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枣庄职业学院为例

2018-02-08 21:31王洪龄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培育

王洪龄

(枣庄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 2778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更新育人理念,把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是建设质量强国,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逐渐形成,需要源头的培育。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理应担负起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对此,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工匠精神研讨,统一思想,形成三个共识:一是进一步明确人才目标定位,即把“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转变育人理念,把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价值追求、向往境界,办有灵魂的职业教育。三是明确办学特色定位,努力打造工匠文化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枣庄作为中国工匠精神重要发源地的文化品牌优势,深入探究墨子、鲁班、奚仲等工匠祖师们所开创的工匠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在“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下,加强工匠文化育人的氛围,使职业院校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岗敬业、专心专注、精益求精、执着坚守、传承创新的工匠精神的重要基地,促进工匠文化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文化引领,把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心灵

树立教育就是文化的理念。建设一种富有特质的高校文化,也就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富有特质的优秀人才。职业院校要主动积极开发和利用好地方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院发展优势和鲜明特色,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区域性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高度一致,理应成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培育“工匠精神”重在营造“工匠文化”,要坚持以工匠文化为抓手,把工匠精神培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历史文化、企业文化及各专业文化有机结合,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打造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人才培养的鲜明特征和文化品牌。

1.用精神文化涵养工匠精神。一是通过“一训三风”主题设计活动凝练学院精神,形成“尚德尚能、励志励学”的校训,“至诚至善、唯实唯新”的校风。注重用工匠精神引领校风、学风,鼓励学生端正学风、严谨治学,在刻苦学习中确立科学精神、锤炼品德情操。二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道德品质,塑造德技双馨的职业人格。三是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走进枣庄学工匠精神》校本教材,开设介绍墨子、鲁班、奚仲等枣庄历史名人及工匠文化的校本课程,开设《现代征信学课程》,加强学生诚实守信教育。四是定期开展工匠精神主题宣讲会、主题班会、专题讨论会等活动,举办工匠精神大讲堂、“弘扬工匠精神”校园摄影展、工匠精神征文大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成长及就业中的重要性,唤起内在需求。五是成立工匠精神研究会,把工匠精神培育作为重要课题研究,努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2.用校园文化熏陶工匠精神。一是实施工匠文化景观提升工程,形成“路—园—广场”交相呼应的工匠文化主题景观,推进以工匠文化为特点的校园景观、道路、楼宇、文化场地命名工作,让师生置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切身感受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二是建立鲁班工坊、墨子创客空间、奚仲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的精工细作、创新创造精神。三是联合地方文化局、博物馆共建工匠文化博物馆,以枣庄地区北辛文化为起点,以墨子、鲁班、奚仲等为代表性人物,深度挖掘枣庄历史名人工匠文化资源,梳理地方工匠文化发展脉络,打造中国工匠文化展示传播基地。

3.用制度文化塑造工匠精神。一是通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引领现代工匠精神塑造,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同时体现特色的章程,在制定校规校纪、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中,推动科学、规范、细致、严谨的工匠精神培育。二是实施“书院制”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根据枣庄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成立君山书院和兰陵书院,探索建立“一个主线(立德树人)、三通教育(通用知识、通用技能、通用素养)、三个团队(工匠文化团队、艺术修身团队、素质拓展团队)、五大导师(发展导师、专业导师、学长导师、生活导师、社会导师)”的书院制培养模式,突显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工匠精神培育。三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通过建立任务化管理(OKR)、6S管理、目视化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4.用行为文化引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沉积过程。倡导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通过行为文化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质量的追求。积极创建“穷尽一生磨练技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一是将工匠文化引入学院社团活动,成立工匠文化社团,开辟工匠精神校报专栏,开展“工匠杯”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积极投身到工匠精神的阐释和传播活动中。二是探寻工匠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效模式,积累工匠精神生存的丰厚土壤,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在社会服务中积极发扬“工匠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三、创新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职业院校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开办面向新行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新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探索并构建“政校企行联动,课岗证标贯通,做学教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工匠精神培育指标,课程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从学生一入学,就让他们把工匠精神扎根心中。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始终坚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用严格的职业标准锤炼技能,培育工匠精神。

四是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公共课教学、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和考核鉴定等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的各环节中突出“德技并修”的工匠之“德”,加大“匠德”的训练和考核力度,改变单纯注重技术环节,缺乏内在品质培养的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课程教学、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和工匠精神,及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传授完整的产业链知识与技艺,让学生了解产品的改革和产业发展动向,感受工艺形成的历史文化,体会工艺的价值和工匠的地位,增强文化自信,争做大国工匠。

四、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要重点搭建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创新创业三大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承工匠精神。

一是校企合作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艺、塑造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突破口,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教育型”企业、“教学型”师傅试点,学院与济南漫博通动画制作公司联合成立漫博通动画学院,与德国萨克森职教集团合作成立中德诺浩汽车学院,构建教师和企业大师共同任教机制,发挥行业企业“老匠人”的传帮带作用。举办讲座和现场讲学,引导师生学习劳动模范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精神。

二是技能大赛平台。技能实践、技术打磨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大课堂、大熔炉。普遍性、常规性的技能大赛活动是师生参与实践、交流技能、切磋技艺、展示才智的大擂台,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大舞台。要将技能大赛成效作为衡量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健全学院技能大赛制度,完善“课堂有组赛,期中有单项,期末有综合,积极参加国赛、省赛”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以墨子、鲁班、奚仲等历史名人给大赛冠名,把培育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渗透到技能大赛之中,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考、以赛促管”的良好氛围。并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切实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三是创新创业的平台。创新创业的培养跟工匠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工匠精神的一个延伸。学院建设枣庄市大(中专)学生创业园,成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引入枣庄创业大学。成立实训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全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通过三大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五、培养名师名匠,引领带动工匠精神培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以师德感染影响学生。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工作和职业的认知与态度。因此,要培养工匠学生,首先要培养工匠教师。一是实施“名师名匠”培养计划,开展“名师名匠”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学院技能名师,树立学院工匠文化践行者的先进典型。二是大力宣传工匠大师的先进事迹,挖掘呈现工匠精神和文化的先进事例,在全院形成尊重“名师名匠”、认同“名师名匠”、争当“名师名匠”的主流观念,唱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追求蔚然成风。三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推动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建立完善“名师名匠”的培养和待遇保障制度,让更多的教师凭借一技之长,赢得尊重和地位。四是建设“名师名匠”带徒传艺平台,建立工匠大师工作站,完善现代学徒制“端茶拜师”“传、帮、带”等活动制度。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端茶拜师”的传统工匠文化传承仪式,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的“名师名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走上讲台传技授艺、授业解惑,让技术技艺和工匠精神薪火相传,营造“师爱徒真心授技术、徒敬师全心学经验”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培育工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的意见》,建立工匠精神培育长效机制。一是要成立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培育工程办公室和工作组。召开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动员大会,做到全院师生人人皆知,全员参与。二是完善学院及系(院)两级实施培育工程工作机制,形成层层抓培育工程、人人争做名师名匠的良好环境。三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培育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四是强化目标管理,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巩固培育工程的成果。五是干部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工匠精神,以身作则,为全院师生做出表率,营造良好氛围。六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学院院报、网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典型经验,大力营造培育工程活动的良好氛围。

[1]陈洪尧.“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7-09-12.

[2]鲁璐.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之魂[N].文汇报,2018-01-11.

[3]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培育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