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探索;探究能力;思想与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促进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二者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会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领悟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本人以北师版八下第六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例,简述自己如何在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一、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设立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本节课活动1,让学生观赏几组生活中的图片。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我们处处可见平行四边形,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图形。引导学生从图片中的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体验,使学生體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几何基本图形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活动1
问题1:小学四年级,同学们简单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形状就是平行四边形,例如…(ppt展示图片)。问题2:平行四边形是如何定义的?问题3:如何表示平行四边形呢?问题4: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对角呢?问题5: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问题6:定义都具有双重性,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即是它的判定,也是它的性质。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你能不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双重性呢?问题7:请你结合图1,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判定和性质。
二、 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黄炎培曾说:“要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者联系起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活动2这一环节,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交流,即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体现了数学探究学习的多样性,开拓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对图形的动手操作中,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活动2:打开你们的思维,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可能具备什么性质。现在,小组合作,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工具(剪刀、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纸等),选择适当的方法猜想你们的结论。
(1) 你们小组选择的方法:①测量 ②平移 ③旋转 ④其他
(2) 你们发现的结论: 。
三、 注重归纳猜想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猜想的能力。活动3,教师通过问题引领,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归纳总结,获得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猜想。在操作层面感知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3
问题1:说一说你们的猜想。(请各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操作演示,并说说他们发现的结论。)
小组1:我们组选用直尺测量,测量得到AB=CD=4 cm,AD=BC=6.5 cm。我们组的结论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小组2:我们组选用三角尺和直尺,运用“推平行线法”,平移AB与CD重合,平移AD与BC重合。我们组的结论是: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小组3:我们组用量角器测量,量得∠A=∠C=40°,∠B=∠D=140°,∠A+∠B=180°,∠B+∠C=180°,∠C+∠D=180°,∠A+∠D=180°,我们组的结论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小组4:我们组用尺子测量,量得AO=CO=3.5 cm,BO=DO=5.3 cm,我们组的结论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小组5:我们组把ABCD绕着它的对角线交点O旋转了180°,发现它和原图重合,我们组的结论是: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归纳:(板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问题2:对任意的平行四边形,以上结论都能成立吗?(几何画板动画演示验证以上结论。)
问题3:你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性质吗?
四、 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4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命题,自己动手画图,并结合命题和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最后证明。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并对所得猜想进行推理论证。进而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探索、体验数学思维的规律。
活动4:你们会推理验证这几个猜想吗?
问题1:命题证明一般有哪些步骤?(画图、已知、求证、证明)问题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呢?问题3:你能画出符合已知条件的图形吗?与同伴交流。(先让学生自己画图,再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问题4:将刚才你所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顶点顺次标上字母,你能写出已知、求证吗?问题5:如何证明猜想?请你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再与同伴交流。(学生独立写出证明过程,小组交流后,投影有代表性的作业,并讲解证明过程,老师适当总结,及时指出学生书写的错误,规范几何证明的严谨性。)
本节课呈现的形式力求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究和证明的过程,采用“边探究边证明”的方法。经历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的探究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发展演绎推理能力。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相关性质,尽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的空间。再现图形性质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而不是直接给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有关结论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使证明成为探索活动的必然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林绮霞,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