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孟涛/蒋玉奎
(四川省地矿局四Ο三地质队,峨眉 614200)
近年来,由于国际矿业市场复苏乏力,加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地质勘查投资大幅减少,地勘市场严重萎缩,国内地质勘查产能过剩突显,严重困扰着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地勘单位开始纷纷寻找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构建了中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而且有利于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地勘单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笔者围绕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就“一带一路”倡议下地勘单位“走出去”发展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放包容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经济竞争中去,更加努力去掌握主动权。2000年,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具体实施战略之一。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战略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被最终明确下来,推动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许多地勘单位也抓住机会到澳大利亚、东南亚、非洲等开展地质勘探合作,并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对外合作的途径、知识、经验、人员及社会关系,为地勘单位拓展国外市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近年来,由于国内地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走出去”发展越来越受到地勘单位的重视。四川省地矿局四○三地质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迈出了“走出去”探索的步伐。
为实施“走出去”,2010年,在四川省地矿局的支持下,四川省地矿局四○三地质队以川地矿业投资公司为载体,积极与老挝资源环境部接触,并频繁互访交流,在增进友谊和互信的同时,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进而促成老挝资源环境部代表团访问四川省地矿局。2011年底,双方在老挝万象成功签署地质勘查合作协议。这个协议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标志着四○三地质队“走出去”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随后4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通过对合作项目区域5000多平方公里系统的选区评价工作,四〇三地质队筛选出600多平方公里的4个找矿靶区,并成功获取一宗探矿权。2017年初,四川省地矿局与老挝能源矿产部地质司又签署了5年续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朝着纵深发展。该合作项目也成为老挝政府截至目前最大的对外地质类合作项目,老挝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把该项目作为老挝对外地质合作的典范进行推进。目前四川省地矿局也正努力推动将此项目纳入四川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一带一路”地质领域建设的友谊工程、典范工程、丰碑工程。此外,以这个平台为纽带,近年来,四○三地质队还依托大集团“走出去”承揽了大量的社会地质勘查项目,有力促进了四○三地质队境外商业性地勘市场的发展。
前几年,国家实施资源战略,为企业降低境外勘查风险,通过推动吸引各类社会资金进入境外风险勘查领域,扶持帮助国内勘查单位和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并通过设立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基金,鼓励企业到境外进行地质风险勘查,这为众多的地勘单位走出国门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四○三地质队抓住这一机遇,搭乘川地矿投公司这个载体,分别赴老挝、塞拉利昂等国开展地质风险勘查,通过连续三年的艰苦努力,为国家在塞拉利昂探明提交了两座中型铁矿床。
探索与实践证明,地勘单位“走出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在前进路上荆棘丛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 在“走出去”之路上,笔者认为地勘单位还须重点做好以下功课:一是高度重视海外项目国家的选择。应该选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平稳,货币汇率波动不大,无排外思想,民风淳朴,与我国关系友好的国家作为投资国。除以上条件外,地质勘查开发投资要优先选择地质工作程度低、地质研究程度低和找矿前景好、潜力大的国家作为资源勘查基地,开发时要选准开发矿种、选定开发方案。境外承包基础设施工程,要重点考虑交通、原材料及当地人力资源成本等情况。二是努力练好“走出去”的内功和外功。加强境外地质勘查、施工安全管理、境外政策法规、外事纪律、涉外资金、人文风俗、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以适应“走出去”的需要。三是注意防控风险,使“走出去”步子迈得更加稳健。地勘单位普遍底子薄,经不起折腾,应注意防范经营风险。在选好投资国基础上,要把好合同关,选好合作者,算好成本账。四是创立品牌,树立国际形象。矿产资源勘查是风险投资,有投入但不一定有产出,不一定就能找到矿,即使工作结束没有效果,也要用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质量打动对方,树立纪律严明、作风硬朗、不怕苦、高标准的铁军形象,逐步提高外方的认可度,提高海外市场的份额。五是重视国外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异国他乡,员工人身财产没有保障,则会动摇军心,影响工作,影响效益。“走出去”合作项目大多位于非洲、东南亚国家,要特别重视传染性疾病预防,必须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和措施。要教育引导驻外员工与当地政府及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纠纷,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六是坚持人性化管理。既要保障后勤供给,又要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发挥更大的潜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加入到走出国门的大军之中,一些地勘单位也纷纷“走出去”,在非洲、东南亚等开疆拓土,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合作、能源合作或承包基础建设工程等,对海外的投资环境、风土人情、资源概况等都有了更多的了解,积累了诸多经验。近年来,由于国内地质勘查市场产能过剩,“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获取地勘项目越来越难,加上大多数地勘单位正处于转型过程,产业结构单一、积累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严重困扰着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一些地勘单位甚至连生存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走出去”拓展市场无疑是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深入推进,为地勘单位“走出去”拓展市场提供了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地勘单位“走出去”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地勘单位如何融入“一带一路”,笔者认为地勘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要抓住“一带一路”合作世界高峰论坛的开启和“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契机,主动出击,创新思路,寻找载体,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与大型矿业集团合作,“搭船出海”“联合出海”,拓展境外资源合作空间,争取“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特别是目前尚未“走出去”的地勘单位,更是要奋起直追,迈出第一步固然困难,但一旦“走出去”,可能就是海阔天空。
对于已经“走出去”的地勘单位,务必抓好合作项目的实施,要集中优秀技术人才,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在地质勘探工程中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找矿效果,力争实现找矿突破,不失时机获取有价值的矿业权,并逐步扩大矿业权储备。同时,要对拥有的矿业权加快勘查与评价,对具备进一步勘查或开发的矿业权进行风险评估,采取转让、合作、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运作经营好矿业权,加快矿业权流转,确保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扩大合作项目的影响广度。其次要努力争取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为项目持续推进创造政策、投资和融资上的有利条件。
由于地质勘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勘查结果又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高。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重视投融资,寻找投融资渠道,为合作勘查、开发提供资金上的支撑,注重引入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企业合作开展风险勘查。在地质勘查工程施工中,要注意加强与所在国的地勘队伍合作,因为他们轻车熟路,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还可以雇请当地人力,使用当地资源,实现本土化经营,有效地解决地勘单位在外“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而站稳脚跟。
以合作为基础,申办驻外办事机构,发挥驻外办事机构的窗口和纽带作用,畅通合作渠道,协调各方关系,广泛捕捉信息来源,积极承揽地勘、工勘等项目,把地勘、工勘等市场向国外延伸。
当前,国际矿业处于持续低谷期,国内地质勘查行业产能过剩,以地质勘查为主业的地质队伍若按部就班,不去主动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则注定没有出路。“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打通了中国与中亚、欧洲乃至非洲经济文化的血脉经络,更为地勘单位打开了一扇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门。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相信地勘单位只要顺势而行,必将大有作为。
[1] 杨长健.地勘单位“走出去”要注意几点[N].中国矿业报,2011-10-25(A01).
[2] 李学同.地勘单位“走出去”要稳扎稳打[N].中国矿业报,2011-01-11(B02).
[3] 郑继伟.地勘单位“走出去”正当时[J].经营管理者,2012(3):202.
[4] 冯元.抢抓“一带一路”契机 谋划地勘转型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05-18(05).
[5] 吴申元,王晓博.从毛泽东到江泽民:赶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4-37.
[6] 郭宇环.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J].中国外资,2012(14):21-23.
[7] 张华.中国对非洲矿业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