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颖
1月10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康美药业”)发布了关于在湖北省通城县设立康美医院投资(通城)公司(下简称“医投公司”)的公告。
公告显示,康美药业拟投资10.8亿元,持有该公司80%股份,而通城县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城县人民医院、通城县人民政府三方将以实物出资,入股20%。
市值千亿的康美药业为何投资通城?
优势互补
投资方康美药业大有来头。
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2001年上市,是以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生产为主导, 集药品研发、生产及药品、医疗器械营销于一体的医药公司。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近日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显示,44家医药保健企业中,康美药业以1112亿元位居行业第二。
据该公司财报显示,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营收195.15亿元,同比增长18.59%,净利润31.43亿元,同比增长21.52%。从收入构成看,药品贸易在康美药业的营收板块中占比42.1%,中药材贸易占比36%,医疗器械、保健产品、物业租售及其他共占比21.9%。
而此次签署合作的通城县,则有悠久的中药种植历史。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咸宁。由于地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处,中药材资源丰富,加之有较强的中药制药基础,医药流通网络遍布全国,素来有“江南药库”之称。在通城县40万人口中,有3万专业中医药行业从业者。有预估称,预计2021年通城县中医药产业将达到300亿元产值。
根据公告,此次康美药业将以通城县人民医院为基础,投资10亿元建设三甲综合医院康美通城人民医院。通城县人民医院本身是二级甲等医院,年门诊45万人次,住院4.2万人次,手术9000余例,预计2017年未经审计收入达到3.41亿元。合作后的康美通城人民医院将整合周边土地资源,对医院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建成辐射周边县市的区域医疗健康中心。
康美的逻辑
这并不是康美药业在通城县的首次投资。早在2017年5月,康美药业就曾与通城县达成合作,投资湖北药姑山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该产业园是通城县2017年中医药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4.32平方公里。康美药业将产业园定位为“旅游+产业”,试图将其打造成融合旅游度假与康体养生的中医药产业园区。
1月9日晚间,康美药业还披露了在中药领域的其他投资:拟在广东云浮、贵州铜仁两地各投资1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根据公告,云浮康美公司将主要从事“南药”系列标准制定,康美铜仁公司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业务,这两地同样是国内重要中药材产区。康美药业称,此举有利于提升公司中药饮片产品质量,促进公司中药材基地的标准化、规模化。
当前,康美医药的中药板块可从田间地头延伸到医院药房及药店等领域,上至药材种植、药材交易,下至生产开发、终端销售,业务渗透至中药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就此次与通城县的合作而言,康美药业在公告中称,这项投资“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加快公司医疗产业在华中片区的布局”。
自2013年起,康美医药曾先后将青海、甘肃、吉林、云南等中药材工业基地收入囊中。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起家于华南(广东)的中医药大健康龙头企业,康美药业从东北(吉林)、西北(青海、甘肃)、西南(四川、云南重庆)、华东(安徽、上海),再到此次的华中(通城),当前已完成全国各大区域的布局。
医药联姻不新鲜
事实上,药企“买”医院的风潮早已有之。
2013年以来,各路资本投资医疗机构蔚然成风,医药企业如康美药业、人福医药、复星医药、三诺生物等曾先后宣布并购医疗机构。
2013年,康美药业与梅河口市政府签订了医疗合作框架意向书,计划整体收购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3家医院,后续将累计至少投入5亿元。
当年10月,复星医药子公司上海医诚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出资不超过6.93亿元,收购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有限公司共计60%的股权。
2014年10月,三诺生物宣布出资2900万元,收购慢性病管理单位北京健恒糖尿病医院。
2015年10月,人福医药与宜昌市卫计委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成立医院管理公司,重组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资产债务。人福医药拟投资5亿元,用于该医院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及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资金。
2016年11月12日,海南海药以3.4亿元正式从武汉钢铁集团手中买下了鄂钢医院,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具有58年历史的鄂钢医院正式加入海南海药,同时实现了国企医院身份的转变。
有媒体统计,仅2015年至2016年2月,A股上市公司收购医院案例达到31起,涉及金額近60亿元。而在2017年,有超过13家A股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医院或设立医院数十家。
投资潮背后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改革进入纵深阶段,药品监管政策不断加码。“医保控费”、“药占比”、“两票制”等政策,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而在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相对缺乏的大环境下,药企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这样的当口,药企收购医院看中的正是医院的盈利能力。在国内药品销售市场上,医院占据了80%的渠道份额,这对药企至关重要。只要收购一家医院,药企自身的产品就有稳定销路,相当于上下游产业链打通。
除此之外,政策开放也降低了药企“进军”医院的门槛。2013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凡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意见》还指出,在2020年左右,力促健康服务业达到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2014年1月9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在当前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且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这也推动了不少药企“进军”医院。
而新一轮医改市场化则使公立医院进入资本投资视野。与民营医院相比,公立医院指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不仅无偿使用国家提供的土地、房屋、设备,每年有大量财政经费,还不用纳税。“北京、上海公立医院日常财政补助占每年收入比例的5%至8%,1500张左右床位的医院,每年补助约1亿元。”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曾如此告诉本刊记者。
比起耗费大量时间新建医院,将公立医院改制民营被投资者视为捷径——至少,在投资初期不必为人才和土地这两大问题苦恼。早在2013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就表示,未来3至5年会出现医院并购的大潮,并预测40%的公立医院将被收购。目前看来,大潮已经涌来。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收购公立医院不是易事。除了政府要面对舆论的压力,医院原有债务问题、退休与冗余人员安置、经费与财政补偿、资产评估与道德风险,甚至医务人员编制问题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
“牵手”之后的药企和医院是否能产生1+1>2的效果,也许只能等待时间来证明。(支点杂志2018年2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