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康复训练在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中的价值

2018-02-06 00:14刘涓石翠霞谢瑞娟邓贇陈璐周新盼杨信才刘亚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脑瘫生活质量

刘涓+石翠霞+谢瑞娟+邓贇+陈璐+周新盼+杨信才+刘亚玮

【摘要】目的 明确引导式康复训练对于提高脑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实际价值。方法 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脑瘫儿童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患儿分成常规组和引导组,为常规组患儿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引导组患儿应用引导式康复训练。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包括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结果 引导组患儿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康复训练具有显著的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脑瘫;引导式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6..02

在康復科临床治疗过程中,脑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婴幼儿群体中,脑瘫的发病率比较高。一旦患儿发病,将会直接影响患儿自身的健康和成长,与此同时,还会从根本上增加患儿家庭的负担[1]。伴随着当前医学模式的变革和发展,不再仅仅采取手术和药物来治疗脑瘫患儿,而是更多的采取康复训练来治疗,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对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十分重要。引导式教育属于一种有效的模式,通过将康复训练与教育相结合,运用康复医学、教育、心理学、神经学等十分专业的知识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为了明确引导式康复训练对于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价值,本研究选取了64例脑瘫患儿作为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脑瘫儿童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患儿分成常规组和引导组,每组32例。常规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5例,患儿年龄为2岁至9岁,平均(4.78±1.62)岁。引导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6例,患儿年龄为3岁至10岁,平均(5.11±1.68)岁。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开展比较,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为常规组患儿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运用言语疗法、作业疗法、中低频脉冲疗法、运动疗法,并且配合传统治疗方法为患儿实施中医针刺治疗,每天应用每项疗法为患儿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开展一次水疗以及家庭康复训练,为患儿连续治疗6个月。引导组患儿在常规组患儿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引导式康复训练,每天为患儿开展2次引导式教育,每次开展30分钟。具体方法为:第一,全方位评估患儿病情,结合评估结果为患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案。第二,在开展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并且患儿肌张力恢复以后,为患儿应用引导式教育。第三,训练前期将简单口令作为主要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难度。第四,引导员注重运用语言鼓励以及奖品等方式,鼓励患儿参与活动中,对患儿主诉进行耐心听取,并且对患儿合理要求进行满足。第六,在训练过程中运用旋律轻快的音乐对患儿紧张心理以及恐惧心理进行缓解。第七,结合训练内容进行游戏的编排,从根本上提升患儿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包括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3]。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引导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数据对比,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 论

脑瘫是一种发育缺陷和脑损伤,引起脑瘫的因素比较多。脑瘫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大脑皮质神经肌细胞变坏、纤维化以及坏死等。有研究认为,脑瘫患儿常常会伴随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4]。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儿会伴随出现视力障碍、听力、智力低下等。目前临床中还没有彻底治愈脑瘫的方法,临床多通过康复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将患儿病残的程度降低,从根本上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有研究报道显示,准确诊断脑瘫患儿病情,给予患儿正确的康复治疗,是保证脑瘫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十分重要的因素[5]。给予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目的在于对患儿大脑以及患儿肢体进行刺激,对患儿受损大脑功能进行改善,从根本上提升脑瘫患儿肢体功能。脑瘫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由于患儿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患儿会对康复训练内容产生恐惧心理和排斥心理,因此,患儿面对治疗积极性比较低,这会从根本上影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近些年来,临床多使用引导式教育的方式,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激发患儿情感功能、言语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对患儿运功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进行有效克服。引导式教育能够全面提升脑瘫患儿智力能力、语言能力以及体能,进而实现患儿更加健康的发展,从根本上提升患儿的需求以及欲望,对患儿生命质量进行提升。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广泛应用引导式教育,伴随着人们对于脑瘫患儿越来越重视,使得引导式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结果表明,引导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引导式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临床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在脑瘫儿童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曾庆煌,曾仁和,吴美水,连文昌,王桂芝. 引导式康复训练在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中的价值[J]. 莆田学院学报,2017,24(02):9-12.

[2] 王桂贤,苏振军. 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78-80.

[3] 夏剑萍,汪立平.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25-126.

[4] 闻一鸣,黄晨晖.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11+13.

[5] 汪小萍,吴睿,钟炜. 引导式教育对社区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效果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3):5-7.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瘫生活质量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