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2018-02-07 10:55曲么地格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彝族母亲

曲么地格

(四川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四川康定626001)

1 引言

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写方式,划分为正面和反面两种,此种女性形象描写方法的利用,是彝族人民在整体上的无意识表现。与此同时,在彝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阐述和关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层面的标榜,继而使得彝族的民族文化传统成型。通过对彝族女性形象在不同视角的认知,能够发现,彝族中女性地位是由最初的神圣转化为卑微的一系列过程。鉴于此,针对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 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类型概述

在彝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类型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在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是生命力的象征,其具备能够使得世间万物都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能力。在婚姻生活中,女性改变了生子不见父的封建思想,使得家庭生活更加和睦、幸福。在日常的生活文化中,女性教会人们学会种植养活自己,这是一种社会文明圣者的身份代表[1]。②智慧与聪明的代言人。在彝族民间所流传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所创造的智慧结晶赢得了整个社会的认可。在《妇女巧胜支格阿鲁》这一民间故事中,彝族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鲁在路过一个正在挖地的男人面前时问“你能告诉我你每天都在挖地,那么你到底需要挖多少锄才能挖完呢?”男人答不上来,回到家中心情十分不好,妻子听说后告知解决办法。第二天男人再次遇到支格阿鲁时问“你每天走了那么远的路,你到底走了多少路才走到这里呢?”支格阿鲁无言以对。故事中的女性敢于和英雄人物比智慧,使得支格阿鲁无言以对,足以说明女性形象是彝族人们心中的智慧代言人。

3 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人格文化塑造

3.1 母系社会中的智慧与力量的化身

在生命的繁殖进程中,女性一直都是其中重要的责任承担者,整个社会都需要对女性的这种能力进行敬畏和推崇,正是这种思想的传播,使得女性在某一特定时期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彝族人认为,世间万物都起源于雪,而唯有女性是与雪包含在一起的,使得女性与雪在彝族中具有同等地位[2]。在《勒俄特依》中曾记载,天神的女儿兹俄妮托运用自身的聪慧将粮食带给了人间,为万物的复苏提供了营养。彝族男性毕摩拜读的经书,据《彝族源流》记载,该部经书是第十六代女性君王娄师毅创造。在彝族的《三女找太阳》这一民间故事中,主要讲述的是夜猫精变化为了鹰嘴铁人,接连将6个太阳射了下去,于是第7个太阳再也不敢出现,然后三个女性为了实现人间大地重新接受阳光的普照焕发生机,使得整个社会恢复到原有的秩序和稳定,经历了重重险阻,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最终使得社会重新恢复了正常,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宁、祥和的日子。通过这个故事的描述,充分凸显了彝族女性的勇敢和力量之美。

3.2 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曲解

在彝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孜孜妮扎》、《搓琼阿妈》等较多的作品是对于彝族女性形象的一种曲解。在《孜孜妮扎》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彝族的英雄男子哈衣迭古在进行狩猎时,狩猎了一只獐子,獐子死后变成了一位名叫孜孜妮扎的美丽姑娘,英雄迎娶了姑娘,第一年中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要好,但是第二年的时候,孜孜妮扎开始面目狰狞变成了双面身,开始吃人,第三年就成了魔鬼的化身,其所在周边的孩童接连消失。于是哈衣迭古装作生病为难孜孜妮扎,打算将其赶走,让孜孜妮扎去雪山摘取天山雪莲治病。孜孜妮扎为了心爱的人能够痊愈独自去往雪山采药。当孜孜妮扎刚刚出门不就,哈衣迭古聘请了毕摩做法除妖,让孜孜妮扎的前进之路充满险阻,就在快要采到雪莲时,她被变成了一只灰色的山羊打死,尸体顺着河流被冲到下游村庄中,被岸边居民当作食物吃掉,最后整个寨子的居民全部变成了魔鬼。

由此可见,在彝族的民间文化作品中,女性形象是妖物的代名词,严重地曲解了女性形象,使得女性逐渐在社会中失去发言的权利,继而被动地接受传统民族文化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公平对待。

4 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现实写照

4.1 在彝族民间文学书面叙事中强调母亲形象的伟大

彝族一直十分崇尚烟火,在彝族文化中,火代表着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家庭的生气,彝族人的生命空间内火与母亲占据着相同的地位。在彝族的民间文学作品关于民族文化的叙事内容中,尊敬、崇拜母亲一直都是一种刻入骨子中的文化心理。首先,在家庭生活中,母亲是最高权利的行使者,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由母亲全权决定,父亲和儿子必须遵从母亲的决定并执行,没有反驳的权利。当母亲与儿媳之间产生不和时,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站在母亲的角度上维护母亲的意见去教育或说教儿媳,一直到儿媳认错为止。在解放前,彝族内部出现争斗时,如果母亲在战场上挥动旗帜,那么双方必须停战。其次,当前阶段,当彝族内部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虽然德古会从中进行调停,但是依旧需要尊重母亲的意愿,母亲提出的意见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三,在民俗空间内,母亲这一角色具有极高的地位。彝族人本身就十分注重葬礼,如果葬礼的对象是母亲,必须隆重办理,远高于父亲葬礼的置办标准。

4.2 注重强调女性形象刚柔并济

不同的审美情趣,能够凸显出不同民族的不同审美标准,参照彝族人的审美标准,就能够发现彝族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审美需求。在彝族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审美不仅需要在外貌方面保持健壮,同时在性格上也需要表现出果敢、刚烈的特质。在彝族人的认知中,美女的定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皮肤白皙、柔弱怜人,彝族人的认知中白色代表着虚弱,即身体不够健壮的象征。彝族人心中真正的美女是肤色如同荞麦花一般厚重,绝不能弱不禁风。

在未成年之前,女性在家需要严格遵守家庭伦理道德,做到谦让姐妹兄弟,与周边的邻居保持和睦相处的状态,拥有柔和谦卑的姿态,当出嫁建立个人的家庭之后,需要对外表现出“贤妻良母”的良好女性形象[3]。在彝族人的思想中,对于“贤妻良母”中“贤妻”的含义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毫无抱怨的服从于丈夫,而是通过与丈夫之间的友好相处过程,创造出一个安定祥和的家庭环境。而在彝族人的审美中,对于“良母”的理解,也与字面的释义具有较大的出入,彝族母亲并不需要去服从儿子或者是利用亲情伦理去命令儿子,而是通过母亲这一女性形象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教导儿子,教授儿子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和道理。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彝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中,一方面充分凸显出了女性形象的勇敢、聪慧以及对于爱情与自由的向往,得出了整个社会中彝族人无意识力量在种族发展中延续的痕迹。另一方面,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将女性设定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妖魔鬼怪,使得女性形象被严重曲解。在这一基础上,彝族女性自身的人格意识得到了觉醒,秉持言传身教的原则扭转了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曲解,使得女性成为促进社会平稳发展的另一半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彝族母亲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彝族海菜腔
“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