庭和睦的关键因素。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孝悌感恩情感教育将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外化为人们的行动,从而促进家庭和睦,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孝悌媒人土家族
土家族情歌
病榻侍母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媒人
相亲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专职媒人的变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