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力问题探析

2018-02-07 04:17周胜强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组织农民农村

周胜强

(中共广安市委党校 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四川 广安 6385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新时代新型城乡关系,为农村实现现代化、市场化提供了战略支撑。农村党组织承担着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者、协调者和领导者。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社会利益日益分化。随着工商资本、文化等资源的全面下乡,农村治理资源和治理制度基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达成国家政权、农民与农村党组织等主要治理主体的目标默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考验着农村党组织的整合能力;农村和城市之间要素资源的互通互利,要求强化农村党组织的综合功能及推进乡村振兴的整体功能的发挥。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强化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效度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蕴含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导向,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农村党组织要主动引进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要素,以利于农村和城镇经济资源的双向流动,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1.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要求农村党组织提高驾驭农村产业经济的能力,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融合型产业经济,聚焦做强特色做大规模,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2.抓好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补齐农村社会短板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生活富裕”的更高要求,农村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公平感,农村社会建设必须融入生态、公平和幸福的价值理念。

3.提高治理目标的效度。有效治理的目标,要求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强化对农村社会的有机整合。“一个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其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当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1]

4.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农村绿色发展与和谐发展。农村党组织要更加关注农村特定群体的生活问题,使农村的“城归族”、返乡民工、老龄人口和留守儿童收获幸福感,要综合创新经济社会建设形式,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二)要求农村党组织加快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乡村民主法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在农村多元治理结构中,农村党组织是农村治理的领导主体。

1.要变革“单位制”党建的行政管控思维。随着农村社会流动性的增大和开放化的增强,传统管控方式的有效度下降,并且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化,必然要求农村党组织树立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理念,这样,才能推进乡村治理的民主法治化,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此,农村党组织必须变革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党建的行政管控思维。

2.要增强民主法治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换原则更加深入农民思想,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使人民对民主法治的期盼更高,权利本位意识增强,农民对民主权利的表达渠道也提出了新要求。

3.要创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随着农村自治实践的深度发展,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农民的有些权利体现得还不充分,这就要求农村党组织根据实情,从自治、法治和德治三个维度,创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形式,在依法治村实践中提升民主真实性和有效性,创设乡村振兴的和谐环境。

(三)要求农村党组织有更强的文化领导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振兴体现着对农民的主体关怀和以农民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1.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党组织统筹协调农村文化结构,保护和发展好农村传统文化生态提出了新要求。城乡一体化,丰富了农村的文化资源,同时,外来文化思潮涌入农村,农村文化走向了自发现代化,农村民俗文化和乡土味儿逐渐淡化,主流传统佳节和文艺风俗被新生代农民遗忘,农村传统文化生态结构失衡。

2.强化农村文化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强调农村文化的传承性和创造性复兴,要求农村党组织充分把握农村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创新实现农村文化传承发展的形式,建设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村文化组织。

3.顺应农民文化需求,遵循市场规律。在农村文化产业化上积极作为,强化对农村文化的经营理念,充分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把握现代化和传统的平衡,既“留得住乡愁”,又能展现现代化的文化产品,引导农村文化走自觉发展道路。

(四)要求农村党组织强化组织力建设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创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力体现在对农村日常事务的组织力之中。

1.要创设高效有力的组织形式。解决新矛盾,要求农村党组织主动推进“自我革命”。强化实施新战略的能力建设,必须创设高效有力的组织形式。

2.要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意味着,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场“总体战”,迫切需要农村党组织采取新举措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3.要加强组织建设。《意见》指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分散经营方式,弱化了农村党组织的经济组织力。实践证明,只有将分散低效的小农生产方式组织起来,才能达到“治理有效”的要求。组织力环节是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重点,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建设要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新一轮自我变革。

