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与传统枕颌带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比较

2018-02-06 18:24苏长英叶爱琴安原姜屹彭蓝梅钟洁斯符小丽章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1期

苏长英 叶爱琴 安原 姜屹 彭蓝梅 钟洁斯 符小丽 章英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与传统枕颌带在寰枢关節半脱位牵引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共收治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观察组使用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结果:观察组患者牵引舒适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成本低,使用人群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 寰枢关节半脱位; 疗效比较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he Improved Model of Cervical Traction Bow and Traditional Traction Belt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SU Changying,YE Aiqin,AN Yu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01):026-02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modified cervical traction bow and traditional traction belt in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Method:Totally 126 patients received with atlantoaxial joint dislocation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6,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ra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dified cervical traction bow.Result:The comfort,satisfac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w type cervical traction bow has low cost and wide use,which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increase patients comfort,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Improved of cervical traction and traditional traction; Altanto-axial subluxation; Efficacy comparis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184th Hospital of PLA,Yingtan 33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1.007

寰枢关节旋转移位又叫寰枢关节半脱位,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斜颈、颈部僵直、枕后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头颈部外伤和咽部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1]。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需行枕颌带牵引复位治疗,因牵引时间长,下颌带挤压脸匣,压迫耳廓及下颌,使并发症增多,所以必须有预见性意识,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前实施好护理预防,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126例,将126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观察组使用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126例,纳入标准:符合寰枢椎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X线片提示齿突轴线偏离寰椎轴线至少1 mm,或寰齿间隙至少4 mm;寰枢椎脱位程度轻微,3 mm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都做了相应的体格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患者的一般生理状况。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枕颌带牵引,将枕颌带分别兜住下颌及包裹面部,牵引时肩部垫厚2~3 cm的棉垫或大浴巾使颈椎处于轻度过伸位,向头顶方向牵引,床头放置滑轮,抬高床头[4]。初始牵引重量参考患者体重实施,在牵引过程中行X线或CT复查并根据复位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牵引时间2~3周,复位后继续颈托或头颈胸支具固定4周[5]。观察组采用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具体方法如下。

1.2.1 牵引前 (1)重视术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枕颌带牵引术的相关知识,给患者观看牵引后成功复位患者的资料并讲解,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护理的相关内容,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2)重视患者的主诉,根据患者的主诉调整牵引钩的位置,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3)患者入院全面及时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牵引前、牵引后的营养计划。

1.2.2 牵引中的配合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2)患者取仰卧位,牵引时肩下垫一薄枕使胸背部加高,颈部处于略后伸位,床头略垫高。头两侧放置沙袋,身体两侧放置枕头以保持轴向有效牵引[6]。用枕颌带托住下颌和后枕部,用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穿入枕颌带两端孔内,根据患者头的大、小调节宽度,使两侧牵引带保持比头稍宽的距离,可调式牵引弓中央系一牵引绳,置于床头滑轮上,加上重量牵引,并悬离地面。

1.2.3 牵引后的护理 (1)做好皮肤护理,重点交接班,使用医用气垫床、水垫等,定时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出现水泡、破溃和压疮,协助患者进行洗头、擦浴,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床上进行大小便。(2)保持有效牵引,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力的情况,并及时矫正。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要与头部在一条轴线上,不可翻身。(3)在牵引过程中,身体不可过分地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致头部抵住床头,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4)牵引的重量是根据体重决定的,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5)如需松开牵引查看皮肤时,应有一人在头部两侧给予牵引力,防止再次脱位。见图1~3。

1.3 抗感染治疗 感染为寰枢椎半脱位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而治疗该因素引发的半脱位,牵引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复查血常规,在其体温正常及白细胞计数正常后,临床感染症状消除后便可停药[7]。

1.4 康复锻炼 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重要性,引导患者自行锻炼。从牵引开始,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坚持长期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原则[8]。早期颈部要制动,不能旋转和屈伸,自然放松[9]。上肢可以做扩胸运动,同时活动肘、腕、指间关节;下肢做髋关节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同时做抬腿90°,并屈膝放平,活动踝关节,以及双脚撑床,抬臀等锻炼[10]。3~6次/d,15~20 min/次,以患者不疲劳为度。中期,根据X线检查复位情况,头部旋转度控制在≤40°,屈伸度控制在≤30°,避免朝移位方向运动幅度过大,防止发生再移位。后期,头部旋转可控制在60°~80°,屈伸度控制在≤45°。早、中、后三期都坚持做深呼吸和四肢功能锻炼。

