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车来车往”

2018-02-06 15:22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末班车乘火车新奇

【引言】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选文一】

车厢社会

丰子恺

我第一次乘火车,是在十六七岁时,即距今二十余年前。

以前听人说:“火车厉害得很,走在铁路上的人,一不小心,身体就被碾做两段。”又听人说:“火车快得邪气,坐在车中,望见窗外的电线木如同栅栏一样。”我听了这些话而想象火车,以为这大概是炮弹流星似的凶猛唐突的东西,觉得可怕。但后来看到了,乘到了,原来不过尔尔。天下事往往如此。(对火车的描述近乎恐怖,“凶猛唐突的东西”是作者对火车的第一印象,为后文第一次乘车的新奇作铺垫。)

每乘一次火车,总有种种感想。倘若每次下车后就把乘车时的感想记录出来,记到现在恐怕不止数百万言,可以出一大部乘火车全集了。

第一个时期,是初乘火车的时期。那时候乘火车这件事在我觉得非常新奇而有趣。自己的身体被装在一个大木箱中,而用机械拖了这大木箱狂奔,这种经验是我向来所没有的,怎不教我感到新奇而有趣呢?那时我买了车票,热烈地盼望车子快到。上了车,总要拣个靠窗的好位置坐。因此可以眺望窗外旋转不息的远景、瞬息万变的近景和大大小小的车站。(初乘坐火车时的心情是紧张而新奇的。这个心情用一个具体的行为来表现,就是“总要拣个靠窗的位置坐”。有过类似经历的同学都能感受到。)

一年四季住在看惯了的屋中,一旦看到这广大而变化无穷的世间,觉得兴味无穷。我巴不得乘火车的时间延长,常常嫌它到得太快,下车时觉得可惜。我欢喜乘长途火车,可以长久享乐。最好是乘慢车,在车中的时间最长,而且各站都停,可以让我尽情观赏。我看见同车的旅客个个同我一样地愉快,仿佛个个是无目的地在那里享受乘火车的新生活的。我看见各车站都美丽,仿佛个个是桃源仙境的入口。其中汗流满背地扛行李的人,喘息狂奔地赶火车的人,急急忙忙地背着箱笼下车的人,拿着红绿旗子指挥开车的人,在我看来仿佛都干着有兴味的游戏,或者在那里演剧。世间真是一大欢乐场,乘火车真是一件愉快不过的乐事!(写“我”在这种新奇情绪下的所见所闻。同车的人、每一个车站、站台上各色人等都成了风景。)

可惜这时期很短促,不久乐事就变为苦事。

第二个时期,是老乘火车的时期。一切都看厌了,乘火车在我就变成了一桩讨嫌的事。(转折,对比着写不同的乘车感受。)

以前买了车票热烈地盼望车子快到。现在也盼望车子快到,但不是热烈地而是焦灼地。意思是要它快些来载我赴目的地。以前上车总要拣个靠窗的好位置,现在不拘,但求有得坐。以前在车中不绝地观赏窗内窗外的人物景色,现在都不要看了,一上车就拿出一册书来,不顾环境的动静,只管埋头在书中,直到目的地。为的是老乘火车,一切都已见惯,觉得这些千篇一律的状态没有甚么看头。不如利用这冗长无聊的时间来用些功。但并非欢喜用功,而是无可奈何似的用功。每当看书疲倦起来,就埋怨火车行得太慢,看了许多书才走两站!这时候似觉一切乘车的人都同我一样,大家焦灼地坐在车厢中等候到达。看到凭在车窗上指点谈笑的小孩子,我鄙视他们,觉得这班初出茅庐的人少见多怪,其浅薄可笑。有时窗外有飞机驶过,同车的人大家立起来观望,我也不屑从众,回头一看立刻埋头在书中。总之,那时我在形式上乘火车,而在精神上仿佛遗世独立,依旧笼闭在自己的书斋中。那时候我觉得世间一切枯燥无味,无可享乐,只有沉闷、疲倦和苦痛,正同乘火车一样。这时期相当地延长,直到我中年的时候才截止。(写老乘火车的经历与感受——车位不拘,但求有座;不再欣赏窗内窗外的景色;鄙视火车上谈笑的小孩子等,与初期乘火车的新奇之感形成对比,给人更强烈的冲击。)

(选自《中外书摘》,有删节)