二、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的表现

(一)整体战斗力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5]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战斗堡垒,其战斗力发挥是党的核心功能的基础。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基础和社会的分化,农村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基础发生了变化。村民自治背景下,部分农村党组织对自身定位不准。在农村二元权力结构运行中,有些党组织失去了领导核心地位,有些党组织对民主自治规则不熟悉不透彻而干预村委会的具体事务,部分“一肩挑”的村支书权力集中而忽视农民自治的政治权利,过度利用“硬权力”而分解了自身政治领导力的认同基础。农村党组织在分化了的农村社会中,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转向滞后,缺乏组织力。在网络多媒体进入农村后,农村党员干部网络文化阵地意识不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足,在多元观念的农村社会中难以凝聚核心价值共识,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建设中呈现出整体战斗力弱化。

(二)利益整合能力不足

“基层党组织资源配置功能与社会个体直接利益实现的相关度弱化,是基层党组织‘边缘化’产生的功能性原因。”[6]在人民公社时期,单一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农村个体利益依附于集体利益,单一的利益结构对农村党组织的利益整合能力要求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深入发展,农村利益结构逐渐多元化,农民自身利益独立性增强,多元利益与农村公共利益的重合范围缩小,直接增加了农村党组织利益协调的难度。第一,国家部分惠农政策和下乡资源直接与农民个体对接,农村党组织的利益整合权被“架空”。第二,村两委、农业组织及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主体的合作缺少经济动力,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难以创新。第三,农村党组织可动用的经济资源缺乏,村级行政权力在农村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被弱化,导致农村党组织介入利益整合过程和盘活资源的能力不足。

(三)合法性基础薄弱

农村党组织的合法性,一是来自乡镇党委的授权,二是村民对农村党组织运行成效的认同。来自乡镇党委的授权属于当然程序。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党组织要获得村民认同,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建构的过程。在农村走向开放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农村资源的来源渠道多元化,致使农村党组织对经济政治文化的支配权下降,对村内资源的掌控能力下降,对农村发展的贡献彰显不足,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精英治村”模式中,出现了少数人对资源的垄断,这种模式虽有效,却很难规避“自利性”,“在资源流变的过程中,争资跑项和推动地方资源资本化的乡镇组织,富人主政的村级组织及其统辖的灰黑势力,以及少数善于抓住机会进行谋利的机会主义农民,形成了乡村社会的分利秩序,普通民众却被排除在外。”[7]从而导致农村党组织的合法资源受到私利的销蚀,治理的公共目的遭到异化,在农村的号召力下降。

三、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的原因

(一)治理理念淡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的权威性管理体制,对农村进行了有效的动员和全面管理。依赖行政强制力的管理权力,在村民自治实施后仍然存在“惯习”。农村党组织对农民权利不重视的强势风格与村民自治趋势发生背离,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力体现为“去自治化”趋势。为提升领导效率,农村党组织对民主规范使用率不高,从接受上级行政命令到完成任务考核,都趋向于使用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方式,对治理理念采取工具态度,把上级行政压力和考核硬性指标摆在第一位,从理性角度出发讲求权力运行的效率优先。

从农民角度看,农民群体的利益分化以及实现途径多元化,致使农村党组织依赖的强制性权力顺利削弱了农民的民主权利,虽然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却降低了农民对农村党组织的认同,农民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消解了农村党组织强化社会整合能力的思想基础。

(二)组织形态不适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村经济的生产组织形态发生了彻底变化。农民的独立生产能力增强,多种经济形式、经济组织形式以及社会组织在农村快速发展,传统的行政村村支部设置形式,在组织结构上,没有嵌入到新的农村经济运行结构之中,并且与农民个体的利益实现逐渐脱节,农村党组织的组织架构呈现出“悬浮型”状态。

在农村社会关系上,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形态融入不够;在经济上,农村的市场经济要素不断扩充,使农村单一的亲缘关系网络逐渐转向开放动态的经济利益关系网络,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强关系”模式,农村社会变动的速度加快,村民和党员干部的流动性加大,村民的身份和社会关系复杂化,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建构难以迅速融入变化中的农村个体和组织利益关系网络,阻碍了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形态与农村社会利益关系网络变化的深层互动,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形态在社会关系和结构嵌入不足,导致了农村党组织的组织拓展空间的收缩。

