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附城校区,广东 肇庆 526533)
在班主任的工作管理范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基本工作。班主任职位的特殊属性,使其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也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判断一个班集体优秀与否,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与纪律方面,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面貌、班级的学习氛围等方面。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来说,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外重要。
学生形成一个良好品德的基石是其心理一直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只有具备这种常态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在社会中获得良性的发展,并塑造出良好的优秀品质。倘若个体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非健康状态,长此以往,其所形成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就会与主流社会相悖,影响其优秀品德的形成。农村小学教育,由于其教学水平相对于城市小学教育而言还有待完善,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重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对其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为其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农村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自身的教育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存在的,班主任应不断约束自身的行为,发挥表率作用,以对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有效塑造其健康的心理。同时,班主任还应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科学地把握其心理活动。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举例的方式,向学生讲授遇到心理困惑等情况时的解决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借鉴。在班主任渊博知识与积极心态的带动下,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将得到科学的规范,这对于其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理环境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无形的介质,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大量的学生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成才和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心境作为支撑,该心境能够对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强化,从而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尽可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而又宽松的班级环境与文化氛围,学生在这种健康氛围的感染与熏陶中,获得良好的学习心理体验。该方式充分彰显了班主任在实施教育工作中的生本原则,基于人性化的教育,使学生的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由此可见,一个具有和谐心理氛围的班集体,对于小学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知识是作为一笔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精神财富存在的,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能够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为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进行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小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小学生,他们往往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心理,甚至会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这就无形地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学习精神负担。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有效改善上述现象的出现,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
在农村小学,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关联与特殊的情感。相对其他任课教师而言,班主任对于学生更具有权威性和亲切感,学生也往往更关注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为此,班主任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爱鼓舞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具体途径如下:首先,班主任可通过面对面谈话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一系列的心理困扰。其次,在谈话过程中,班主任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肯定,并保持自己以一种积极、正确、和善的语气去疏导学生的心理。最后,打开学生的心扉,为学生解决学习的心理疑惑。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会在谈话后产生一种愉快而又轻松的感觉,这对于其情绪稳定和身心放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得到学校的支持,更要得到家长的协同与配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态度和行为会对仍处于懵懂阶段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班主任应积极做好家长的协调工作,使家长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又轻松的家庭环境,并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从而整合学校与家长的力量,对农村小学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实施心理教育的前提是班主任应以爱心、责任心和耐心关怀每一位学生,并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培养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良性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