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追究恶意逃废债等责任主体
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完善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和加强社会信用约束,对恶意逃废债、国有资产流失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任人建立信用记录。在重整计划执行过程中,企业可申请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大事记信息中添加相关信息,以及时反映企业最近生产经营状况。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企业可申请增设重组完成相关信息,以提示企业的重组情况。
要求各地依法严查产品质量违法行为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发布《关于交办消费品违法行为线索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稽查队伍,严厉查处消费品质量违法行为。《通知》指出,根据《2018年“质检利剑”行动工作方案》部署安排,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在前期委托相关单位摸底排查了一批消费品质量违法行为线索,各地要组织精干力量对线索进行核查办理,依法查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各地执法队伍要按照《行政处罚法》等规定,对交办的违法行为线索组织核查,调查违法事实,查处存在的违法行为。
医药机构欺诈骗保将被解除定点协议
教育部日前召开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工作座谈会,总结校外培训国家医保局日前印发《关于当前加强医保协议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医保经办机构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协议管理,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同时指出,定点医药机构发生欺诈骗保等违约行为的,一律解除服务协议,被解除服务协议的定点医药机构,3年内不得申请医保定点;对查实具有骗取医保基金等违规行为的医师,给予停止1年~ 5年医保结算资格的处理;对具有骗取医保基金或倒卖药品等违规行为的参保人,可给予暂停医保直接结算等处理。
将曝光职场失信行为并加大惩戒力度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劳动法分会近日发布《劳动关系诚信建设社会报告》。该报告提出,要强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作为信用主体的诚信建设,创新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建立诚实守约和守信经营的约束机制,加大对重点涉信组织信用记录的审查力度。同时,健全个人信用档案应用机制,加强对重点涉及人群的监管力度,增强个人诚信自律和公民守法意识。另外,建议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加大惩戒力度,根据不诚信行为的情节轻重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
多家建筑企业被列入“黑名单”
日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官网公布第一批20家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经查实,中建五洲(福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在资质申请中提供虚假工程业绩,以欺骗手段取得了资质,被福建省住建厅撤销相关行政许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住建厅经研究决定,将20家企业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管理期限为1年,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相关要求,在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依法给予限制。
将专项整治工程建设领域“挂证”行为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近期将专项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此次专项整治的排查对象为工程建设领域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面排查持证人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买卖租借(专业)资格(注册)证书等“挂证”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提供虚假就业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一律严肃查处,力求通过专项整治,推动建立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和监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