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曦 林玲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 200433)
2017年5月,美国逾百所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MTC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学生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颠覆了通过考试来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传统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再被赋予分数或等级,中学从8个维度61个小项追踪、记录和评估学生的能力,相关信息录入大学申请系统(Coalition for Access,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CAAS),供大学在选拔录取时参考[1]。尽管结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这一新动向直达教育的本质,充满着理想主义情怀。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2]新评价模式不只是学生评价体系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教育本质上对中学教育的改变。
在接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采访时,霍肯高中校长Scott Looney谈到了自己为何要创立这一学生评价新模式:“现有的成绩评价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它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种指引和反馈,更多的是一种衡量标准。孩子们现在根本不在乎他们所学的内容,他们只关心怎样才可以从老师那里拿到一个好成绩。”Looney认为,现阶段的成绩评价模式让学生变成了应试的机器,而并未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3]。
新评价模式从分析和创造力、沟通能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全球视野、适应性与探索力、诚信与决策力、心智习惯8个维度建立学生评价模式,将学生的能力图像化,一目了然地呈现在CAAS系统中。教师教书育人,学生申请名校,需从这些方面入手,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更适应相关的选拔。8个维度涵盖了具有培养潜力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心智习惯”一项为例,它分为细致、创造力、热爱学习/好奇心、恢复能力、毅力、自我效能、压力管理、时间管理8个小项。按这样的目标培养的学生既能细心细致,又富有创造力;既能管理好时间,又能抵抗压力;既能始终对学习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又能坚持不懈地迈向目标。
笔者认为,新评价模式是理想化教育的产物,也是对教育最本质的认识,更是对教育使命的追随。这一模式抛开测试测评,抛开案牍劳形,既结合特点培养,又综合全面塑造,培养结果令人期待。
目前确认使用CAAS申请系统的学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80余所美国著名高校。也有人推测,10年内,新评价模式的电子档案将终结SAT、ACT等传统“美国高考”,成为全美大学录取新生的全新评价体系[1]。新评价模式自下而上推出,变革高中提供的学生评价内容,倒逼美国高校在人才选拔中作出相应调整,把“选分”变为“选人”。
在以往的选拔中,美国常春藤盟校招生标准、方式不一,难以量化,有高度的自主录取决定权,SAT、ACT考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也不高。新评价模式中的8项能力与常春藤盟校原本录取考量的因素相近。此外,目前MTC成员都是精英中学,也是常春藤盟校的主要生源学校。因此,新评价模式一经推出,哈佛大学等常春藤盟校立即确认使用。
新评价模式通过维度图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取消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大学招生官依据新评价模式的电子档案来选择适合自身培养的学生。评价标准从定量变为定性,各个学校可以依据自身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设定个性化考量标准,比如对其中某些维度提出较高要求。这样一来,高校在选拔中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解释权。当然,在此过程中,选优的本质并未改变。
目前,MTC联盟仅限于美国部分顶尖私立高中,众多公立高中尚未参与,使用SAT或ACT考试成绩的选拔模式仍是美国高校选拔录取的主流,常春藤盟校也未将新评价模式用作唯一的选拔标准。笔者认为,这项变革令人期待,虽不会一蹴而就,但“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未来或成主流。
新评价模式将突破传统的高校选才手段,初衷和设想极具前瞻性。但在实施中存在以下3个问题:
第一,实施难度较大,诚信要求高。新评价模式不再使用传统的成绩单,不再显示客观分数或等第,评语会变得更加模糊,对中学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诚信度具有相当的要求。比如,“分析和创造力”维度中有一个子项——“勇于试错;提出并测试问题的解决方案”,评价和考量这样的能力,首先需要众多中学在课程设置、实践体验中提供相关平台,统一管理,统一考量;其次需要教师长期持续地跟踪、观察、研究学生;再者还需要教师和学校制定统一标准,客观公正地进行记录。
第二,评价内容的科学性有待检验。新评价模式构建的维度图反映学生综合能力,让人感觉到8个维度的同质化。实际上,很难客观评价各个维度对人才成长的相对权重。另外,各维度之间也有不少交叉。比如,“沟通能力”维度中“理解并使用2种及以上语言”与“全球视野”中“精通一门或多门国际语言”高度重合,在评价中较难割裂区分。
第三,阶层更加固化,精英阶层更受益。传统选拔中,常春藤盟校录取自主权很大,并且校友子女优先录取现象非常普遍,有着“一代藤校,代代藤校”的说法。新评价模式是否能打破这一传统呢?笔者认为,恰恰相反,新模式会进一步加剧阶层固化。在8个维度中均有浸染并成为翘楚的学生离不开精英家庭的全力支持,比如“全球视野”维度,要精通一门或多门国际语言,要通过技术与全球的人和活动建立联系,还要掌握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技巧与思维能力,欲在这些项目中均做到优秀,需要家庭的巨大付出,“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在新评价模式中将会更加凸显。《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Catherine Rampell也认为这个改革将拉大教育差距:“这将有利于家庭富有的学生,因为他们可以获取更多资源去提高软实力,但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孩子则很不利。”[4]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正式启动。诚然,在目前的国情环境下,高考是最有效率、最为公正的人才选拔方法。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施意见》提出“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以及“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具体要求[5],但在人才评价方面还是更多采取了定量的标准,“唯分数论”仍然难以打破。美国的学生评价新模式跳过测试,跳过计分,定性评价,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我国目前高考改革和高校招生已经形成了“一主两翼,三大专项”的大框架格局,即统一选拔录取模式为主,辅以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两翼,同时开展贫困农村、少数民族、港澳台三大专项招生。其中,与新评价模式最为接近的是综合评价招生。在上海、浙江的新高考改革中,高中生的素质档案已经逐渐为高校所用。素质档案针对每位高中生记录高中阶段相关表现,涵盖学生基本信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学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力图全面反映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思想、社会活动、专长等方面的信息。综合评价招生使高校招生不唯分数,由此引导中学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回归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初心,这样的评价模式应该大力推广。
[1]何淼.颠覆高考:能力档案取代SAT,改革试错倾斜精英教育[EB/OL].(2017-07-20)[2018-01-24].http://www.sohu.com/a/158655834_380485.
[2]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3]LOONEY S.What Will the MTC Do?[EB/OL].[2018-01-24].http://mastery.org/a-new-model/.
[4]RAMPELL C.No more A’s,B’s or C’s?That’s what some private schools are talking about[EB/OL].(2017-12-17)[2018-01-24].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education/no-more-as-bsor-cs-thats-what-some-private-schools-are-talking-about/2017/12/17/9d4278b8-df9e-11e7-bbd0-9dfb2e37492a_story.html?utm_term=.1da2fc921847.
[5]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4-09-03)[2018-03-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