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市编办
浙江省金华市挖掘互联网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潜力,全力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形成了“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金华市147个乡镇(街道)建立综合信息指挥室,采取“1+4+X”(“一个中心+四个平台+若干网格”)的组织架构,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动指挥、同步运作。按照信息共享、统一指挥、协同办理、处置高效的原则,全面建成县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实现村(社区)网格、乡(镇)综合指挥平台、县(市、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省数据管理中心四级数据互通共享。强化县乡两级信息“指挥中枢”作用,实行“信息收集—分流交办—执行处置—日常督办—信息反馈—督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市通过信息指挥平台上报事件总量达到110余万件,每周流转事件总量达到6.1万余件,办结率达98.8%,基层事件发现率和处置效率明显提升。
全面推进和规范“全科网格”建设,进一步明确网格划分、队伍建设、工作职责、规范管理、科技应用、工作保障等方面标准。全市共设网格7581个,网格长7581人,网格指导员7426人,注册专职网格员8184名,兼职网格员51423人,并通过整合网格员、健全网格员考核、加强网格员培训等途径,提升网格员素质,确保网格员从条线办事向全科服务转变。在原有党建、综治、计生等事务的基础上,将婚姻家庭邻里、征地拆迁安置、村(社区、居)务管理、环境保护、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物业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卫生、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16类近100项民生事务纳入网格,把政府部门各条线分管的事项汇集到一个网格,推进基层网格全科网格多元合一、一员多用,98%以上的事项能在镇街及以下层面得到处置,实现了“小网格助推大治理”。2018年以来全科网格在助推抗雪防冻、防风防汛、文明城市创建、小城市综合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科网格的基础上增加金融风险模块,推进金融风险防范网格化管理。
全面整合县乡(街道)力量,推动行政资源向镇街倾斜,实行人员一沉到底,与基层群众“零距离”。各县(市、区)制定出台派驻机构、派驻人员属地管理办法,完善属地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赋予乡镇(街道)党委对派驻干部的日常管理评价权、考绩考核决定权、任免推荐否决权。9个县(市、区)共下派派驻机构人员3377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派驻人员20余人。组织7581名乡镇工作人员和3377名派驻干部注册浙江政务服务APP,主动对接百姓的民生诉求,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回复、最大限度解决问题。发挥平台优势,按照便民、利民、惠民、高效、快捷的标准,在4846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或代办点,将个体户营业执照办理、身份证申领、户籍迁移等涉及群众最广、办理需求最大的事项纳入村级代办,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一次办成事,享受实实在在的服务。
出台了《关于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基层治理四平台”顺畅运行。一是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实行“一网格+一党支部(党小组)”模式,切实发挥网格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网格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网格员履职尽责服务群众。推行党员干部包片联户,按照就亲就便就近原则划分的“1+X”党员联系农户制度,推广“15分钟党员服务圈”、党员“一岗双责”等做法,实现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包干农户全覆盖,引导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二是完善基层信息平台事件流转处置机制。明确信息处置时效,实行信息首问处理制,实现事件及时签收、有序流转、高效处置。三是完善分类分层精细化管理机制。对辖区内的重点人员、重点物品和重点场所实行基层事务常态化、智能化、专业化管理处置,走访巡查记录要在系统上留下痕迹,实现以系统管人、管事。四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落实“基层治理四平台”联席会议、协调组工作例会等制度。发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作用,建立统一指挥协调、统一考核监督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机制和行政执法指挥机制,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区域内社会服务管理和各行政主体的执法活动。五是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相关执法力量,加强执法联动,强化日常监管,根据执法监管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提升管理执法效能,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