(三)干部队伍建设乏力

1.村干部后继乏人,近亲繁殖。在出现“空心化”问题的农村,青年人口外流严重,经济产业发展滞后,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成为主流,村干部职位出现留不住人的情况,农村党组织干部队伍长期得不到有效充实。有些村干部岗位,由于无人接替,只能“近亲繁殖”,缺乏年富力强的后备干部基础,这种类型的村庄,党组织缺乏压力和竞争环境,在农村事务中易出现消极作为和腐败现象。

2.少数村干部的自利性突显。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在空间上离主要城镇较近,农村企业和产业发展良好,农村党组织掌握着较大公共资源,村干部岗位竞争激烈,部分干部任职动机不纯,任职后,在使用权力过程中出现自利性。

3.上级党委考察干部的标准实用性强。乡镇党委过度看重维稳和经济指标,致使自利性、牟利性的村庄代理人获得生存空间,一些基层灰黑势力得以嵌入农村公共事务,部分村干部性质异化。在考核干部中,理论素养、民主法治观念标准缺失,过度强调实用性标准,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数量基础和质量考核标准难以统一。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建设的路径

实现乡村振兴,要以提升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力为重点,突出“主体责任”和整体功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利益整合能力

1.提升服务农村市场化的能力。农村市场化是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所在。第一,农村党组织要将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作为经济领导力的核心内容,夯实农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面临着三大问题,即‘钱从哪来,人往哪去,货往哪卖。’而要解决好这三大问题,都与农村市场化建设紧密相关。”[8]农村党组织是完善农村市场要素、服务市场环境和农村“跑资进项”的主导者,长期处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经营较为分散、传统与封闭,农民市场意识和竞争力不强,农村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彻底扭转“靠天吃饭”的格局,必须发挥集中的力量,补齐个体经营短板。

第二,要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一是要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引入现代农资企业。二是要自主创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村合作组织,将分散的“承包权”以“经营权”的形式集中起来。

第三,依托农地资源,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积极创建以农民为中心的市场利益分配机制,以入股或就业等,创新分配形式留住农民。农村党组织应积极顺应市场化趋势,努力将市场主体融入互联网、电商、现代物流体系格局,形成服务农村市场化的引资——组织——流通的完整服务链。

2.构建适应农村市场化环境的利益协调机制。随着农村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农民内部发生了新的阶层分化,“庞大的农民群体内部迅速分化,原来单一的人民公社社员分化出农业劳动者群体、农民工群体、乡镇企业职工群体、农村管理者群体、农村知识分子群体、贫困农民群体等若干个群体。”[9]农村党组织应该积极主动构建与农村市场环境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

第一,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农村党组织要顺应市场规律,领导好集体经济的发展,引入市场要素,盘活集体经济资源,以股份制、合作制等,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第二,构建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渠道,畅通各类群体的意见发表渠道,发挥好农村党组织收集和处理利益诉求的中枢作用,营造农村和谐利益关系氛围。

第三,主动构建维护农民群体利益冲突的处理程序。虽然农民群体在农村占绝大多数,但是,小农生产方式的分散化,导致农民群体在市场环境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弱势。因此,在市场化浪潮中,农村党组织必须站稳服务于农民群体合法利益实现的政治立场,将冲突纳入规范化的利益调解渠道,坚决惩治村恶黑势力,打击非法的冲突解决行为。

(二)夯实农村党组织的合法性基础

1.加快创新领导民主法治的运行方式。要结合农村党组织的传统运行机理,从多层面进行改革创新。在制度层面,第一,以法治保障乡村治理过程规范化,制定具体章程,明确细化农村党组织、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防止农村党组织“包办一切”现象或过度自治。第二,创新村民参与自治的有效形式,明晰自治权利的边界,形成自治与法治融合的公平有效的治理秩序。第三,完善村机构组织形态建设,贯彻党执纪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村纪委成员年轻化,强化财务监督,推进村纪委实际运行。第四,进行农村软环境培育和硬举措贯彻,发挥德治效益,培育乡绅治理文化,发挥乡村治理主体的最大合力,形成治理过程公正和结果有效的有机统一。

