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枣庄学院 图书馆,山东 枣庄 277160)
服务读者是图书馆永恒不变的主题,21世纪的到来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对于今天的图书馆人来讲,怎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得日新月异的冲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只有尽快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方法等,提升办馆的品质,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提供高效、快捷、准确、个性化的服务,为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建成一流的大学提供有力的教学、科研支持。
目前,受大数据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各高校都加大了数据库资源建设,而且投入资金呈上升趋势,以我校为例作为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近几年以近10%的速度增加资金投入,2017年投入资金140多万元,采购(续购)数据库28个。电子资源与图书投入资金比例接近为1:1,二者的比例更加合理,每年的不断更新(续购)理论上已基本上满足了师生科研、教学的需求。但在每年开展的数字资源调查中我们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如读者会反映手头缺少资料、收集资料困难、数据库利用率低等。究其原因我们分析主要还是读者的“利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能力”[1] (P136~138)偏低,也就是信息素养偏低。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1] (P136~138)在调查中,对于为什么获取信息出现困难,其中“有52% 的学生解释为对数据资源了解较少,38% 的学生搜索不到所需的数据库,69% 的学生承认是由于检索知识匮乏”。[2] (P84~89)概括说就是对数据资源“了解少、不会用”。形成的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信息检索课重视程度不高、宣传不到位、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学生以往接受教育的环境、背景等等的不同。都是造成公共数字文化利用率不高,数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的原因。
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图书馆不能再是那种坐等读者上门的观念,必须跟上时代需求,实现服务理念转型。
1.时代发展的需求
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型是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换。”这是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的重要讲话,他深刻阐明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变革时代,它的发展速度使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开源软件、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发现工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等新的名层出不穷,过去那种“教育—劳动—退休”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新时代的需求,现在人们迫切需要掌握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前沿动向。图书馆旧的服务模式已不适应信息手段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图书馆行业面临着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更大发展空间和机遇。这些丰富的学习方式和手段,都深深渗透到了高校文化教育建设中来,高校图书馆也要成为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场所。现在它在地理位置上不仅处于优越的文化中心;客观又具有丰富深厚的文献资源;优越的学术环境、高层次的信息科技人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等优势。它不仅是进行科研教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中心;也是具有肩负起传播知识、交流思想之社会文化事业的使命,又是真正成为知识教育、知识服务的中心。高校图书馆的天职就是要为全校甚至全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高效服务。
2.高校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实质上源于高校的转型发展的需要,它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教学、科研需求是每个图书馆人所思考的。突出办馆特色、适合本校学术特点是建成高水平的高校图书馆的根本。要坚持继承传统,发展时代特色,在传统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办馆理念,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匹配的高效服务。高校图书馆现已从教学的从属地位渐变成为教学、科研的主体场所之一,正逐步由“参与”向“建设”发展,成为整个人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顺应新时期高校转型发展的需求。高融合、高感知、高互联等特点的“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两万时代”的到来,[3] (P5~13)也促进了图书馆的创新转型。图书馆拓宽服务领域从为提供参考书的简单书本服务向为师生提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信息情报服务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由教学二线向教学一线转变,从教学教育的间接参与者向直接参与者转变。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学校后教育、社会教育方面已经从“第二课堂”上升为“第一课堂”,图书馆自身要及时适应实现的这一转变,从思想上做出调整,拓宽服务领域,跟上信息时代节奏。
1.创新服务模式
在高等院校,图书馆馆藏大量的专业书籍、学术期刊以及各种多媒体资源,是教学、科研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要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其先进文化建设的“火车头”作用。要利用好先进的现代化设施,优化整合多媒体资料、馆藏数据库等,提供阅读、学习、听音乐、看视频、课程、讲座、活动在线检索、3D打印及其他设备。为课内外、教学研究为目的的在线检索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使读者在多元化的馆藏文献中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华诗词大会就是很好的典范,我们提供专门场所供师生在线观看,众多师生反应强烈、效果极佳;“书店买书,图书馆买单”内蒙古图书馆凭借效益口碑双佳的“彩云服务”,获得2016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国际图书馆创新项目主席大奖;[4]江西图书馆提出发放类似社保卡的“图书馆资源服务卡”的构想,把所投数据库建设的部分资金发放到“服务卡”内,资金只能用于图书文化消费,不能取出,卡利用率越高,下年度发放的金额就会增加,反之减少;对利用率高的数据库加大投入,反之,减少或停购。[5] (P91~94)这些效果较好的创新服务模式,都值得我们借鉴。
2.建成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机构
