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帽子”满天飞问题

2018-02-07 08:42任采平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8期
关键词:满天飞帽子计划

任采平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中国科技界的“帽子”满天飞问题,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两会”的热门议题。大大小小的“帽子”,就像俄罗斯套娃,既“套住”了人才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也“套住”了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力。

实施人才计划是近几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各地各部门竞相实施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财政体制看,以实施重大人才计划为切入点,有效破解了财政科研经费不能直接支持人才的难题,“分灶吃饭”的分割体制也倒逼各部门纷纷出台各自人才工程。从人才队伍结构看,六支队伍、中央和省市县四个层级、老中青三个层面,都需要采取分类、分层施策的人才支持举措。从统计上看,社会上把各类人才计划都视为人才“帽子”是不科学的。其实有不少人才项目是培养支持计划,具有阶段性、时效性特点。6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门发出公开信,批评人才项目被异化为“头衔”和“荣誉”的现象,声明人才项目旨在支持项目负责人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科研任务,而非荣誉称号。

“帽子”问题的实质是人才评价和科技资源分配问题。“帽子”毕竟是专家评审出来的,是人才评价的结果,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对于“谁是人才”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回答。用人单位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办法和渠道去界定人才时,“帽子”就成为辅助决策的重要依据。现在,要警惕的是“帽子”的泛化、异化问题。当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人生目标按人才计划来定位时,人才计划就已经背离了初心,由此衍生出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人情攻关等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解决好人才“帽子”满天飞问题,需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一要回归。引进“帽子”不是目的,用好人才才是王道。要坚持以用为本,让“帽子大战”回归需求、回归理性、回归“唯才是举”的正确轨道。各地基础不一、情况各异,人才需求千差万别。人才引进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防止脱离实际,盲目攀比,防止“以帽取人”“按帽论价”。二要整合。采取“关、停、并、转”等办法,优化整合人才工程项目,按能力要求、资助额度、覆盖面等要素,建立定位清晰、梯次分明、相互衔接的人才工程项目“金字塔”体系。完善人才计划备案机制,建立统一的申报平台,在申报的同时进行查重和匹配,从源头上避免重复资助、逆向申报等现象。三要拓面。人才计划整合后,人才支持的覆盖面不能缩小。特别是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更多地实施普惠性的支持举措,让更多的人才受益。四要断链。切断人才称号背后利益链,将学科点设置、重点学科评选、科研启动经费等与人才称号脱钩,不简单以“帽子”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在多数西方国家,人才称号只是一种科学荣誉,并不附带经济或行政权力。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校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唯一奖励就是可以独立拥有一个专属停车位,获奖者照样上课、照样做实验、照样竞争课题经费。校方认为,诺贝尔奖只是荣誉,不需要用利益或特权来显示。

当然,往更深层次说,人才计划多,恰恰说明我们国家高端人才还不够多,需要集成利用有限资源优先支持部分群体。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成为现实,人才“帽子”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猜你喜欢
满天飞帽子计划
Storks 逗鸟外传:萌宝满天飞
本期导读
搞笑事件满天飞,就数你们最给力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