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简单的产品加工,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学校管理而言,教育的主体是人,当以人为本,以人的志趣、情感、思想入手切入管理的内核,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其潜在效能。
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核心,挖掘出一种新的以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管理性模式。“人本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中革新的重点。本文就“人本理念”下如何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重视对情感、信念、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培养,从而提高管理的向心力和管理的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书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人本理念;学校管理;策略
一、 学校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思想来源于费乐马哈德哲学思想——人本主义。它把人放在第一位,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人本”顾名思义,即是以人为根本,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学校管理中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也是由人完成的。
因此,学校管理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一切活动都要以人来展开。这就要求管理者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动力作为最高宗旨和终极目的。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与搭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发展机制,使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是学校人本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 “以人为本”的教师队伍管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只有成就教师才能成就学生。教师能有效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体现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下的教师评价体系来看,教师创造的工作实绩是三个方面,首先是你教出学生的文明素养,其次是你教出学生的知识素养,最后是你教出学生的做事能力。
在文明素养上要帮助他们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向上、富于爱心、明辨是非、遵守规则、尊敬他人、听从父母教导、知错就改。
在知识素养上要做到上课专心听讲、书写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具有自律精神、能够自觉学习、考试取得好成绩。
在做事能力方面,自我服务、能洗衣做饭,收拾屋子,遇困难不等不依赖,自己想办法解决,在校内完成打扫任务,执行老师教育教学指令,团结协作、助人为乐。
这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规范等,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就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法律规章,爱岗敬业,有责任心、事业感,知识渊博,专业娴熟,思维活跃,谈吐文雅,是这些构成了教师的优秀和实绩。
所以,对教师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最大地调动他们内心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书”和“育人”做好保障。要想真正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人性化管理势在必行。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教师个体,以教师专业特长来推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学校领导要充分了解每个教师的情况及各自的专长确定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位,让教师在接受学校管理的同时,使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及兴趣爱好也能得以发展,使教师的积极性一级创新精神能够激发出来。在具体方法上,由于每个学校各自的情况不同,因此不能一刀切,各地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合理政策。情感作为一种管理力量能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成为推动管理的一种无形动力。
它能够感染周边的人,使周边的人产生共鸣,使人为了集体荣誉而自觉地约束自己。因此,学校领导在人本理念下,应加强对教师的情感管理,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更要关心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创设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有利于发展的条件,采取多样措施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每个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成长的关爱。
比如:成立青年教师培训学校和班主任培训学校,从培训保障、资源利用、培训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规范培训工作,形成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到校开展培训或答疑解惑。
同时,还要多方面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和条件,提供午休房、设置阅读吧和茶歇室,改善和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等,让他们在学校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这样只有教师幸福了,我们的学生才能幸福。
三、 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植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为此,要把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主导方向,克服狭隘的成绩论思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是学校管理的目的,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显而易见,因此通过人文管理的基础手段可以充分达到这种要求。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个人能力的发展,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学校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吻合,能够共同发展,融会贯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观,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
“以生为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
第二,我们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对学生所作出的努力与成绩及时作出肯定,引导他们自行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从而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第三,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个性较强的学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在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使学生都能够得到关注,获得发展的机会。学校的领导及老师们都要承認每个学生的不同,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缺点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对其进行斥责,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
四、 “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学生“植根”的土壤
一个鲜活的生命想要茁壮成长,需要有深植沃土的根。一个孩子的少年时光大都在学校度过,学校的文化传统与文化氛围,就是孩子成长的泥土,滋养着孩子生命的根。
“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是把育人环境的营造与学校文化底蕴的挖掘结合起来,用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化学生“植根”的土壤。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学习氛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学校的师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校园知识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师生都能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
良好的校园环境主要体现在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优雅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教学保障。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教学态度,学校的人文环境及良好的学习氛围、校风与校纪,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保障。
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杜绝急功近利。许多案例告诉我们,教育是需要真爱的,学生只有在爱的环境里成长,才能健康和谐发展,为创造幸福人生奠基。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很好的发展,可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增强整个学校的凝聚力。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上有效地渗透人本管理理念,创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人文关怀,提高管理的向心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应当是我们办学追求的一种文化境界。教育需要爱,更需要付出,只有注重细节,才会让师生更幸福。
作者简介:
李志宏,甘肃省兰州市,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