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服务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2018-02-08 13:27郑美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技期刊成果

■郑美莺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350116

为推动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科技创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将成为加速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点。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应用,而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科技知识和学术创新的传播工具,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科技前沿信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者从众多方面分析探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及科研机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1-5],例如,科技期刊参与协同创新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协同创新主体形成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过程[3];科技期刊要抓住机遇不断转变办刊理念,强化与区域经济创新体系的融合[4];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通过结成创新系统,实现人才、资本、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扩散、转移、创新和增值[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科技期刊的传播功能及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指出科技期刊在服务地方科技创新中具备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进行分析与探讨。

1 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

1.1 科研成果的首发载体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也是科技知识和成果的重要传播渠道。科技工作者通过阅读查询科技期刊所刊登的各项数据,从而获得创新驱动的源泉[6]。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技工作者也对自己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记录,把研究思维、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在科技期刊上进行阶段性发布,让同行了解该学科的研究进程,也可以让管理部门和大众了解、掌握科研成果动态,以进一步引导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1.2 科技创新的传播平台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沟通平台,它是科技成果展示窗口,可反映某个时期的科技发展动向,同时也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和助推器。因此,科技期刊具有为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共享和转化服务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围绕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总目标,树立科技期刊发展新理念,创建学术信息汇集和传播的新渠道、新平台,带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跨越式发展,为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提供助力,为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

1.3 科技人才的培育摇篮

科技期刊在培养和发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青年学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以掌握学术动态,继而结合研究实践进行思考并从中得到启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启发其研究思维,激发其研究热情。这些青年学者既是读者,也是具有科研潜质的年轻作者。在研究的起步阶段,青年学者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可能还不够成熟,但可以通过期刊编辑的耐心指导与帮助,他们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也能熟练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通过编辑的约稿与栏目策划,使他们有更清晰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再通过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而被同行认识并认可,从而提高青年学者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正是有了科技期刊这样的学术园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者通过发表高水平论文,从而成长为科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科学家。

2 科技期刊在助力地方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2.1 为科学研究提供学术支撑

科学研究离不开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切磋,学术交流是学者了解学科研究动态、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重要环节。除了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外,最直接的学术交流方式就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时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科研人员所掌握的学术信息大部分来自于科技期刊,而他们的科研成果也几乎都是通过科技期刊得以发布。这种从期刊中获取学术信息又把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发布于期刊的科研活动,形成了良性的学术信息循环。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载体和园地,在研究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科技期刊,从项目的查新、论证,到科研成果的总结、发布,科技期刊贯穿科研活动的全过程。

2.2 为地方科技创新提供知识服务

在致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科技期刊一般由高校或科研院所主管主办,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正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是重要科技成果的产出单位,科技期刊历来都是科学研究的展示窗口,承载着大量的科技前沿信息,因此,科技期刊可以在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中起到沟通作用。出版传播、知识服务是新时期科技期刊的使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成果进行精准对接;也可以对相关文献进行重组、整合、深度挖掘,通过云管理和服务平台进行筛选、加工、聚合,提高成果对接的精准率;对创新点、微成果进行数字优先和单篇优先出版,对创新型成果进行注册、首发、快传,提高出版时效;充分利用数字、网络、“两微一端”等新兴出版形态,以增强出版手段对关联信息的组织封装,形成复合数字产品,其中包含视频、音频、图像等所有相关内容,提升科学的可验证性。因此,科技期刊助力地方科技创新是大有可为的,可以为地方科技创新提供知识服务。

2.3 为开展科研合作架起沟通桥梁

学术期刊不仅拥有一支科研创新能力强的作者队伍,还有由学术界德高望重、学术成果丰硕的学科带头人组成的编委会,科技期刊既可以借助论文作者开展“双创”,还可以充分挖掘编委的学术资源,促成他们与地方政府的学术合作。编辑部应适时、主动地为他们牵线,为他们与地方政府的科研合作架起桥梁。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合作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充分发挥英文期刊的优势,邀请海外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该刊聘请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光学专家郭春雷教授担任编委,继而展开了一系列的科研合作。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于2016年成立了郭春雷中美联合光子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从事超快激光科学、激光与固态物质相互作用、材料科学、纳米光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吸引了10多个国家的20多名光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到该实验室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当地激光科学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不俗的科研“双创”成果。这是科技期刊促进科研合作的成功案例,值得广大期刊界同行学习和借鉴。

3 科技期刊在服务地方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技期刊在服务地方科技创新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媒体融合、刊网融合已提了很多年,但网络上的传播内容还是与纸质版相同,出版时效滞后,难以及时发布成果。同时知识内容受到版面限制,作者无法充分表达完整的科研信息,互动性差,发布形式单一,难以广泛共享。此外,还存在以下一些不利于成果转化的问题。

(1) 作者往往只注重论文发表,而轻视成果应用;期刊更关注论文被引情况(被引频次),而忽视技术推广;科研管理部门在成果验收时也往往只重视论文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力和品牌,而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已发表的学术论文要么存在项目验收档案中,要么放在国内外各大数据库里。这些宝贵的科技成果,大多仅停留在发表、验收、鉴定和评奖上,未能及时被转化和应用。

(2) 优质稿源外流严重,导致一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科研数据流失。近10年来,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量快速增长,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7]。随着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我国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2015年Scopus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41.64万篇,这表明我国许多宝贵的科研成果都流失到了国外的期刊或数据库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已发表的优质论文外,未被录用的科技论文数量更为庞大,这其中也隐藏着珍贵的试验数据和前沿的研究方法。

