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强 赖兰娣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瘫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行中医手法介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瘫吞咽障碍患儿共300例,将其随机分成参照组(n=150)和研究组(n=150),将常规康复方案和常规康复联合中医手法介入方案分别应用于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对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吞咽障碍评分更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更高(P<0.05),结果优势明显。结论脑瘫吞咽障碍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对其加行中医手法介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瘫患儿;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手法;儿童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8-77-03
受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影响,每一年的新生儿中有少部分患有脑性瘫痪,该病症属于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较大影响。脑性瘫痪患儿最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即为吞咽困难、姿势异常及语言障碍等,该病症临床治疗困难。本实验选取300例脑瘫吞咽困难患儿,在传统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行中医手法介入,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瘫吞咽障碍患儿共300例,将其随机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参照组患儿中有男性和女性患儿均为75例,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12岁和2个月,平均(6.1±1.2)岁;研究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74:76,患儿年龄区间为5个月~12岁,平均(6.2±1.5)岁。对于本次实验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晓,并同意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参与本实验的患儿均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口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排除标准:脑炎造成的吞咽功能障碍、脑外伤造成的吞咽功能障碍或者天生精神发育迟缓造成的功能障碍等患儿不参加本实验研究。参与本实验讨论研究的患儿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脑瘫诊断及分型标准。
1.2方法
本实验参照组150例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具体训练内容主要从三方面人手,首先,加强患儿的坐姿训练。通常情况下脑瘫患儿多会表现出明显的坐姿异常和吞咽障碍等情况,在对患儿进行常规训练时先要保证患儿坐姿端正,这需要借助姿势矫正椅,保证幼儿的头部在椅背的正中间,同时患儿的躯干与髋屈部位、大腿与小腿部位均能够根据矫正椅正确坐立,形成九十度直角,保持正确坐姿后接受临床治疗。其次,加强患儿口腔感觉训练。每天分早晚两次训练,医护人员用戴有医用手套的手指或冰棉棒对患儿口腔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触碰患儿口腔的每一部位,观察患儿的临床反应表现,判断其口腔内的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确定之后医护人员用手指或者冰棉棒对其口腔内不敏感区域进行刺激,刺激训练秉承从后向前、从敏感到非敏感区的原则,另外训练刺激的力度要秉承着由弱到强的原则,保证循序渐进过程中达到预期训练效果。
研究组脑瘫吞咽障碍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手法介入方案治疗,其中常规康复训练部分与参照组患儿相同,对其予以参考即可。中医手法介入是选取相应穴位进行按摩,实现肌肉刺激,改善患儿吞咽障碍情况,提高临床效果。中医手法介入脑瘫患儿吞咽障碍治疗中主要按摩的穴位包括颊车穴、玉液穴、承浆穴、风池穴、哑门穴、廉泉穴、聚泉穴、海泉穴和另外两个穴位金津穴和地仓穴。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实际患病情况选取正确穴位予以按摩,与此同时还要选取几个关键点进行中医手法刺激治疗,其中包括点按软腭和腭帆等,在对关键点进行点按按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实际患病情况确定其左右侧关键点,顺时针及逆时针按摩分别应用于患儿右侧关键点和左侧关键点按摩。一般关键点按摩频率为每个点两次即可,同时医护人员每天分早晚两次对患儿的穴位及关键点进行按摩,具体按摩时间以半小时最适宜,在按摩过程中要保证动作轻柔,按摩力度以患儿身体能够承受为主。本实验两组患儿的治疗周期以三个月最适宜,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
1.3.1吞咽功能评分标准 这一评分标准中分为四部分,其中包括患儿吞咽功能完全正常、食管期出现问题和另外两部分的咽期问题及口腔期问题,这四部分的评分分值分别为0分、3分、6分和15分,该评分标准总分最高分值和最低分值分别为24分和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儿的吞咽功能越好,越趋近于正常;反之吞咽功能越差、吞咽障碍明显,病情严重。
1.3.2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患儿经过临床康复治疗后,能够实现自行进食吞咽,脑瘫吞咽障碍临床症状表现消失,即可判定临床治疗显效;患儿经治疗能够简单咀嚼进食,但是会出现呛咳情况,患儿脑瘫吞咽障碍症状得到改善,即可判定临床治疗有效;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依然吞咽困难,甚至病情发展,即判定患儿临床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两组脑瘫吞咽障碍患儿的临床指标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兩组患儿吞咽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方案治疗后,相比于参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吞咽功能评分指标数据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情况比较
经治疗,研究组脑瘫吞咽障碍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67%明显高于参照组7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实践显示,脑瘫患儿在患病过程中最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即为吞咽障碍,患儿难以实现自我咀嚼、吞咽进食,患儿难以成长甚至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探寻行之有效脑瘫吞咽障碍患儿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共选取300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型传统常规康复训练的参照组患儿,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手法介入治疗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吞咽功能评分更低,患儿病症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从该病症传统临床治疗情况来看,仅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该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刺激患儿的面部肌肉,特别是患儿口腔内非敏感区,有利于改善患儿吞咽障碍情况。但是从临床实践情况来看,患儿临床效果一般,对于患儿的预后效果不明显。就于此,有研究学者提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行中医手法介入治疗效果更明显,并将这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医手法介入能够进一步弥补常规康复训练的不足之处,通过对不同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能够提高患儿肌肉控制能力,这对于改善患儿吞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在穴位按摩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根据不同患儿患病情况采取不同按摩技巧及力道,对患儿穴位予以有规律按摩,通过对患儿面部肌肉、口腔敏感、非敏感区进行刺激,在长时间按摩过程中这种刺激信号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传递于患儿的大脑皮层区,大脑能够对人体行为予以支配,以此实现大脑对患儿吞咽神经、功能的支配,改善患儿的吞咽障碍情况。在进行中医手法介入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选取不同关键点进行点按按摩,关键点按摩能够激活患有脑损伤的皮质感觉,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患儿脑神经纤维修复,在这一过程中患儿能够适当促进口腔肌肉作用,能够自我咀嚼吞咽,改善临床症状表现,提高临床效果。本实验结果与讨论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脑瘫吞咽障碍患儿在接受传统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行中医手法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吞咽障碍情况,患儿实现咀嚼吞咽运动,提高临床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