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研兴趣小组
——低年级医学本科生新学习模式探索※

2018-02-08 18:34刘沐琳颜志盈徐子衍张盈盈周忠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陈丽兴趣小组病理学

刘沐琳 颜志盈 徐子衍 张盈盈 谭 滢 陈 丽* 周忠志

(1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随着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求新时代的医学生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出色的科研能力[1]。根据我国《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我国本科医学专业大多实行“基础-临床-实习”的传统模式,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死记硬背,不会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未能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体系,这样会深感课程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2]。而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接轨的桥梁学科,要求临床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病理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如何培养中医院校医学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学习病理学的低年级医学本科生,有一定基础医学知识并有时间,有热情,有精力,能参与到科研与实践中来,同时教授病理学并指导科研的指导老师也有足够的教学和科研经历来指导和投入其中。至此,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各方面的努力,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陈丽老师在教授病理学的同时成立病理科研兴趣小组,以探究新的学习模式。

1 病理科研兴趣小组构建

2017年2月23日,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7、8班共计23名同学自愿报名参与病理科研兴趣小组,并在1203教室进行面试。在个人面试过程中每位同学讲述参与理由、兴趣爱好及特长。面试选拔后由指导老师进行分组,共分为3组,并设立科研大组长及生活大组长,小组长,秘书长等职位。

2 学习模式

2.1 病理学习 在课堂上,指导老师会在教授病理学知识的同时,穿插着其国自然基金项目中的有关科研知识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能进一步地理解,例如在讲授肉芽组织这一内容时,其中涉及创伤修复过程中瘢痕的形成,指导老师会以在科研实验中小鼠创伤为例,给学生具体化讲解这种书本上略显生硬的病理概念在实践中是如何演变的,这帮助学生更具体化地认识与记忆。

2.2 科研学习

2.2.1 科研例会 例会固定于每周二下午6点在医学院会议室举行,内容是由科研大组长与指导老师沟通提前一周安排,包括论文讲解、实验内容介绍及新学习方法共享等。我们总共开展了九次例会,前三次会议主要讲解了指导老师国自然标书的内容和里面的基本知识点以及涉及的实验技术,第四次会议学习了教改论文的写作方法,第五、六、七次会议主要将成纤维细胞、毛发生长及肺和大肠的胚胎发育方面知识进行系统化总和,后两次会议进行了英文文献的学习和SCI论文写作方法的探讨。各小组内成员分工完成,指派组内一名成员在会上讲解学习内容,其他成员在会议记录本上进行记录总结,并进行现场提问,指导老师将科研与病理理论内容相结合进行补充讲解。例如,在第五次例会上,成员通过查找资料、建立思维导图、制作PPT并且联系《组织学与胚胎学》集中学习成纤维细胞的起源、发育、分化、成熟的过程,并结合胚胎发育和皮肤修复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补充讲解病理学知识——成纤维细胞在创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科研新理论的同时巩固基础医学知识。

2.2.2 科研实验 病理科研兴趣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参与课题实验,包括小鼠皮肤移植、免疫组化、制作与观察病理切片及创伤造模等实验操作。小组成员在实验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梳理总结然后轮流操作,熟悉全套实验步骤。例如,在创伤造模实验时,指导老师让同学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小鼠创伤区域进行炎症反应的肉眼观察,并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将标本制作为切片对不同炎症反应时期分别进行镜下观察,有利于同学们将在病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知识理解,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3 成果总结

以一学期为节点,在学期末对本学期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将日志、PPT、实验步骤、会议记录及个人述职汇总成书,并由指导老师对一学期的活动进行点评总结、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4 讨论

病理科研兴趣小组面向处于“黄金时段”的低年级医学本科生招生,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的陈丽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在病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开展。指导老师在病理教学的课堂上融合科研有关知识进行拓展讲解;兴趣小组成员在科研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在例会中进行汇报,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进行资料检索与整理,PPT制作及讲解,大家互相探讨,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并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对病理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地学习与理解,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一改传统模式的枯燥,“融研于学”[3],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科研素养,更在每次上课和科研活动中增强了老师和同学间深厚的感情,同时指导老师在每次的提问和补充讲解中,教学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更对其国自然基金项目中的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为其提出新的科研课题提供思路。参与其中的低年级医学本科生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更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参与,这样有利于尽早尽快地启发思维,处于现阶段的指导老师也有足够的资历和时间配合学生进行该种新学习模式的探索。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反复地分析、揣摩相关医学书本知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发挥,并有效地与科研相结合。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补充学习,既能行之有效地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成绩,又能学以致用地应用到实践当中。例如在学期末本科研兴趣小组的两名成员在与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共同参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实验技能大赛中取得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该种“教研结合”的模式中学生们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严格要求下有组织有纪律地学习,笔者经切身体验认为该学习模式具有改善学生僵化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开拓科研学习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效果,因此认为值得推广,写下此文,仅供参考。

附参与学习同学总结一篇

自己感到特别幸运和幸福能在这学期遇见陈丽老师以及加入这个科研兴趣小组,自己从最开始的科研 “小白”到现在对科研有了自己的一个进一步认识理解,我们在陈丽老师的带领下一路走来,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科研知识,还收获了与老师,同学们间的更深的情谊。

很感谢陈丽老师对我的信任,让我担任科研大组长一职。在我们至今已进行的十一次例会里,根据同学们的知识学习深入要求和陈丽老师的国自然标书内容,每周二例会结束后安排下周例会内容。我们先后进行了相关知识 “扫盲”,老师标书的讲解学习及对超低温微粉ANBP的进一步文献学习。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都很积极,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每一次的讲解,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未能很快地适应这种以我们自己讲解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但大家在一次次的团队配合中不断调整,逐渐适应了过来。大家也在一次次的学习锻炼中提高了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PPT制作能力及讲解PPT等综合能力。同时陈丽老师还会在每组讲解结束后进行讲解内容的提问,不仅检查了讲解同学的掌握情况还帮助大家一起更加深入地学习该讲解内容。并且会在相应知识点时给我们穿插讲解有关病理学的知识, “有例可依”我们学习起来也没有单纯学习课本知识那么抽象难理解,趣味性更高。

很感谢陈丽老师给我们提供这么多科研学习机会,我们也会更加努力认真地勤奋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付出!前路方长,且行且努力!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陈丽兴趣小组病理学
小学数学解题中转化思维的有效应用
完形填空专练(五)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两次瘫痪弱女子:为丈夫支撑起生命的春天
两次瘫痪弱女子:为丈夫支撑起生命的春天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