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近6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工作,运筹帷幄,亲力亲为,共出访30次、61个国家,实现了对重要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全覆盖。在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和平,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理论源泉。在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以及地缘冲突的安全问题面前,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宣示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和主张。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和重申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深刻阐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必然、时代必然和制度必然。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成立后,未来发展方向受到关注。为回应各界关切,习近平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发展的系列重要政策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外交辞令。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他还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史以来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这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内涵。
和平发展新道路,新就新在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越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不是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争霸或称霸,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与此同时,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历史进程中,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在“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下,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此,中国始终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外交的目标是要积极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推进“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提出了齐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众多国际国内场合阐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从2013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在一百多个重要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继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中国外交的努力目标之后,2015年中国又推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从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到联合国系列峰会,习近平主席全面系统阐述这一重大主张。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
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又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政策方案,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即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重要理念正成为中国外交的又一面重要旗帜。
尤其是2017年1月,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做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并在2017年12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讲话中再次阐述这一重要概念,系统全面论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问题,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全面、深入、权威的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冷战后,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各国间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在这种趋势之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势而为,是有道之举。习近平外交思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是顺应全球化时代人类整体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世界发展之“势”、大国外交之“趋”的典范。党的十九大报告,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周边外交新理念,到亚洲新安全观,再到新型大国关系,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立足亚太、谋篇全球的外交战略清晰可见。
如今,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正是在这种新国际秩序观的指引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成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在G20、APEC等全球和地区治理框架中不断提出新理念,提供新方案,向世界提供了一大批优质公共产品,身体力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继创造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关系理念和外交准则之后的又一重大贡献,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包容性。这一重要理念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各文明等都具有普遍意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种最高理想和不懈追求,是全人类对和平安全、共同发展、美好生活的共同渴望。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已多次写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决议等,从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其重要的思想内涵。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提出各国应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把合作共赢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进一步深入阐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弘扬,是当代中国国际秩序观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开辟了国际关系新愿景。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因此,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习近平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摈弃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在国际政治格局演变过程中,各国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各国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新型国际关系要体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各国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习近平提出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话语表述是推动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方向指南。
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要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相处之道,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中国深耕细作,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带头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相携相助,结伴而行,共同富裕,共享和平与繁荣。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非是另起炉灶,而只是对现有国际关系范式的补充、改革与完善。一部世界近代史,正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建构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历程: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的独立、平等和主权原则;从1864年以来人类历经100多年才得以签署的《日内瓦公约》,确立了国际人道法则,彰显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明确了国际关系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万隆会议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国际社会在过去几百年里不懈探索追求中累积起来的这一整套世所公认的国际关系原则,成为我们今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坚实基础。这恰与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论断相一致。这些也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一切外交活动都是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指出:“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习主席明确表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也绝不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我国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争端,但同时也坚决维护我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
在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中,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为此,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时刻,中国政府一定会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觊觎他国权益,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台湾、钓鱼岛、南海等一系列涉及我国重大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亮明立场,划出底线,敢于斗争,有力捍卫了我国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极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在国际外交活动过程中,习近平强调指出:“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见,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的重要内涵。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发展中,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又都是独特的,全球化不等于同质化,不能排除国家发展的特定国情背景。因此,中国的大国外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其外交目标、任务乃至过程,都应当切合于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坚持了中国特色,就坚持了中国外交的自主性空间,既不盲目跟从他国,也不受他国的干涉,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坚持了中国特色,也就坚持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底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能拿中国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坚持了中国特色,也就坚持了中国外交的主动性,中国不仅要有自己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战略,而且要有积极进取的外交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内涵,贯穿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蕴含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继承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