1.5 观察指标 (1)术后并发症:压疮,牵引力学偏移,牵引锤脱落。(2)患者满意度: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很满意100分,满意95~99分,一般90~94分,不满意85~89分,差84分以下。(3)患者舒适度:发放舒适度评分表,总分100分,非常舒适100分,舒适95~99分,一般90~94分,不舒适90分以下。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牵引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下颌部发生压疮的共有10例,其中Ⅰ期压疮8例,Ⅱ期壓疮2例;牵引力学偏移5例,牵引不稳导致牵引锤脱落的4例。而观察组的患者使用了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其中有2例下颌部发生Ⅰ期压疮,无牵引力学偏移、牵引锤脱落,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所有患者满意度表均收回,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不满意,无差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见表2。所有舒适度调查表均收回,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无不舒适的患者,而对照组不舒适患者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交通工具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伤、坠落伤等原因所造成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也逐年增多,牵引是临床上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法[11]。寰枢关节是由寰椎、枢椎、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及关节囊等构成的复合体,是连接头颅和脊柱的特殊结构[12]。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内外力失衡,解剖位置移动超过生理限制范围后不能自行回到正常状态,而引起以颈项疼痛和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一种少见并且严重的疾病,其可以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严重者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其致残、致死率高,寰枢关节又作为脊柱运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承担着颈椎50%的旋转和12%的侧屈运动,因此维持寰枢关节稳定性是非常重要[13]。新鲜的寰枢关节半脱位适用于非手术治疗,起病1周内有自行复位的可能,如果不能复位,可以采用牵引方法,恢复颈椎的运动功能,防止畸形,缓解症状[14]。

枕颌带牵引是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常用方法,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独具特点的有效治疗方法[15]。该方法有效限制颈椎活动,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解除肌肉痉挛,改善椎动脉血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6]。行枕颌带牵引,取正中位牵引,牵引重量根据年龄而定,成人用2.5~3.0 kg,儿童用1.5~2.0 kg即可,最大重量不超过体重的1/10,在牵引过程中拍片复查,并根据复位情况对牵引重量和方向做调整。一般持续牵引2周,不能缓解就要采取手术治疗。endprint

传统枕颌带牵引患者下颌、两耳廓、头顶构成菱形,长时间的牵引受体位及重量的影响,枕颌带长期牵拉下颌,压迫脸匣、耳廓,导致患者极不舒服。而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可以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枕颌带的宽度,避免了面部受枕颌带的挤压,减少耳廓的压迫,从而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减轻了患者心理恐惧,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17]。传统枕颌带牵引,患者需绝对卧床,长期卧床增加压疮的风险,特别是下颌、耳廓及面颊。因下颌部、耳廓为骨隆突处,缺乏肌肉、脂肪包裹,又承受大部分的垂直压力[18],因此持续的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三者结合发生压疮的概率更大[19]。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主要是根据患者头型的大小通过螺纹栓杆调节宽度,避免枕颌带两侧力量挤压脸匣,压迫耳廓,增加了牵引面的接触,分散了下颌部的着力点,避免压疮的发生。因枕颌带牵引只是一根绳子牵拉,固定不稳,容易引起牵引力学偏移、牵引锤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患者也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目前为止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演化出许多流派,各具特色,但是对各流派的特点缺少深入地挖掘和整理[20]。如果手法不对会导致患者截瘫,因此其对医生技能要求特别高,且安全性低,而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是由不锈钢材质制作,材料坚固、不易折断,三角形结构,稳定性强、安全性高,因此牵引时不易引起牵引力学偏移,牵引锤脱落等并发症。

通过以上比较发现改良新型颈椎牵引弓不但稳定性和牢固性强,安全性高,舒适度及满意度高,而且成本低,适用人群广,简单方便,并且可以反復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锋,张勇明.牵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移位28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7,3(1):31.

[2]石玉珍,陈星浩,黄桂虹.四类肝衰竭患者预见性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1):33.

[3]蔡钦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2001,11(1):60-62.

[4]林野,吴祥,娜梁艳,等.枕颌带牵引治疗34例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68-171.

[5]严世贵,潘志军.临床小儿骨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lO:255.

[6]黄俊杰,闫晓东,孙宏慧,等.枕颌带牵引辅以头颈胸支具外固定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31例[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60-62.

[7]林国杰.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20例临川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2-93.

[8]张英,于冬梅,戴晓洁,等.32例颈椎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53-454.

[9]高丽娜,樊永红.颈椎牵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11):52-54.

[10]胡红娟.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0,12(12):59.

[11]曹虹,邹敏.新型软垫在预防颅骨牵引患者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B):683.

[12]杨子明.寰枢关节是否存在半脱位及其相关问题[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0):1369-1375.

[13]许国华.李家顺,贾连顺,等.寰枢椎融合失败的原因探讨及其翻修术[J].中国脊柱脊髓杂,2005,15(1):12-15.

[14]严世贵,潘志军.临床小儿骨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55.

[15] Feydy A,Carlier R,Roby-Brami A,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recruitment and focusing of brain activation[J].Stroke,2002,33(6):1610-1617.

[16]陈志龙,徐霞,李卫平.中药洗剂外敷配合枕颔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体半脱位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12):110-111.

[17]廖海莲.颈椎损伤使用新型颅骨牵引弓行颅骨牵引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4):287-288.

[18]李天红,黄玲琍.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小儿寰枢椎半脱位下颌牵引压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09,1(6):425-426.

[19]陈伟惠,黄扬云,全常群.自制头颈枕在颈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71-472.

[20]敬胜伟,陈曦,殷金建,等.寰枢关节半脱位手法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施术特点概述[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56-58.

(收稿日期:2017-03-06) (本文编辑:周亚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