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美国学者舒尔茨指出:想要改进一个地区的贫穷情况,就需要对这个地区的农民进行一定的教育投入。可见,要想让农村彻底改变贫困现状,只有通过教育手段的实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有关技术水平的有效方式。很多案例显示,经过对贫穷农民对应的职业教育之后,特别是技能培育之后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总体素质,让农民传统的思想理念得以改进,推动他们更好地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发展,最终完成脱贫的目的。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职教扶贫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而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场所,实训基地是可以实现各类院校职业技技术培育、知识教授的一项集中性载体,是国内目前不断开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水平的关键性项目。伴随党和国家在这项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以提升实践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的的实训基地建设也越发受到关注[1]。
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指出:要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职业水平,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踏实工作的作风,要不断地改进学校教学环境,提升对实验学习基地的打造水平,职业学校要努力与外界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合理利用他们所具有的设施等条件去进行职业学校的实践工作。对我国贫困地区的现状调查表明,我国现阶段的贫困人员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更重要的是能力上的贫困。能力贫困是一种结构性的能力匮乏,即贫困人口没有足够的获取进行日常生活来源的经济收入的一种能力,教育以及收入的不足是导致个人水平发展不顺利的主要表现。所以在扶贫工作中必须以能力为本位,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弥补知识匮乏、提升技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对高职院校的扶贫工作而言,因为学校中的专业往往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而实践基地就是针对其相应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设具有高品质高稳定性的实践实训基地,可以使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也将更加有利于扶贫工作的推进展开。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具有企业属性和教学属性。其一,它具有企业属性,实训基地应当高质量、高精度、有销量有利润、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其二,它还要具有技能学习等方面的教学属性,实训基地应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练做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各类实训工作,通过生产去促进实训,进而有效地减少院校的教学成本,推动了产教结合目标的实现。并且,学校依据生产实训去聘请老师、制定教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其更为匹配工学结合的发展需求。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大大提升师生的专业能力,并推动他们在操作技术的提升进步。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精湛的技术技能的同时,可有效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要完成“精准就业创业”,在源头上提升劳动力的创业水平,打破贫困代际链条最合理的方法,就是对劳动力采取创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教育,最终有效地提升其素质水平[2]。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所开设的专业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只有建设好实训基地,才能让学生等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必须让学生将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不断的练习,达到学以致用,才可以真正的展现高职教育的风采,更好体现高职教育的价值,为以后尽早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这样对顺利开展扶贫工作将会有较大帮助。
不过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有着资金匮乏的情况,这就使得其教学设施不完善,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缺乏足够的助力,而伴随高职院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提升,两者间的冲突越发明显,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下降,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遇,自然就不能顺利地进行有关的技能培训,对他们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有关单位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去优化和完善有关扶贫教育机制,不过目前依旧有许多问题呈现出来:各区域的教育局是高职教育院校的主要负责单位,而实际所需的扶持资金则要通过当地的扶贫办去提供,如此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很多地区的高职教育在扶贫上产生了差异性政策,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资金以及总体规划上差异最为明显,高职院校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3]。直到今天,中国的高职教育依旧缺乏一个足够完整的扶贫机制,也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管控制度,这就导致高职教育中的发展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想要提升职教扶贫的价值,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把发展职业教育统一纳入到脱贫攻坚的规划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在对高职教育人才进行培养时要彻底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采用仿真模拟的方式对其采取技能型训练以及岗位创业培训等,提升他们的创业思想和水平;国家教育、统计等有关单位以及高职院校等都需要对贫困学生的学业状况、家庭背景、职业规划等采取详细的调查,进行差异性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育工作,打造出一个“政府引导、院校主体、社会协助、自主选择”科学模式,通过让扶贫目标对包括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社会服务方案的设计、落实、监管等整个流程的参与,提升他们在创业创新上的参与热情,鼓励扶贫对象通过实训基地孵化创新创业成果。
2014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表明,“高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的教师所占比例较之往年提升了6%,达到了57%的水平,不过距离70%的高水平标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双师型”教师即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为一身的教师,他们身上兼容了学校教学以及企业工作的双向职能,不但在高校具有相应的教学职务,同时也具有和教学专业相对应的技术职称;可以把各项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工作当中,从而进一步应用于指导实践教学。这一类教师是目前高职教育中最合适的人才。但目前来看,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群体中,类似于这种“双师型”教师在整个教师集体中并不占据优势,教师发展趋势往往十分单一。许多教师虽然有着高学历以及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过却没有对应的实践技能;而其余部分教师尽管也有着充足的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知识积累和专业性方面则有所不足。目前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并在薪酬待遇、激励机制的相关政策上有所倾斜,以吸引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育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来说意义重大,而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教学条件的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教扶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持续的完善有关职教扶贫管理制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的进行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并且对于不同区域的市场状况也要及时了解,掌握住精准扶贫的主流趋势,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知识用于自身的工作当中,以最大效率完成脱贫。最后,需要让学生拥有一个科学的就业理念,促进他们进行自主创业,鼓励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有利条件,更好的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