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气,也是个道德修养问题

2018-02-08 00:34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霸座仁德仁者

这是件至今想起来还不时扼腕叹息和掉泪的事件。

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大巴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此次事故共造成车内15人全部遇难。

此次事件如有“如果”的话,该会是怎样?如果那个女乘客能够善良点而出手又不那么狠点,如果那个驾驶员能够忍耐点而把“好男不和女斗”的理儿重复默诵点,如果那时车内乘客,哪怕一个乘客能够站出来拉一拉点、劝一劝点……可叹没有这些“如果”了!

对于这个事件,笔者似乎再问一个“如果”方能释怀。如果那个女乘客和那个男司机是大学毕业或是有文化有修养并懂得点人生哲理的话,那就不会有这次事件了。对此,也让我想到了一个“简单”和“复杂”的哲学问题。事件发生后,国家以“杀猪用了宰牛刀”的“过激”办法,动用了那么多的部委和专家力量进行调查,结果那个行车记录仪的真相一出,让人唏嘘不已,原来事件本身就那么简单!如果那个已走进天堂的女同志当时能想到,既然客车已经过了停车站点,而要求司机在不是站点的地方随意停车难道不是违规的事?如果那个已经步入黄泉路上的司机师傅当时能想到,既然碰到了“暴妇”,就不要把“规则”看成决不能触碰的底线。试问,那还会有这么多无辜的人葬身江底吗?由此也进一步地看出“简单”和“复杂”的问题是我们人生永远也答不完的试卷啊!

不是又上纲上线,此次悲剧再一次暴露了一些人们在浮躁、戾气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的缺失。

不说浮躁了,还是说戾气吧!

戾气,虽然汉语词汇的解释是暴戾之气的意思,即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且还偏向走极端。但归根结底还是“仁义礼智信”出了问题。

恕我直言,戾气,正无声地渗透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武汉,某顾客因为一碗面一块钱的差价,和老板争吵,拿刀把他的头砍了下来;在江苏,某患者因为代人挂号失败,持刀行凶杀害了肝脏移植中心的副主任;在上海,某乘客因为对出租车司机行车路线不满,直接拳打脚踢;在丽江,某姑娘在烤串店因为争执被毁容,留下一生的遗憾;在北京,一个中年妇女因为自己错过了下车,于是非要司机停车,结果这个女人居然用手里的牛奶瓶击打司机,好在只造成车祸而幸好没有人员伤亡;前不久有一家人在瑞典不按照酒店规则住店,最终被当地警察处理,结果这家人还哭天喊地,最终导致国家层面出现了一系列很不愉快的事情;还有前一段时间频繁曝光高铁上一些“想坐哪儿就坐哪儿”的霸座男、霸座女。

这些带有“戾气”的表现到底说明了什么?还是那一位作家归结的好:“白的天上是一轮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笔者还是喜欢拿“如果”来归结:如果上述的所有“笑谈”制造者表现者都有一颗“仁”者之心的话,那就不会有这些笑谈了。

《弟子规》“亲仁”篇这样描述“仁者”:“同桌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嬉”。意思是说:同样是人,正邪善恶、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受社会潮流风气影响的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的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献媚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亲仁”篇还鼓励人们多接触“仁者”,因为这样才有机会受他们影响:“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意思是说: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社会使他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渐渐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小人会乘虚而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谈举止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整个人生失败。

当今社会,发展很快,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可是为什么好像有越来越多的戾气在社会上弥漫?值得引起我们全社会人的共同深思和重视啊!

猜你喜欢
霸座仁德仁者
成宏:妙手不负悬壶志,仁者长怀济世心
仁者爱人
为仁由己
治理“霸座”现象是一道文明考题
霸座问题频成媒体焦点,不正常
“霸座”(双语加油站)
霸座问题频成媒体焦点,不正常
仁者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孟子说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