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秋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的要求,把“三型”政党的建设作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有力抓手,通过“三型”政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这是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深化,“三型”政党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目标,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隔。
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建设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科学把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求是》,2010 年第1期。
第一,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探索党的建设规律。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是相对稳定的。但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我们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必须遵循的、反映执政党建设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 是执政党建设的性质、宗旨、执政能力、总目标等内部诸要素之间, 以及执政党建设与执政地位、人民群众、党的事业等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粟用湘、陈忠干:《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初探》,《湖湘论坛》,2011年第2期。建设“三型”政党正是新时期党中央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路径。
第二,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过程。“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课题。”*《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68页。我们党提出建设“三型”政党本身就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决定,这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规律的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忠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目标,仍然需要推进“三型”政党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三,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建设科学化要通过“三型”政党建设来推进,而党的建设规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推进。“执政党建设规律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条件决定结果,结果对条件具有反作用;条件中各要素之间、结果中各要素之间、条件与结果之间是辩证的有机的统一。”*粟用湘、陈忠干:《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初探》,《湖湘论坛》,2011年第2期。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内部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只看到一点而忽视其他要素,只有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各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把握党的建设的科学化规律,“三型”政党的建设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而要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就必须推进“三型”政党的建设,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第一,“三型”政党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实现形式。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从严治党,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探索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也就是如何更好把党建设好,建设成什么样的党?党的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保障,打铁还需自身硬,把党建设好,就必须探索党的建设的规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都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三型”政党的建设要通过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来实现,因而,党的建设科学化表现为“三型”政党的建设。
第二,“三型”政党的建设符合党的建设规律。党的建设就是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行,“三型”政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建设目标的途径。
首先,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通过学习增强本领,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出现的本领恐慌就是不重视学习,“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2页。而提高能力,就要通过学习获得。在新时代,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推进伟大的事业迫切需要我们建设伟大工程,因为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其次,服务型政党建设是践行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党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党这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党是指党在全部的执政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一套系统、稳定、长效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霍宏:《服务型政党建设要求与措施》,《人民论坛》,2014年第3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从不执政到执政,就是因为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脱离群众就背离了我们党的宗旨。建设服务型政党体现了党执政规律,也是党的建设规律的体现。
再次,建设创新型政党是对时代主题的把握,也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新把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没有创新就不能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就必须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唯有创新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引领新时代,就必须提高党的创新的能力,这也是克服党面临的能力不足危险的需要。“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第3页。通过创新型政党建设,提高党的创新能力,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从而得到人民群众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型”政党的建设是提高党建科学化的有效路径,但在现实中,“三型”政党的建设也存在着与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构建学习型政党是党建科学化的表现形式,而探索构建学习型政党的规律,形成学习的机制和明确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党建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有的党员干部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知识,但只是机械地学,没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正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的那样,“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00页。小平同志也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82页。由于部分党员干部工作没有创新的动力,即使学了点知识,既不精,也不深,更不去应用。
其次,学习形式单一,难以收到实效。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流动党员增多,党员的学习形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样学习才能收到实效。而有的党组织的学习还只是局限于读报纸、念文件的层面上,这样的学习很难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另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否则学习也会流于形式,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讲到党员到会无兴趣原因之一就是“封建式的会场秩序,死板无活气,到会如坐狱。”*《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92页。另外,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学习的力度还不够,对大多数党员来说,如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这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再次,学习机制不完善,难以做到常态化。党员学习动力不足,除了党员自身的原因之外,相关的学习机制不健全也是重要因素。一是学习没有计划,突出表现在上级检查时就学一阵,不检查就不学了。这种应付的心态,不可能把学习搞好。二是学习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现在党员学习在党员激励考评中成为了一种“软指标”,而没有成为一种硬性约束指标,现实中往往是学和不学的党员难以区别。学习的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就需要健全的保障措施。尤其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的党员学习的条件有限,图书资料比较缺乏,网络还不够畅通,这些都需要资金、场所的保障。三是党员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制度是从外部约束党员干部的学习行为,但要使学习真正起到实效,还必须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现在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学习积极性不高,把学习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不仅要建设学习型政党,还要建设服务型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建设服务性政党也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因为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我们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但是目前在某些党员干部中存在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
第一,官僚主义严重。官僚主义的表现,“主要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9页。官僚主义的核心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是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情况出发,表现在决策中“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9页。所有这些行为都违背了群众意愿,损害了群众利益。脱离实际必然脱离群众,背离党的宗旨。官僚主义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是恶劣的,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主人,而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成了他任意奴役的对象,完全背离了唯物史观,是反动统治阶级的作风。“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拒绝批评帮助,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9页。。
