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黄 炎 张 芸
为落实省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要求,实现“年底前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开通比例完成90%;民生事项‘一证通办’实现率完成50%”的工作目标。2018年6月,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开发了“浙江省不动产登记一窗云平台”(以下简称“一窗平台”),并在部分市、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根据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以及前期试点情况,我们就如何做好全省不动产登记系统整合以及对接“一窗平台”工作进行了思考。
按照“政务一朵云”“一个大数据中心”的技术设计要求,加快完善数据共享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统筹全省不动产登记平台整合,推动不动产登记系统上云,实现部门专网应用向国家电子政务外迁移。在省“一窗平台”框架下,通过与统建平台的整合对接,逐步将分散、独立的不动产登记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数据同步和归集共享的“大平台”。实现网上“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支撑“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全域通办”。
通过省市两级统建不动产登记平台,将不动产登记受办功能整体迁移到政务云,全面对接省市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完成数据资源向大数据中心同步归集,以流程再造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跨层级的高效协同。按照省政府开展部门业务专网整合的要求,同步完成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局域网改造,将权籍调查数据库部署在本地局域网环境,并实现与政务外网安全实时交换,确保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安全。
按照省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进度要求,大体分两个阶段实施。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试点地区的不动产登记业务从业务专网向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工作,完成“一窗平台”系统对接以及权籍调查数据库局域网环境部署;2019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不动产登记业务从业务专网向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工作,完成不动产登记系统市级整合与“一窗平台”对接以及权籍调查数据库局域网环境部署。按照职责定位,划分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在不动产登记系统“一窗平台”整合对接工作中的职责。
省级:负责统筹和指导全省“一窗平台”对接工作,负责与省政府政务平台以及省建设厅、省税务局及其他省级有关部门的数据交换接口和共享标准制订;统建“一窗平台”,形成全省不动产登记统一门户,实现全省不动产登记统一认证、统一赋码,完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查询等功能模块;负责“一窗平台”省级层面的安全。
市级: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不动产登记系统与“一窗平台”对接和外网迁移,实现与当地市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完成本级局域网络环境改造;整合不动产登记系统,完善网上办理、数据更新和数据同步等模块;负责“一窗平台”本级应用层及网络安全。
县级:应用“一窗平台”及市级统建模块开展不动产登记业务网上办理;完成本级局域网络设施改造;开展不动产登记及权籍调查数据更新维护;负责“一窗平台”属地场景应用及网络安全。
推进不动产登记系统“一窗平台”整合对接是全面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全域通办”的关键环节,是巩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理念,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强化统一规划、统筹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做好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进项目的全面落地实施。
不动产登记系统整合对接工作,既要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又要立足当前,聚焦堵点难点,创新工作机制,重点突破解决,在省市县三级层面产生联动效应。要发挥省、市两级的统筹集成作用,县级重点做好属地场景应用,避免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投入。按照省市统筹共建、版权共有和应用共享的原则,由省厅和市局对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应功能模块建设,开放平台供不动产登记部门共享应用。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演化趋势,不断完善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人脸识别、数字证书、电子证照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用户统一登录、统一认证,数据集中落地、同步共享,业务一网办理、全域通办。
不动产登记事关个人隐私和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安全工作不容小觑。整合对接必须严格遵循系统建设与安全措施“三同步”原则;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三级等保要求进行定级、测评;系统上线前必须通过安全评估,加固安全漏洞;建立完善系统日志和应急预案。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背景审查、登录认证和操作留痕,加强密码管理,定期更新密码,杜绝空密码、弱密码和通密码。要建立不动产登记数据备份制度,定期开展数据恢复应急演练,确保不动产登记系统整合对接和网络迁移期间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存储安全,业务正常开展。
要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对立项、设计、采购、验收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动态监督、全程留痕,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要建立健全系统文档,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要形成规范文档,整理成册、归档保存,做到有据可循、有案可查。要完善项目评价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衡量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分析专项资金支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研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