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痛苦循环的症结所在

2018-02-08 10:35一止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素质职业院校人才

□ 文/一止

职业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的、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职业教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必须的知识、技能的教育”。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是借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起来的。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经济无论怎样发达,社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高素质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而现阶段,人们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只有对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态的教育的特点和地位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机制的痛苦循环

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离不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建设者和专门人才,而保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是根本保证,其中职业教育为大多数群体提供了接受教育的保障乃至就业的保障,为国力增强、国家强大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人才支持。

改革开放前期,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据早前的统计,我国有中职学校近2万所,在校生1370万人,与普通高中的比例大致相当,基本是平分天下,承担了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职业人才的重任,成为教育事业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很不景气,应该说形势比较严峻。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存在一个奇特的现象:多年来企业一直在喊“招不到工人”、“高素质的技工和人才都到哪里去了”?职业院校也是有苦难言、叫屈连天。而随着这些矛盾的不断激化,其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次的问题也随着逐渐浮出水面—

问题主要是在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存在着互补衔接欠缺的问题。

一是对学生而言:既然更好的出路是考大学,为何选择职业教育呢?读职业院校低人一等不说,收入也不见得比大学毕业生高,如果收入低于大学毕业生,谁也不会主动选择职业教育,除非考不上大学,迫不得已才就读职业学院。因为是明摆着的现实,职业教育学历低,不如高等院校就业率高,其家长—无论是乡村的还是城市的,总认为孩子高中毕业,上大学本科便走上了银光大道,接着上研究生,就走上了金光大道。

二是对职业院校而言:职业院校也有自己的苦衷,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兼职教师教学不认真,由此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同时没有校外人士的参与,尤其是企业有关人员的参与,学校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形中使孩子和家长逐渐疏远与社会的联系。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职业院校招不到高素质的学生,甚至生源不足,即使能招来学生,但分配不出去,企业不要人,社会也不要,巧妇总不能老是无米之炊吧?所以职业教育机构就只能如此了。

三是对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做强做大做精的思路指导下,有不少的企业也好高骛远起来,招工的起点就是大学生、研究生,职业教育学生拒之门外。当然,企业也存在一个一味地等待学校培养出适合自己的人才的“小九九”,口头说支持职业教育,而实际行动却光打雷不下雨,对职业教育参与不够,对职业院校互动不够,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如此看来,各方都有一定的问题,当然也都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不下决心解决这个痛苦循环的机制问题,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还是搞不好。

职业教育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深层次的来看,还是职业教育机构的问题。

当前在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机构过分依赖国家政策支持,缺乏整个市场经济的大觉悟。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但市场意识还没有完全融入职业教育机构的思维,这种现象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并不少见。典型的就是职业学校教育中的学校本位,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而是我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样教就怎样教?对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要求则很少考虑。

因市场意识的大觉悟不高,还使得一些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不顾及社会的需求及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卯足劲追求学校的发展,如规模的壮大或学校级别的提升。甚至错误地认为,一所学校的发展状况怎样,不是自己对市场规律的顺应程度怎样?而是在于国家的支持程度怎样?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则往往把责任推给国家,而不是审视自己和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这种表现在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如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规模连年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新的经济形态对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对劳动教育的新需求。他们不仅要求接受正规的教育,以系统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求以短、活、快的方式在短期内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正满足了这种需求。目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多种因素的干扰,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一次次错失良机,自陷囹圄。故此,如果我们的职业学校教育还继续无视市场的作用,抱着学校本位的卖方思想不放,最终无论如何都是发展不了的。

那么,职业院校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总的思路是:问题往往就是机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机会的获得。当务之急,抓住机会,走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现成路子,下决心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高素质人才刺激企业回报更高的薪酬。如此循环,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最终靠活性循环的机制让职业教育走上良性循环。

具体的思路是—

一是职业教育机构要按照德国“双元”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在职业教育机构要把德国优质的教育模式、体系引进来,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让工匠精神真正扎根于学校课桌。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要同步,上一周的理论学习,下一周的实训必须是同一内容,而且学校教师与实训师傅必须有经常性的沟通。同样,三周或一个月也是这个道理。同时注意把握在“双元”制模式中,学生是主体,企业和学校是支持者,而不是“保姆”。只有学生成为主体,才能激发出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企业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比学校更大的作用。企业不应该老是仅仅停留在“员工素质不行、高技能人才难遇”的感叹上,该为此做点什么了。除了给职业教育机构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还应该在实训方面和职业院校进行深度配合,主导学生的实训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并充分熟悉工作岗位,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自己需要的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比如有家央企去年组织了几十位技术工人前往德国考察,他们不仅仅在一所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而且在几所学校进行了内容各异的培训,从不同的角度对德国的专业技术体系、技术攻关模式等进行了比较,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比如,北京金太阳养老院负责人通过组织养老院员工到德国养老院对口学习,收获也很大,其负责人感叹:“什么叫程序严谨?我终于体会到了德国养老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36个动作,只要每天把这36个动作做到位了,就是高质量而完美的养老爱老服务。”

三是国家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并加大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力度。要进一步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先进生产力要求的、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的生产第一线人才并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看,职业教育应充分体现其“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明确贯彻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根本,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两个一百年”的必然要求。对此,国家要在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改进,要建立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要提高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要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员工的待遇,要利用政策的调控进一步鼓励行业和企事业等多种力量参与办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高素质职业院校人才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人才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