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的输血处理分析

2018-02-06 18:04张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

张娜

【摘要】目的 分析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的治疗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4例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患者,纳入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抗休克处理,积极防治DI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并保护肾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轻度症状比例从8.3%增加至50.0%,重度症状比例从54.2%减少至16.7%;且脉搏降低、血压水平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患者,应该根据临床症状特点积极治疗处理,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错型输血;溶血反应;治疗处理;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6..02

对于缺血性贫血患者、严重缺血患者,通过输血治疗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1]。然而输血是一项专业性操作,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出现错型输血、溶血反应等现象,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该类患者,及时抢救处理成为医护人员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我院24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治疗处理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错型输血及发生溶血反应的患者24例,时间段为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包括男性11例(45.8%),女性13例(54.2%);年龄位于22~65岁,平均(40.5±6.7)岁;输血原因:产后输血6例、严重创伤输血15例、其他3例。患者输血后脉搏加快、血压降低,伴有发热8例、呼吸困難5例、腰痛4例、呕吐3例、荨麻疹2例、黄疸1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血液检验学》[2],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2)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呕吐,以及体温、脉搏、血压改变,回抽静脉血离心处理后血浆呈粉红色;(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排除精神病史患者。

1.3 治疗方法

①抗休克处理,复查患者的血型,提供配对的红细胞悬液和血浆,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患者的血流灌注情况,积极防治DIC。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③保护肾功能,血压稳定后静脉输注甘露醇,剂量按照0.5~1.0 g/kg计算,直至血红蛋白尿消失;同时滴注碳酸氢钠溶液,加快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避免阻塞肾小管。④少尿、无尿患者,按照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处理。⑤错型输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患者,可实施换血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密切监测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发热、腰痛、呼吸困难、呕吐、荨麻疹、脉搏和血压改变等为代表,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3]。同时,测定脉搏、血压指标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的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患者轻度症状比例增加,重度症状比例减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脉搏血压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脉搏降低、血压水平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错型输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医疗事故,患者会发生溶血反应、变态反应,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处理,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相关研究显示[4],错型输血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血库人员和医生对于输血知识的掌握不足,没有认识到血型的重要性,将关注重点放在凝血功能障碍上,忽视了患者的适应症。具体来说,诱发原因包括检验人员技术不过关、责任心不强、精力分散、标本采集有误、输血申请单填写错误等。对此,采用双盲法进行血型鉴定,可有效避免错型输血的发生。

溶血反应则是红细胞膜破坏,导致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流出,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胸痛、高热、呕吐、呼吸加快、心前区压迫等,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该类患者,静脉血液离心处理后,可见血浆呈现粉红色;涂片检查可见血清内含有血红蛋白;尿液检查可见呈现褐色,且尿内含有血红蛋白。此时应该收集供血者血袋血样、受血者输血前后的血样,重新开展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细菌涂片和培养等,从而明确溶血反应的形成原因,为治疗处理提供依据。

文中以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确诊后实施抗休克处理,积极防治DI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同时用药保护肾功能。结果显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其中轻度症状提高至50.0%,重度症状降低至16.7%,且脉搏、血压等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陈莉萍等人的研究中[5],3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处理,症状轻微、较轻、严重分别占比41.7%、52.7%、5.6%,且血压升高、脉搏降低,和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结合临床实践,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开展交叉配血试验;使用碳酸氢钠促使尿液碱化,避免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加强患者心理疏导,给予鼓励和安慰,缓解负面情绪;可以在患者腰部使用水袋热敷,能防止肾血管痉挛,有效保护肾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24小时尿量,做好准确记录。在预防措施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6]:第一,在血型检查、交叉配血中,要求医师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落实查对制度,做好检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第二,输血时不要选择冰冻血浆,应该选用冷沉淀或凝血因子生物制剂,或者新鲜的冷藏血浆。第三,输血时,可以采用补充白蛋白和成分输血,取出血浆中的高钾、肌酐、胆红素、尿素氮等物质;输入血浆置换液时,保证进出量平衡。第四,对溶血反应治疗处理时,要及时补充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把握好血容量和补液之间的关系,积极防治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

综上,针对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患者,应该根据临床症状特点积极治疗处理,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春梅,刘婷婷,汪曙燕,等.彩色血型警示卡在静脉输血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66.

[2] 陈方平,覃 西.血液检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05(14):130.

[3] 田 雪,田 力,孔玉洁,等.16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评估分级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4):371-374.

[4] 杨黎萍,王 慧.输血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6):3498-3499.

[5] 陈莉萍,韩 军,陈群蓉,等.浅谈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的输血处理[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3,12(6):70-70,18.

[6] 陈 红,刘宇敏.分析临床输血不规范行为的对策及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65.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与护理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诊治研究
试析犊牛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