品评

作者谈了两种乘车感受:初乘火车的时期,作者心中充满了“新奇”。因为乘车次数多了,“新奇”变为“枯燥”“疲倦”,这是第二种感受。作者是怎么写的呢?从抢窗边座位到但求有座,从希望坐上慢车尽情观赏到埋怨火车行得太慢,看书打发时间,从站台是个欢乐场到鄙视那些谈笑风生的人,等等,通过对比,将自己不同的乘车感受凸显出来。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呢?两种感觉背后有一条隐藏着的线索,就是作者从童年、青年到中年的转变。不同的乘车感受,是境遇的改变、视角的变化带来的。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写窗外风景时,特别善于发现我们容易忽略的风景——扛行李的人、追火车的人、下车的人、指挥开车的人。看来,越是普通的人或景越值得一写。

【选文二】

最后一班回家的车

朱成玉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在周末,我总是会选择乘坐末班车回家。

喜极了那种感觉: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的最右边,慢慢感受着夜的来临!夜色像一件沉沉的黑袍,将我们裹在其中,路灯从我身边闪过,眼前往往会出现幻觉。忘了自己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就好像这城市的榮华富贵、风花雪月都有自己的份。那真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无数细小的幸福交织在一起,在无边的夜色里荡漾着。车窗外面那些超过我们疾驰而去的渐远渐暗的车尾灯,渐渐朦胧成黑夜里勉强睁开的眼,含着笑意,示意我们追赶上去。

但它并不追赶,无比悠闲地闲庭信步。我亦被时间落在后面,我追不上它。它像那敏捷的、会飞翔的猫,常常在我面前,一闪即逝。我就这样笨拙地生活着,扭动着笨拙的身体,在尘世慢悠悠地走动。可能,买不到去往快乐岛的船票,可能,赶不上承载各种梦想的航班……这有什么呢,还有最后一班回家的车等着我呢。走到哪里,我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好了。别人是画好了靶,然后瞄准射击,我是先射击,然后在那里画靶,这样,我可以枪枪中的,弹无虚发。说我自欺欺人也好,阿Q精神也罢,人生哪有几个不是在命运的谎言中长大的,只要这谎言宠着你的灵魂,让你的灵魂不疼痛,不拥挤,那又何必在意它是轻飘飘的流言蜚语呢?endprint

末班车慢慢悠悠,仿佛古时小脚的女人,谨小慎微,踱着莲花步子。这也正暗合了我此刻的心境。我选择坐末班车,就是要享受回家的乐趣,我奔跑了一星期,属于自己灵魂的这两天周末,我要慢慢散步。

家在50里以外的小镇,我猜想,母亲一定是扎着围裙在厨房忙碌,父亲一定是一边看着报纸一边不时地张望着窗外我必经的路口。每个周末的这个时刻,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一颗心仿佛已不在我的胸腔里,提前飞回到父母身边去了,已经迫不及待地偷尝了母亲做的一桌菜肴,偷沽了父亲的一口美酒。

总有你的末班车,错过白天,停于黑夜;总有我的末班车,错过繁华,停于简朴;总有他的末班车,错过喧嚣,停于宁静。每一刻的美好都像水推着小船儿漫然流经,不必挂牵,不必强求,已在生命左右。

每个人的车窗外,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路灯,每个人的前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敞开的门窗,那是家人为自己张开的怀抱。

“嘘!”热闹的车厢一下子静下来,我听到有人在善意地提醒。看到母亲怀里的宝宝哭醒过来,那几个快乐的高中生不再叽叽喳喳大声喧哗。情侣们也改用眼神来交流。一个父亲则掏出一粒糖果送进那个胖乎乎的小手中,空气中开始充盈着糖的味道。孩子慢慢地又睡着了,母亲感激地向车厢里的每个人点头致谢。

想起了那部青春的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很诗意的名字,一下子拉近了我与荧屏的距离。人,经年累月,周而复始做着一件事,总是会厌烦的。这个时候,惬意的心是多么重要,有时候,经过善意那么温柔地抚摩一下,驶向西伯利亚的地铁也可以开往春天。

母亲说,人最好不要错过两种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品评

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宛如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被时间的鞭子抽打着,不停地旋转,难以停歇。我们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却忽略了沿途许多美好的风景;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却离幸福越来越远。我们或许应如作者那样放慢脚步,找寻属于自己的那辆末班车,慢慢悠悠駛向自己的小幸福。慢一点,腾出一点时间听一听心灵最深处的声音;慢一点,腾出一点时间理一理繁乱的思绪;慢一点,腾出一点时间回味一下亲情的温暖。牵着灵魂去散步,放飞心情,才能尽情享受生活的真味。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浪漫隽永。细细品读,很快便能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心里溢满幸福和诗意。endprint

猜你喜欢
末班车乘火车新奇
煤都末班车
2020旅行
新奇的包
“开挂”
新奇博物馆
搭上亚投行的“末班车”等
乘火车
乘火车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