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郑国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语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考试评价指明了方向。如何在语文课程设计、教学与评价过程中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特别是充分体现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北京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育团队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平台基础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内涵与构成、评价指标与工具、数据驱动语文教学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本期刊登的4篇文章即是其中的研究成果。
《基于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评价》充分借鉴国内外阅读评估项目的实践经验,构建了语文学科关键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实用类阅读测试为例,重点探讨了实用类阅读材料的筛选标准、设置测试情境与复杂任务的实践策略、研发主观开放试题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值得关注的是,在进一步凸显语文课实践性特征的同时,在语文测试工具设计过程中如何突出汉语言的文化特点、实现“以评促学”的根本目标,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考试命题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与评价是推动语文教育变革的助推力,在测试工具设计过程中,应加强不同内容领域的整合与关联,关注测试内容与测试形式的对应性,积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测试情境。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评价旨在借助数据刻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发展轨迹,探寻课堂学习与在线自主学习的最佳融合模式。《基于网络的语文关键能力个性化诊断及学习表现研究:以文学类文本为例》借助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测试,探索诊断学生学业问题、精准推送学习资源的测评导学模式。《学业评价驱动语文教学改进:以教学目标观的转型为例》是从分析学生学业评价结果入手,明确学生关键能力发展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回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诊断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教学目标观为例,建构教学改进策略。
本期的4篇文章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设计、命题策略、评价结果促进教学改进等内容进行了探讨。需要强调的是,语文学科关键能力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要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切实发挥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通过评价,学生可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方向,教师可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精准的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