2.满足农民群众的民主法治需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的民主法治权利意识。要达到“治理有效”,农村党组织必须以民主法治引领乡村治理发展方向,形成农村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委员会负责、村民广泛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格局,树立适应村情的灵活法治理念。在处理村务过程中,吸纳良性的村规民俗,整体上体现自治理念、孕育德治文化、确立法治秩序。

(三)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文化领导权

1.创新文化领导权的内容。在信息时代,“软权力”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阿尔温·托夫勒提出,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今天最重要的权力实质。[10]强化农村党组织在文化领域的领导权,能有效提升其领导力质量,并且直接关乎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以及农村意识形态安全。第一,农村党组织必须树立文化治理理念,将文化领导权落实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将农村文化复兴纳入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将文化产业纳入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第二,农村党组织要及时将管控压制思维转变为“以德服人”的平等治理态度。通过培育和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将其创造性转化为农村党组织直接掌握的政治资源,深化农村党组织在农村治理中的认同基础。

2.丰富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形式。第一,要主动介入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以平台创造价值,以合作实现价值,借助平台助推农村特色文化增值,运用科技工具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对农村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以融资参与形式,生产农村题材的电影、话剧和小说等大众化精神产品。第二,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吸收新元素防止僵化,抵制西方文化的异化,扬弃传统文化防止庸俗化,不断优化农村文化生态。第三,要从主观理念、过程介入到文化结构改善,全程强化文化领导实效,切实增强自身“软权力”。

(四)突破农村党组织能力的瓶颈,提升其整体战斗力

1.强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质量建设。党员干部队伍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11]要把农村党组织建成坚强领导核心,其关键要素是干部,农村党组织干部队伍处在直接联系农民的第一线,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需拓展空间氛围。

第一,进一步优化制度供给。要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定期地向农村充实年轻干部、大学毕业生、“城归”精英等后备干部,在扩充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着力优化存量,抓好村支书这个关键点,促进农村干部队伍新陈代谢常态化,坚决及时清除“苍蝇”。

第二,着力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要充分利用好干部培训平台,以实效为目的,将田间地头作为演练场,以互联网培训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健全农村发展顾问咨询制度;

第三,开拓空间,以打造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质量自我提升的自觉动能,让农村党员干部看到希望和价值。畅通农村干部队伍成长的制度空间,将优秀农村党员干部纳入到乡镇干部选拔考核人选之中,构造干部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空间,营造奉献振兴乡村的社会氛围,加快从制度、质量、空间多向度提升农村党组织干部队伍的质量。

2.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实现农村社会的再组织化,是农村党组织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农村资源流变的环境下,以传统的分散化举措推进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缺乏实效,需要强化农村党组织能力形成的各个环节。

第一,创造能力培育的前提条件。受城市化和市场化浪潮持续广泛冲击的农村,农民对公共政治参与热情远低于对经济活动的追求,致使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为此,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党组织干部的经济待遇;另一方面,农村党组织要结合经济利益开展活动,进而拓展群众基础。

第二,破除能力形成的瓶颈。部分组织软弱的农村党组织在实践中被边缘化,其领导核心地位不仅得不到锻造,而且在农村的政治权威反而被消解。因此,要及时破除农村党组织依靠强人和资本主导村治的路径依赖,强化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三,拓展能力施展空间。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权与村委会的自治权存在冲突,需进一步在制度上明晰各自的权力界线,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统合起来,有效聚合实施政策力量。只有破解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的阻碍因素,疏通农村党组织自身能力提升环节,才能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

猜你喜欢
党组织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清华党组织公开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