第二,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激情。激情是一种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能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但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心里装的不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自己的私利,最终导致消极腐败。而腐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党的公仆形象被少数腐败分子所破坏,严重损毁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民服务热情不高,思想上表现在心中无民,想的全是自己和小集团的利益,对人民群众疾苦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缺乏创新激情和动力。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虚心向群众请教,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就其社会根源来说,官僚主义作风“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
第三,为民服务能力不足。要实现党的宗旨,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党员“四个自我”能力不足,不能自觉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工作上没有创新,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尤其涉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不力,不能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二是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对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遇到问题不善于做调查研究,不知道群众需要什么、痛苦些什么。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瞧不起人民群众,认为群众是土包子,不懂什么,毛主席当年就严肃批评了这种观点,我们的工作要有针对性,要取得成绩,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还有的即使去调研,也是走马观花,对实际情况也知之甚少,自然学不到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还有的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没有学会群众的语言,不能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沟通,人民群众就不会把真情实感告诉你,不能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必须不断创新,因而建设创新型政党是提高党建科学化的应有之义。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江泽民同志曾经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靠不断创新,而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建设创新型政党,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但目前,在创新型政党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创新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缺乏创新的理念在工作上就表现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些领导干部不思进取、为官不为,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满足于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46页。二是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内部环境因素,但创新的动力关键来源于内在因素,即创新者自身创新愿望。由于缺乏创新的源动力,创新型政党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或者只是表面形式上的创新。还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失去了自我提高的动力,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追求的是自我享乐。还有部分党员靠吃老本过日子,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失去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也就不会有自我提高的动力;三是工作中缺乏用创新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必须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我们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但在部分党员干部中由于缺乏创新的理念和创新动力,形式主义严重,习惯用会议落实会议,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没有真招、管用的招。另外,法治思维淡薄,缺乏底线思维,喜欢拍脑门决策,不能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偏离了法治的轨道,自然不能很好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政党的建设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不能把这三者割裂开来,三者是一个整体,都是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但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不能很好理解三者的一致性,不能正确处理整体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是抓住一点,而不顾整体,割裂了整体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整体与要素的关系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2”。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到的单个量与融合的量关系,“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产生‘新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单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5页。要素不能脱离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要素,如果只抓住其中一点而不顾其他要素,整体的功能就发挥不出来。如构建学习型政党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构建学习型政党理解成了单纯学习,而且是流于形式的学习。同样构建创新型政党离不开学习,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是口头上讲建设创新型政党建设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政党最终也是更好为人民服务,所以与服务型政党建设也密切相关,服务型政党建设也离不开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政党建设。把“三型”政党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三者的融合的量远大于三者简单机械相加。
二是“三型”政党建设目标不明确。“三型”政党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目标,通过“三型”政党建设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化解执政风险和抵御党面临的危险的目的,最终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有些党员干部不能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高度理解“三型”政党建设的目标,“三型”政党建设往往会支离破碎。另外“三型”政党建设的目标没有很好转化为实际工作的目标,党的建设是为了更好指导实际工作,党的建设的目标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工作目标,往往造成党的建设与实际工作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结果党的建设目标也很难实现。
推进“三型”政党建设,必须遵循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在实践中推进“三型”政党的建设,通过“三型”政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应对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之一;构建服务型政党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党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是对党的建设规律新把握,将大大提高党建科学化的水平;创新型政党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驱动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是凝固不变的,中国共产党要引领时代发展就要创新执政手段,创新为民服务的方式,创新学习的理念和学习制度,不断推进党建科学化水平。
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提高党长期执政的能力,而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4页。
1.制定党员学习制度
党员的学习要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必须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规范党员的学习。要制定科学的党员学习计划,每次学习的内容要精心安排,要让党员有获得感。另外,还要建立党员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在选拔任用党员领导干部时也要把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真正把那些愿意学习、善于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党员领导干部提拔到高一级的领导岗位上。真正在全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依靠学习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绩效,提升党的软实力。
其次,强化党员学习督查力度。对党员的学习督促检查要经常化、制度化,不能把学习作为软指标来看待,要从党能否长期执政的高度来看待学习问题。一是对各级党组织制定的学习计划是否科学、学习内容是否工作需要、学习计划是否执行有力等方面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二是要督查学习的实效,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终要看党员的党性是否提高了,工作成绩是否更大了。
2.创新党员学习的形式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内容的形式就会陷入形式主义,但没有合适的形式内容也无法表达。要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创新形式,更好服务于内容。
首先,利用新媒体加强党员的学习。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党员的学习形式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来安排学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作为专家的辅导报告,完全可以在网上收看,作为学习者还可以在线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各级党组织要重视红色网站的建设,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上在线学习。要建立网络学习的共享平台,做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效能。
其次,利用“三会一课”加强对党员教育。“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8日(02版)。“三会一课”既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党员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重要载体。无论那种形式的会议必须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否则也会流于形式,并且也会引起到会党员的反感。
3.加强实践学习
学习不仅是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还要在实践中学。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就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实践永无止境,学习也永无止境。
首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党的优良学风。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有理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然后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又不断发展理论。二是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掌握真实的情况。理论是普遍的,而现实又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不顾现实情况,生搬硬套,用理论去剪裁事实,就会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理论脱离实际也是没有党性或党性不全的表现。“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90页。
