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
企业权利的安排是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是最优解法。在这里,我能提供一些基本的道理和逻辑。
第一,谁有能力,谁就应该有公司最多的权利。举个例子,多年来柯达公司一直顺风顺水。上世纪80年代,索尼数码相机问世后,柯达最早感受到了数字影像对胶片行业的冲击,于是開始重新定位。
但由于当时的企业家股权已被高度稀释,公司股东全是投资机构,得出的战略性判断是一旦推出数码相机,意味着迫使公司卷入“自己与自己的竞争中”。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由于战略性判断失误,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为什么有些企业上市后运营风险更大?原因就是上市会导致一个很聪明人要和不少普通人共商大计,而且在后者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做。但是,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事能做时,这个事还挣钱吗?要知道,生意就是一连串偶然,要不断试错,不断调整。当一个无畏的聪明人想干一件事时,他可能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总而言之是要永远在路上。
第二,通过双重持股,可以让企业家拥有公司最多的权利。举个例子,根据2016年京东集团的财报,刘强东拥有两种股份:A类股与B类股。A类股与普通散户的性质一样,B类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转化成A类股,更重要的是B类股的每一股拥有20票的投票权。
这就是美国的一个常见情况,双重持股。通过这一设计,刘强东15.8%的股份却拥有80%的投票权,拥有的投票权是压倒性多数的。刘强东等一批中国互联网大佬都要去美国上市,大部分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实际上,包括Google 、GroupOn 、Zynga、LinkedIn、Facebook、华盛顿邮报、Berkshire Hathaway等大公司都是这种情况:创始人和团队往往拥有较多B类股份,以便拥有更多投票权,控制公司。
这一点与投资人的立场并不冲突。从投资人角度看,他们并不想掌控公司、争夺控制权,他们买的是公司团队,因为他们看准了公司未来潜力和这个团队实现潜力的可能性。
第三,双重持股时,企业家的持股份额要“不多不少”。当持股特别多时,企业家往往不愿意去冒风险;持股比较少的时候,冒风险的激励则是不足的;不多不少,他们才愿意选择长期、风险相对较大的行为。总而言之,双重持股的方式可以激发企业家的创造力。
比如,100元钱全花在研发上,没干成就打了水漂。但若只投2元钱,其他钱就都是投资人的,失败的损失就不过是2元钱,赚了却能分一杯羹。因此,有些长期风险性行为,当用别人的钱来做时就能规避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公司不太愿意加大投入,有些却花了很多钱去做业务扩张。
京东就是个典型案例,最开始就是亏,但首年年报就表示亏损将不可避免——因为要扩张业务版图。但恰恰是这种亏打出了一片天,最终变成今天的赢。(支点杂志2018年2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