黄宗忠教授在《图书馆学导论》中就曾指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即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也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 (P255)。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在科研决策参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功能也日益拓宽。图书馆在科技咨询中有科研侦查功能。因此,许多科技人员称图书馆是科研活动的“航标”,是获取科研新思路、新点子、新选题的“最高学府”[7] (P133)。图书馆应及时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与信息提供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并通过资料分析、市场调查、论点综述等为特定行业的专业决策发挥指导、咨询和重要参考作用。特别是实行学科馆员服务制度以来,能为师生提供更加精确的个性化服务,对一些有科研任务的团队(个人),根据他们到馆的借阅内容、借阅次数、电话调查回访、预约登记采购书目等综合信息进行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和加工,借用先进的算计分析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绘出每个团队(个人)的借阅特点、借阅需求及借阅趋势,以提供更精确、个性和定制化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已在许多名牌高校开展许久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学科服务也正由“参与”服务向深入“学科建设”整个过程发展,积极地向功能型设置转变。[8] (P4~10)但如今的普通高校开展甚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在馆藏及服务体系建设上,从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向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发展,开发电子读物及网上信息,从主机终端系统走向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性的新体系结构,[9] (P31~32)为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网上电子文献信息服务。
(1)实行专业化服务,既建立图书馆体系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机制,以此为基础推进标准化服务和多种形式服务,如:可以根据用户群体识别定位与细分进行分众服务;根据学科、或专业层次、或专题领域进行分主题服务;根据文献、信息、知识、交流服务等进行分层次服务。[10] (P21~25)
(2)加强对非数字文献、非在线数字化文献、在线数字化文献加大开发力度
①非数字文献的开发利用
通过图书馆的集成管理,利用馆藏书目检索系统开展服务。实现计算机化的书刊查询、借阅、外借预约、文献代查等服务;编制专题目录(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有针对性的为特定的读者和特定的研究课题组提供服务;充分利用馆藏开展馆际互借,实现文献的互补和共享,最大效率的利用好馆藏文献。
②非在线数字化文献的开发利用
利用光盘、自建数据库等非在线数字化文献编制专题二(三)次文献,开展课题查新和定题服务;与其他文献收藏单位建立业务关系,以消除情报服务中的原文提供障碍。
③在线数字化文献的开发利用
图书馆进入校园网,开通cernee Intenet 和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电子阅览室或电子图书馆搭乘信息高速公路,依托计算机专业人才研究开发自动化软件,建立数据库和馆域网,组建特色图书馆、研究图书馆等;阅览网上信息,及时掌握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迅速获取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最新成果并按照不同学科或专业提供给本馆特定读者;按照专业或课题从网上下载有关文献,并将下载的文献重新组编成专题数据库,向特定的读者或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
4.加强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和机制创新
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要想有高水平的服务就要有高素质的队伍,要坚持长期学习采取各种办法提升馆员整体业务水平。针对图书馆员普遍存在的学历低、学本专业人员少的历史遗留现象,通过有计划地成人教育等方式,逐步改变学历层次,创新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采取到其他馆短期进修模式,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期、分批地组织馆员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组织高职称、高学历的馆员“以老带新”“以高带低”,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提高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术水平,形成馆内核心科研馆员;通过强化岗位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发展创新活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精于高效的专业化管理、服务队伍;[11] (P49~52)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形成高水平服务团体,提升馆员整体专业素养。
在机制创新上,首先,应从图书馆的业务结构设置入手,把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同时对传统的采访、编目、流通、期刊、阅览、咨询等部门加以调整和改造,应把技术部、数字化部作为重点建设部门,以辐射到各基本部门,增加图书馆整体上的高技术含量;必要时可实行机构重组,改变过去按以文献流为核心或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实行按用户需求设置部门,减少行政部门的干预。加强机构重组,就是把传统的两分法(技术服务和读者服务)加以优化,重组后加大了数字信息的支持,国内走在前列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经把研究支持中心细分为学科服务组、信息素养组、科研支持组、数据服务组,加强了信息数字的服务力度,已取得极好的效果;[8] (P4~10)吴建中教授认为机构重组是图书馆改革的关键之关键,如果不改,就谈不上“转型”与“创新”。[8] (P4~10)
其次,对于那些高校合并后多校区格局的形式,必须构建新的模式,以适应校馆的整体运行。再有分散办馆也不利于全校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布局和共享,并在人员和经费上造成重复浪费。把集中办馆和总分馆体制结合起来,则充分体现统一性和灵活性兼备的特点,在全校的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和利用上都显现出优势。
第三,随着馆藏的数字化特征、信息网络化服务以及自动化作业程序的启动,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已不能包容和运作,必须更新业务方式,增强新的工作内容,构架新的工作框架,来维系转型时期现代图书馆的运转。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图书馆如何才能让自身的资源和技术最大效率地适配于用户,并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找出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服务模式。我们要好好把握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发达的大数据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各类服务,如微信、QQ、云平台、MOOC、创客空间等等使服务更具有即时性、精确性、特色性,为用户提供出更加全面、高效、准确的信息咨询和素质文化服务,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李雪峰, 王岩. 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9).
[2]汝萌,李岱.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用调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2).
[3]王世伟.新一轮中国城市图书馆创新发展论略[J].图书馆建设,2017,(1).
[4]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荣获“国际图书馆创新项目主席大奖[EB/OL] [2016-11-30].http://www.mcprc.gov.cn/whzx/qgwhxxlb/neimenggu/201607/t20160720-462761.html.
[5]黄俊,秦珏,温凌云.江西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构想与建议[J].图书馆研究,2016,(2).
[6]黄宗忠编著.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7]王红娟.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功能[J].决策与信息,2008,(5).
[8]吴建中.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研究图书馆的新课题 [J].图书馆杂志,2017,(10).
[9]牟鑫.浅评新世纪我国图书馆的发展走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
[10]方家忠.城市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逻辑与路径[J].图书馆建设,2017,(1).
[11]孙萍.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