其次,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党长期执政的能力,就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实践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书本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新知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获取。“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87页。现在我们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4页。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践行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8页。
1.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
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不忘初心,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是前提。
首先,心中要有民。“大家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44页。心中装着老百姓,关键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感情,要加强自己思想改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了他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51页。尽管现在不是阶级变化,但是没有思想上的变化,就不会有感情上的变化。
其次,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3~214页。一是要让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获得感,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我们工作奋斗的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和认同也会增强;二是为民服务必须长效化,为民服务不是一阵风,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为民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在长期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再次,以人民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标准。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把人民群众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动力,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标准,在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只要我们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就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有了为民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有了干一番事业的热情,这是前提。但是只有热情没有能力也是不能很好为人民服务。
首先,会说群众的语言。能否说群众的语言这是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因为不会说群众的语言就不能融入到群众中,群众的真实想法就很难了解。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要让老百姓接受,就要学习群众语言,学会群众语言是为群众服务的前提,因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让群众理解接受,就必须用群众的语言向群众宣讲,群众理解了认可了,才能变成物质的力量。
其次,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就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的具体对策。了解当地具体情况必须做调查研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44页。
再次,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具备了调查研究的能力就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提供了前提。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法治素养是干部徳才的重要内容。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查干部重要内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28页。只有依法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以为民谋福利践行党的宗旨
共产党员没有个人私利,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首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5页。能否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试金石,也是检验一个党员党性强不强的试金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是不能与民争利,要让利于民,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二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来做。人民群众的事有些看似小事,但这些小事是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损害群众的利益。要从小事做起,一件接着一件去做,这样才能不断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其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否增强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3页。通过改革打通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改革的各项措施惠及人民群众,改革的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出真招、实招、管用的招,通过真抓实干,让老百姓得到越来越多获得感。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质之一,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就是靠不断创新的精神而发展壮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秦刚:《中国道路与创新精神》,《理论视野》,2011年第7期。建设创新型政党首先要培育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的精神我们就能攻坚克难,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建设创新型政党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用新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员结构、分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执政党我们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保持改革创新精神,培育党员干部的创新精神。
其次,着力提高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的内在整合体,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和关键,创新智力化能力是基础和手段,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动力和方向。”*陈若松:《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湖北社会科学》,2005 年第1期。党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表现出来,提高党的创新能力就是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党员的创新意识,培育党员的创新精神,优化党员的创新环境,创新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创新能力也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为在新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诸多执政风险,如何化解这些执政风险,关键是靠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化解执政风险的能力。“执政党自身建设的能力是政党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 是政党文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和根本指向之一。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 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带领人民推动全社会改革创新的能力, 也表现为推进自身改革创新的能力。”*王守光:《建设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政党的必然性》,《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
党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和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也表现为推进自身改革创新的能力。要着力提高党的“四个自我”能力,尤其要提高自我革新的能力。提高自我革新的能力,一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尤其是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不断反省自身,改正错误,不断进步。有的党员不敢批评,怕得罪人,就出现了随风倒现象。自我批评是党性修养重要表现,不敢进行自我批评,是个人修养、党性修养不够的表现。不愿作自我批评的党员,看重自己的脸面而不顾党的形象,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二是要坚决惩治腐败,净化政治生态环境,构建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服务,如果为个人谋取私利就会产生腐败。腐败行为与党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人民群众最为痛恨现象,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必须坚决惩治腐败,净化政治生态环境,构建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的建设虽然各自内涵不同,但三者是三位一体的,都是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路径。“建设‘三型’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学习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服务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创新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实践原则,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对党的建设目标的丰富与拓展,也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新的诠释。”*杨根乔:《改进党风:加强“三型”建设》,《瞭望中国》,2013年第1期。
首先,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建设服务型政党和创新型政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人人讲学习,人人想学习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一方面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和自身的修养,明确党的宗旨意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同时通过学习也为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其次,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政党的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构建学习型政党是基础,但不是目的,不能为学习而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服务,小平同志早就讲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即学以致用。实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通过建设创新型政党,创新为民服务的手段、载体,化解执政风险和应对“四种危险”。
再次,建设创新型政党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党的时代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党需要动力来源,那么这个动力源来自哪里,建设创新型政党正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动力所在。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服务的方式、服务水平都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新期待、新要求。
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