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科
一本本荣誉证书垒起来足有两尺高,这就是一位古稀老人用他的心血和热情熔铸而成的一座人生丰碑。
这位老人效仿后稷济万家,他风餐露宿,走遍中国北方果区,以果园为家,以科研立身,为中国果業奉献桑榆一寸心。
他是一位果业科技“大匠”(图1),是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近年来,他通过自己的试验、汇总,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科技文章40余篇,在全国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篇。他承担的技术项目曾获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牵头成立的协会先后获得“市优秀技术协会奖”“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他创办的合作社是“省级示范合作社”,合作社申请的商标是中国著名品牌,合作社生产的系列水果产品是中国名优产品。
他,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山西省农科院、市农牧局、县科委、农科中心的10多项科研课题。
他是一位高级农技师,他是县里的“劳动模范”“农村实用拔尖人才”“果业先进个人”“科技带头人”“优质苹果生产带头人”“有机苹果生产带头人”。他是市“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农村实用拔尖人才”“百名优秀人才”“专家服务团讲师”“科普带头人”。
套袋是提高苹果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单套纸袋优果率低,纯套膜袋果面不艳、价格低,都直接影响了果农的收益。1999年,他在全国率先开始试验先套膜袋后加纸袋的“双套袋法”,开创性地提出膜袋“温室效应”、纸袋“暗室效应”,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规范。为苹果双套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双套袋技术有效解决了富士苹果在黄土高原因雨量极不均匀造成果面微裂,商品率低的问题。这一技术已推广到运城市及周边省市。接着他又攻克了套袋苹果黑点病的防治技术难题,双套袋技术为果农每亩平均增收2 000余元,曾为全县增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2005年,他研究出用戊唑醇防治苹果褐斑落叶病,隔六天再用一次,使已侵染的病菌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大面积苹果早期落叶病得到有效遏制,自此,果树的早期落叶病不再是果业生产上的难题。
近10年中,他针对成龄果园郁闭的问题,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郁闭果园的间伐改造配套技术规程”,针对目前农村个体经营体制下条块果园状况,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不同栽植方式用不同规划问伐,临时树给永久树让路,逐步间伐的方式,科学的解决了果树间伐与提高果园效益的矛盾。
2011—2016年,他又承担了省科技厅《黄土高原富士苹果果面微裂控制技术研究项目》使果树技术又一次得到改革,果园效益又一次飞跃增长。
为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7年2月,他登记成立了自己的苹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生产规程,统一农资采供,统一品牌销售,把果树变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图2)。他的合作社是县里最大的合作社,是省级示范合作社,每年生产优质出口苹果1000多吨,为国内各大城市超市提供优质果品5000多吨,他指导的果园被国家和省出入境检疫检验局注册登记为出入境水果果园,他生产的苹果进入了世界最为挑剔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端水果市场。他的合作社成员的苹果亩效益比同类果农高出38%,他的苹果品牌是中国著名品牌。他所生产的苹果是中国名优产品。
2008年卫振和加入了山西运城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他如鱼得水,充分发挥技术之长,先后成功地进行了有机肥“深三尺”效果试验和中农乐“水溶肥”的混配试验,有效解决了果园土壤板结和混配水溶肥在使用中的疑难问题。在中农乐创新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他将富士苹果膜袋加纸袋双套袋技术、郁闭果园按规划间伐改造技术、褐斑早期落叶控制技术、富士苹果果面微裂控制技术、苹果优质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等落地应用(图3)。
他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每次下雨都进行测量,从不贻误,积累了30年的降雨资料,并汇总为30年旬平均降雨资料,为今后的试验分析、栽培管理提供了依据。他通过对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多年观测,绘制了“万荣县沿黄第一台阶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示意图”,为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他定期分片测定果园土壤含水量为果树浇水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多年来,他刻苦学习,辛勤钻研,夜以继日;跋山涉水深入果园答疑解惑(图4),耄耋依然……他用自己的情怀、信念和热血完成了自己从普通果农到果业科技“大匠”的华丽转身,书写着中国果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他就是山西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金牌讲师——卫振和,一位中国果业科技战线上大写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