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准化战略助推科创中心建设

2018-02-07 14:40吴永庆
质量与标准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创影响力标准化

文/吴永庆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对上海提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全新要求,指出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与内涵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指能够代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最先进生产力的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文化发达、创新氛围浓郁、科技辐射带动能力大,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全球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源地和产生中心。科创中心应该具备全球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战略性资源集聚、配置与辐射功能;具备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工艺配套整合,迅速形成新业态,引领新产业发展功能;具备良好制度环境、金融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从而在全球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理空间和经济技术网络。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是推进“四个率先”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需要;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东部率先转型发展的战略布局,引领推动长三角发展的需要;更是发挥科学技术优势,更好服务全国,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

上海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就要实现“五个力”: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创新成果的影响力、新兴产业的引领力、创新环境的吸引力和区域创新的辐射力。重点在于强化“四个结合”,即“着力打造国际与国内创新资源结合点、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结合点、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区联动结合点和科技创新与城市创新发展统筹结合点”。

二、标准化与科创中心建设的关系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要利用在技术、企业、产业、文化以及区位优势等方面具备的综合优势,加强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区域特色与国际标准相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市场导向创新相结合、建设“四个中心”与科创中心相结合、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引领发展相结合、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区域协同创新相结合。标准化是创新驱动的主要平台,是转变发展方式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是实现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有效方法,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制度表现形式。

1. 标准化引领、支撑、促进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

首先,标准化的本质是对重复的事物进行一致性约束,是消化吸收新技术的捷径,新技术的标准化不仅是促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新技术扩散的最佳途径。科技创新需要以科技和经验的积累为基础,而标准就是对某一发展阶段科技成果的提炼和固化。标准的“制定—实施—修订”过程,恰恰是科技的“创新—应用—再创新”过程。其次,科学性是标准的本质属性,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具有天然的联系,互为促进、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标准水平,标准不断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最后,所谓科技创新就是识别顾客需求,并以较低成本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而标准化可以定位顾客需求、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提高供给速度。

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反过来推动标准化的发展,二者辩证统一。

2. 标准化是提升治理能力、发展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

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共治的创新治理体系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 充分权衡相关方利益是标准化理念的核心。标准化是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保障,是底层设计,也是构建“制度自信”的重要内涵。标准与法律法规、政策、战略及规划等共同构成政府履职的依据。国务院明确要求“技术标准、管理规范能够有效管理的事项,不得设定行政许可”。标准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和权威性等属性,对于取消行政许可的事项,可以通过标准予以规范,在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的同时,保障市场有序运行。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政府善用标准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运行质量,还可以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推动社会形成共治思维。如塑胶跑道事件催生了标准的快速制定和市场规范;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由于标准的缺失导致各类问题,不少地方(如杭州、上海等)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进行市场规范和管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生活环境、产业发展、绿色环保和公共安全都离不开标准和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标准化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基础制度和工具,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是实现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产城融合、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的根本保障。

3. 标准化是区域城市群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建设科创中心需要功能协同、空间协同、区域协同和人文协同,而这些都需要标准化作为协同平台和制度载体。城市群发展既是建设科创中心的重要手段,也是其重点目标。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落实节能减排与低碳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区域间产业转移与产业衔接、交通一体化、生态补偿,都离不开标准化这个坚强后盾。

开放和规范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最重要的优势。容纳多元创新主体,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是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过程。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实质是对接全球通行的各类规则,改变政府管理方式,这也是标准化实践的宝贵试验田。实现规范运作的创新环境,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要素。

三、标准化促进科创中心建设政策建议

为了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通科技创新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源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加强标准化战略意识,建立长三角区域标准化工作机制

上海率先建立了市级标准化联席会议,加强了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领域等标准化工作,用标准化促进了产业、产品、企业、质量和技术等方面的提升,但还应从政治的高度,将标准化摆到应有的重要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加强各级各部门对标准化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工作积极性,广泛开展标准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在全社会形成学标准、懂标准、守标准和用标准的良好氛围,并由此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为了确实发挥上海引领长三角发展的角色定位,避免地方利益导致的诸侯经济等诸多问题,应注重长三角区域协同推进标准化,完善共同治理。比如绿色环保,如果没有标准一致性的系统规范,上海周边的环境污染也终会影响上海的发展。沪嘉杭G60的长廊建设,也需要构建跨区域的标准化领导小组,集聚和整合长三角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各方资源优势,推动技术、成果、信息、资金和人才等标准化创新要素在整个长三角区域的高效配置和深度融合,提升长三角区域标准化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 推动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类各层级标准协同发展

提高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强标准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发挥标准对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作用,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规则合力。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企业标准强化质量作用充分发挥。围绕《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推动企业标准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一批既有领跑者水平的标准制修订,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和发挥辐射作用。继续抓好现有改革措施的落实,全面落实好地方标准全文公开、复审修订,加大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声明,注重事后监督和实效评估。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标准化平台和服务业

在标准化政策和机制等方面,上海市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标准化示范项目、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标准创新奖励还是标准化工程师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有影响力的成果。聚焦科创中心建设的新要求,标准需要产业化,须加大力度对标准化人才队伍进行系统培育和有效利用,探索在高校开设标准化工程本科和管理硕士专业,培养更多市场和国家需要的标准化人才。充分发挥各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作用,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协会、学会、联盟的标准化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主导发言权的国际标准化高层次人才、优势和特色产业领域标准化专家,打造标准化智库,要加强对上海市标准化工程师体系的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也是上海谋求转型发展的需要;必须在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的基础上, 以“高举深化标准化改革大旗,服务促进科创中心建设”为主线,从标准化战略的高度挖掘,认识和发挥标准化贯穿从科技研发到成果产业化全过程的技术基础体系支撑作用,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不断提升标准化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全面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科创影响力标准化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标准化简述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天才影响力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