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努力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发挥;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中,教学已经转变了以往教师占据课堂的所有时间,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教学模式。教师已从师道尊严中转变过来,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当下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是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掌握小学语文工具性的知识,更要渗透人文性的关怀。只有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才是贴合小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也是能从本质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
一、营造师生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教学中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首要前提。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满腔的挚爱去弹拔学生心中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亲其师、悟其道、乐其学”。还要处处充满激励的话语,既给学生创造读、说、问的机会,又充分肯定学生读、说、问的点滴优点。哪怕想错了,说错了,也不指责批评,而要给予引导和鼓励。在如此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无拘无束地表现情感,轻松愉快地表达思想,学习兴趣就呼之欲出了。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種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将他们置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一阅读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地位,让他们体验独立自主阅读的学习经历,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能敏捷地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提高他们设疑、质疑的能力。因读书而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去释疑;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经过自己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有导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提出问题了,就要训练学生自主地探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内容和问题的难度,探究可以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这个积极交往、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增大了,思考的时间充分了,表述的机会增多了。他们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和概括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在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当问题解决了,他们会有眼前豁然开朗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更有劲头。探究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一切訓练都是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又落实到了学生身上的活动。让学生质疑探究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参与阅读的能动性的必由途径。
三、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中文的应用艺术。对于语言来说,听说读写,样样不能落下。有些小学生天生羞涩,在人前不敢多言,人多时更是不敢说话,这样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不利的。交流是一种让学生得到很快提高的学习方式,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更多的尊重学生主体,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彼此交流是教师组织课堂应该思考的。比如,课前的预习可以采用多人结组的方式进行,每个组任命一个组长组织大家的分工,每个组在做课上报告之前,组员之间已经进行了磨合和讨论。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辩论的题目,让支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在愉悦的环境中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比如,老师在讲到像《最后一根蜡烛》这样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课文为蓝本,组织编排话剧,这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表演能力,最重要的是,克服了学生的胆怯,鼓励他们在大家面前勇于表达自己,由此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四、让每一个学生都张扬个性
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对课文感悟的程度都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要让学生参与读书,参与评价。教师不妨提出“谁有不同的想法?”“谁能读出不同的理解?”“假如你看到了这样景象,你会怎么想?”“谁愿意再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等等。这就是允许学生在读书中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感受,宽容学生在读书中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感受,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鼓励学生自由奔放的想像,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拓展自我的机会,由此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
结语:总之,教师只是引导孩子学习道路上的智者,而不能成为阻碍孩子学习的路障。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家欢.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6):157-157.
[2]王莉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87-187.
[3]陈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文摘版:00236-00236.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孟庄学校 235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