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提问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2018-02-07 18:33张冬梅
黑河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常见问题课堂提问有效性

张冬梅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提问的质量,抓住提问时机,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还要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优化提问的策略:提问要科学,不要盲目;提问要“精”,不要多;提问要“宽”,不要专一;提问要“渐进”,不要直入;提问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常见问题;有效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常见的问题

1.习惯性一问一答,提问的数量很多,但质量很低。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过多的一问一答,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表面很热闹,但学生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一点帮助都没有。

2.没等学生答完,老师过早地加入个人评价。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还没有把问题回答完,老师就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陈述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表达的个人想法受到影响。

3.回答问题前,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前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有时老师怕内容讲不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叫学生回答,学生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回答出的问题也没有质量。

4.不认真思考学生答案生成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答案的对错,而不去思考答案生成的原因。教师既要会问,还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知道学生是从哪方面思考的、为什么这么回答,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所谓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如何进行提问,二是提出哪些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问要科学,不要盲目

上课前教师一定要认真备教材,做到深入细致。要细化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并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是延伸,这样重难点才会融会贯通。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准确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好的课堂提问,既不是伸手可得,又不是高不可攀,而是“翘翘脚、跳一跳”就能回答。教师提问的语言要规范、简明、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提问要“精”,不要多

教师备课必须从实际出发,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思考哪些问题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提问要“精”不要多,恰当地把握提问的方法及问题的难易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过多地提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进而厌倦学习,丧失学习兴趣。满堂问还会导致课堂气氛较为呆板,缺乏生气。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突出重点和难点,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执教《丰碑》一课,教学文章最后一段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脚步是沉重而坚定的?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得出:沉重是因为失去战友,坚定是因为在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下更加勇往直前。借助这一问题,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感受到军需处长精神的伟大。

3.提问要“宽”,不要专一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互动,不是与个别学生的互动,所以,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针对个别学生。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爱回答问题或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要多一些,课堂甚至成了他们的专场,而不爱回答问题或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少发言。长此以往,课堂就变成了爱回答问题或学习好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不爱回答问题或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思维产生惰性,成绩也会越来越差。

4.提问要“渐进”,不要直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師提出的问题不要一开始就难住学生,要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丰碑》一课,学习第7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衣着的词语,然后问学生:通过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词“依着、坐、申”,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感受到了军需处长累极了,冷极了,饿极了。再问:他是军需处长,管部队吃的、穿的,他怎么还会冷?还会饿?学生回答:因为他把棉衣和食物都发给同志们了。我又问学生:他的神态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是因为看到了战士们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欣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通过渐进式的提问,学生体会到军需处长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进而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课堂提问要有坡度、深度,要逐层深入、循序渐进。

5.提问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问什么,学生就被动地思考什么。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的课堂应更有活力、更有激情、更有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疑难。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讨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课堂上,我们往往会很自然地问学生“会了吗”“明白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正常地回答“会了”“明白了”“没有问题了”。如果长此以往,这种情况就很不正常了,就会真的“有问题”了。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阅读能力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不可能始终保持在同一个层次上,一定会有高有低、有深有浅,有学生基础好,有的学生基础差,有的学生学得轻松,也有的学生学得困难。这就是说应该有问题,不可能都没问题,“没问题”才是真正的有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一节好课,其实并不是这样,课堂上的这种“会了”“明白了”“没问题”,只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学生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陈旧的观念,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比如,教学《丰碑》一课,在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语段时,我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文章中丰碑有哪些含义?”经过讨论,大家做出总结: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更像战士们心中的丰碑。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时间一长,学生就有了提问的习惯,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提问的质量,抓住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继魁.巧用提问,激活语文课堂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刘婷.小学语文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课堂提问比较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赵永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见问题课堂提问有效性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