(3) 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核实与验证。要把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首先要保证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这些数据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然而,近年来学术界的学术剽窃案例、数据伪造案例频出,研究人员的数据出错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学术不端行为,既浪费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科研经费,也损害和破坏了严肃的学术环境,同时还给科技成果转化带来负面影响和危害。

4 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1) 以地方科技创新需求为目标,开辟科技创新学术论坛,充分发挥各刊物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依靠主管主办单位的科研团队,从地方产业特点出发,对新出版期刊中的有效科研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提取、整理出适合转化、孵化的前沿科技信息,再结合地方科技创新需求或行业发展需要,定向为所需行业或单位推送有效的科技信息,构建科研院所与生产单位间的学术信息沟通平台。这样可以突破科技创新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可以避免科技人员无谓的重复研究。因此,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要树立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理念,善于发现学术论文中的有效科技信息,挖掘、培育科技创新的生长点,结合实际需求开辟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术论坛。同时还要加强与各层级的科技园、孵化园之间的联系,构建畅通的科技信息交流机制,实现科技期刊与高科技园区间的互动。

(2) 加强区域内科技期刊协同合作。区域内科技期刊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在服务地方科技创新中务必加强协同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关注阶段性的科技信息、科研政策及区域发展规划,及时掌握区域优势行业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从而能够以先进行业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选题策划,以推进协同创新。随着区域内科技期刊协同创新的深入,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力度也将得以推进。尤其是在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中,科技期刊应加强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利用期刊的“两微一端一站”及时发布协同创新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学术动态,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的科普意识和科学素养。

(3) 由地方期刊行业协会牵头,组织辖区内科技期刊与其他行业的学会进行专题性合作,就阶段性热点项目进行专项调研,并依据调研结果进行专题策划,展开组稿与约稿,可以与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协会进行合作,有计划、有目标地推出具有应用前景的出版专题,真正把科技期刊作为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平台。地方编辑学会也可以广泛联系其他专业学会组织,共同开展科技人员下基层、下企业活动,把科学研究的足迹遍布田间地头、车间工矿,帮助基层生产单位研究攻关其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一线生产单位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据《新疆农业科学》报道,2017年8月13日,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新疆微生物学会、新疆植物保护学会、新疆作物学会、新疆农学会以及新疆原子能农学会开展“百会万人下基层——伊宁科技行重点科技服务活动”。这是首次由编辑学会领头,牵手有关部门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技下基层服务。相信这种科技服务将受到基层单位的欢迎,助力地方科技的创新发展。

(4) 借鉴国外科技期刊的成功经验,以市场科技信息需求为导向引导科研,并对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深度报道,通过知识的传播,促进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实现科技期刊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目标[8]。Science与美国专门从事科技新闻报道的记者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美国科学促进会下属的EurekAlert!网站发布论文成果;Nature也专门设置了新闻官,在每期杂志印刷出来前一周发布新闻,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通过网站注册获取新闻后,对科研成果进行科普传播[3]。

(5) 改革科研评价制度。在科研项目结题、成果验收阶段,除了论文评价外,还要评估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或对地方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促进力度。近年来,科技部推出“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倡将科学研究项目和成果信息对公众开放获取,中国科学院首先响应并建立了机构知识库,将所产出的论文、成果等信息在互联网公开分享。这些举措有利地推动了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更好地促进了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期,中国科技发展也应该提质增效,使“库存论文和成果信息”充分流动,调整“评价杠杆”,降低科研和产业之间的门槛,压缩论文数量与国家创新能力间的差距[9]。

(6) 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数据验证。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10],提出了“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的决策部署。在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各种试验手段进步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数据,这些数量巨大、品种繁多、样本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科研数据能否用于转化和生产,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的审查与核验,这是科研成果转化前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科研管理部门要牵头创建高质量的科学数据库,依托权威数据库或图书情报部门,对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数据进行审核与验证,让科研成果准确无误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与效用,充分提升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5 结语

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示窗口,是科技信息的重要传播载体。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科技期刊要充分发挥媒介的传播作用,积极参与科技研发、推广、产业化的全过程。科技期刊从业者要以关键技术和难题开展选题策划,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论文)和产业化。同时还要加强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及时发布有创新和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建立数据与文献的链接关系,实现成果的互联共享。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一站”对科研成果进行新闻发布,对具有时效性的科研成果要进行实时有效的宣传报道。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术期刊都能够进入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对基础研究类型的学术期刊,应加大扶持力度,保持其纯粹的基础理论研究特色,以更好地支撑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基础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

[1] 杨松迎,王志鸿,曹荣章. 科技期刊数字内容的挖掘与服务——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2):145-150.

[2] 夏季亭,帅相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科技创新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王丽婷,陈先军,颜志森. 科技期刊参与协同创新的路径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15(8):89-92.

[4] 牛换霞. 科技期刊服务区域经济创新体系的路径探讨[J]. 编辑学报,2017,29(1):27-29.

[5] 江晓波.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工作在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现状及思考——以东中西部三家分院为例[J]. 中国西部科技,2015(12):1-5.

[6] 杨卫. 科技期刊云——创新驱动的全球公益源[J]. 科技导报,2013,31(36):2-3.

[7]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摘要(2016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8] 张智鹏. 通过拓展服务对象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水平[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91-193.

[9] 刘天星. 从“论文工厂”转向“创新发动机”[N]. 学习时报,2017-05-22(003).

[10]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 (2015-09-05)[2017-09-0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技期刊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验收成果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