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国高考改革在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即将被多个省份列入学考、高考。为此,在这种以学考、高考为形式的统考背景下,作为一线的技术老师,该如何行动呢?浙江作为全国首个将技术列入高考的省份,作为其中的一线教师,我结合我们的具体实践,提出为应对统考带来的多方面挑战,一线教师要加强学习,让课有纲有魂;要合作研究,发挥团队力量;要通过资源共享,共促学科发展;要坚守信念,体现技术特色;要舆论引导,坚定学科自信。
关键词:技术统考;建议;资源共享
一、 背景
在2017年国培期间,除了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同学间的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当同学们知道笔者来自浙江,纷纷对通用技术学科在浙江的高考情况产生了兴趣。事实上,除了浙江,从今年开始,山东等几个省,也将技术纳入省级统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他省份也会有所行动。为此,我总结近期和同学交流的所感,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谈谈技术统考对教师产生的影响。我想,作为全国试验的省份,总结一线的经验,或许可以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帮助。
二、 技术统考给一线教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技术纳入考试,或许是很多技术老师所期待的。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课程广泛开设,实验室装备得到有效保障,学科师资队伍,特别是研究型队伍快速增长,学科研究有效深入,学科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技术教育者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增强等。因此,我们不能说以纸笔测试为特征的技术统考制度是完美的,但是,从我国现实的情况来看,技术统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给技术学科带来了发展,也给技术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当然,随之而来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课程广泛开设,意味着教师的课时量增加,上课压力加大;实验室装备的配置,首先要求教师能使用装备,并且掌握实践教学的能力;学科研究的深入,则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甚至自己成为一个开拓者;学科影响力的提升,则意味着每个技术老师将担当学科布道的责任,是否有所作为,影响的不仅是台下的学生,还有社会对学科的印象和态度。
三、 技术教师应对技术统考的几点建议
正如面对所有的改革,机遇总是和挑战并存的。如果能迎接挑战,改革就能产生红利,不然,反而可能产生倒退。那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这个课程的最终实施者,应该如何在这场改革中发挥力量,让我们所钟爱的技术教育能切实得到普及呢?
(一) 加强学习,让课有纲有魂
学习,始终是技术教育者不变的主题。一旦技术统考在区域内铺开,加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首要任务。在统考之前,有些老师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对《课程标准》、教材等研究不够。而事实上,作为一门学科,其顶层有学科标准为纲,其内核有深刻的学科思想为魂,其表象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为日常教学要点,因此,在教授这些学科知识时,是否能体现这纲和魂,是判断课堂的依据,也是将来作为统考评价的依据。
另外,统考背景下,必然会有许多其他学科的老师专任教技术。新技术教师到岗后,知识上的学习必然要进行。然而,学科之间的区别,更是思维方法和育人价值上的区别,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学习提升去适应。只有加强学习了,才能加强学科认同感,体验到技术教育的乐趣。
2016年,浙江以7选3为特点的新高考政策推进,各校通用技术教师紧缺,为此,省、市、县各级教研部门组织了各种转岗培训。在温州的一次转岗培训中,原本报名三百来人,实际到场近五百人。在这次培训上,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通过老教师的经验、体会系列分享,让新教师,认同通用技术课程,理解技术的核心思想方法;二是通过技能培训,让老师掌握紧缺的技能,首先站稳讲台。在这次培训中,一线老师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积极性,为后期大范围的顺利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 合作研究,发挥团队力量
在统考背景下,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评价、教辅资料等各个环节,均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进,这些系列而庞大的任务,依靠个人来完成是不现实的。因此,依据团队的力量,发挥个人的所长,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
在笔者所在的温州市,“项目组”是近年来通用技术教师中经常提起的“热词”。所谓项目组,就是以一个项目为研究点,通过组织特定的有专长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体攻关后,在一定的平台上推广研究成果,促进成果的转化和普及。近年来,有以教研部门牵头的核心专家组、学科基地项目组、命题项目组等,统领学科发展;也有出版社和部分企业牵头的项目组,比如教辅资料的项目组等,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推进学科研究;当然,也会有教师自行组织的项目组,比如,笔者所参与的开展实践教学研究的项目组。这些项目组通过一定的方式,可能有交叉,但是,都以不同的方式,推进学科发展。
(三) 资源共享,共促学科发展
在学科发展的初期,不同的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差异较大,此时,如果再不通过分享交流,促进知识理解的流通,就很难形成相对统一的知识认知,知识评价也必然收影响,对研究者也不利。项目组的方式,为学科研究的深度创造了平台,但是,要实现研究成果的推广,还是要通过创建机制,营造风味,来加强资源共享。
2015年,《电子控制技术》在浙江全省内瞬间推广,马上列入高考。而当时大多数通用技术教师都没有接触过这门课。如何在短时间内,站上讲台,传授一门学生要参加高考的学科?这让不少老师感到焦急。因此,各种项目组发挥作用。首先,必然是教研部门牵头的几个核心组。教研员将教材知识根据不同的章节,以2~3人为一个小组开展研究,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在大组活动中开课、磨课,以此整理了系统的课件、习题,全部开放共享,同时,项目组还集中核心成员,分批次对一线教师展开手把手的全员培训。其次,各家出版社集中老师出版了大量的教辅资料;而非官方的团队,也通过微信号公众号、QQ群等方式,建立了各种交流平台。就是这种“培训+资料+交流”的模式,终于老师们快速掌握了这门全新的选修课。
(四) 坚守信念,体现技术特色
从教学手段来说,通用技术是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因此,一堂课上成什么样,关键在教师自己。我知道,我们很多老师认同技术学科,就是从他的实践特征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坚定这份初心,保持技术特色,把这门学科上出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味道。
对于技术学科的实践性,我们的基本观点是,首先,技术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实践性,其次,我们研究如何在纸笔测试中让实践能力好的学生脱颖出来。为此,我们展开了关于技术学科实践性的研究。我们发现,导致教师缺乏实践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对项目的效能认知不足;二是自己缺乏实践能力,对制作项目不具信心;三是实践课的管理和实施比较有麻烦。为此,针对这三方面原因,我们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努力开发针对高考要求的实践项目;依托教研和高校平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开展教具、学具开发等方式,助力实践课的开展。
(五) 舆论引导,坚定学科自信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不少人对这门学科缺乏了解。而随着统考的推进,社会包括学校对技术学科的关注度会骤然上升,这时,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如果不及时站出来,传播正确的声音,就很容易让其他声音混淆视听。而在传播声音时,我们首先要自己建立足够的自信,对于必须配备的课时、实验装备等需求,要及时争取,按要求配备。同时,也要建立宣传意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学科正能量,彰显技术情怀。
笔者学校位于市区,用地十分紧张。目前正值学校改建,我以此为契机,在学校新校舍打桩之时,我就写了一份四十多页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申请将通用技术实验室列入一标段规划,并在各种场合争取发言,积极争取。终于,校长们答应,在所有实验室都未落实之时,首先划出一个108平方的场地,建设通用实践室,并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实验室建设专项申请了60万元的经费,准备2018年建设。
一门新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无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说统考,也可能在命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和偏差,这都是自然的。而我们,作为技术教育的一线探索者,正是要在这种改革之时,体现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简介:陶光胤,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市第七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