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价值

2018-02-06 23:05洁阎树群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政治党从严治党

张 洁阎树群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习近平党建思想产生于中国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实践。时代和实践的需要给习近平党建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与能源。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党建思想致力于如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特色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宣判。习近平党建思想正是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前提下,遵循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结合政党治国理政的新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习近平党建思想遵循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符合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习近平党建思想遵循的基本价值导向。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物质财富显著增长。但同时,社会不公平问题、贪污腐化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日益凸显。之前,党的历史决议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已不能准确涵盖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新特征。面对这些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遵循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始终抓住“民生”这个根本,深入思考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最大的政治任务。其党建思想实现了社会矛盾理论与党的执政理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认为,矛盾的症结既应从社会客体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去揭示,也应从社会主体即人的需要、人的利益和人的发展方面去阐明[2](P421)。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总书记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无论是严惩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为不良政治生态退烧,还是深入基层,用心打造精准扶贫的“火车头”,总书记都只是准确反映和表达了人民的利益诉求与共同愿望,其党建思想正是以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作为根本动因而产生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反映了治国理政的新实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提出,是时代的产出,也是现实困境的呼唤。当前,党治国理政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各领域的矛盾仍然错综复杂。如何化解改革攻坚阶段阶层利益固化问题,如何避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如何持续稳固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与执政地位,都成为党治国理政必须破解的发展难题。正是对这些发展难题的清醒认识与稳妥应对,习近平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习近平深谙政党治国理政之道,对世界各国主要政党执政兴衰的经验教训有着清醒的认识,既能够准确研判党执政面临的形势与考验,又能根据自身研判作出科学的战略举措。“坚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勾勒出的政党治国理政的发展蓝图。有了蓝图,还需要付诸实际行动狠抓落实。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价值在于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点睛之笔,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保证其他三个全面的顺利推进,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宏伟蓝图不再是一种空泛的、抽象的图景。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到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从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一起抓,以刮骨疗毒、猛药去苛的决心推进反腐败斗争到制定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实现监察全覆盖,监督无死角。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从严治党理念转化成一系列新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保驾护航、开山辟路,体现了鲜明的实践性。

(三)习近平党建思想实现了党的建设指导方针的与时俱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进行了概括,其中,“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上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接“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总书记对我们党“从严治党”一贯方针的创新与强化。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总书记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十九大新党章,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总书记看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抓思想从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3];二是抓管党从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三是抓执纪从严,要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4];四是抓治吏从严,要求严格按照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从严管好用好领导干部;五是抓作风从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得花拳绣腿,不能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能单开会发文件,必须落到实处;六是抓反腐败从严,强调“老虎”露头就打,“苍蝇”乱飞就拍,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5](P123)。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贡献

科学的理论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的政党,也是一个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政党。“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产生于当代中国实践,又服务于当代中国实践的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管党治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行动指南与基本遵循,具有重大理论贡献。

(一)阐释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阐释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一方面,这一论断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表明二者是互为有无、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的前提、发展的力量、实现的保障。党的性质与宗旨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便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党在现阶段领导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讲,这种内在统一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只有在领导伟大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新问题、新挑战的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管党治党严紧实,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在面临重大政治风险挑战时不倒退变质。

另一方面,这一论断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了新的理论阐释。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日益发展壮大,逐渐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特别地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不满和恐慌,他们伺机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否定党的领导地位。故此,这一论断至少从三个方面对党的领导进行了理论阐释。第一,从战略高度对党的领导地位进行了概括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最终都可以从党的坚强领导中找到答案。第二,从哲学高度阐释了党领导的事业中最为本质的规定。本质是事物本身内在的、固有的属性。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而且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什么道路、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代表什么人的利益。第三,从原则高度对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作了科学的诠释。这一论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最新成果,能够解释苏联解体、东欧共产党政权崩溃的深层原因。这种诠释对于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中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二)明确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内在逻辑关系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革命战争年代,党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解决了在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政党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和平建设时期,党继续坚持思想建设,将崇高信仰看作党的强大精神支柱,要求全体党员在推动理论学习中确定理想信念,在增强党性修养中凸显理想信念,在为民服务中践行理想信念,有效保证了我们党始终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轨道上。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6]。延安时期,毛主席与黄炎培在窑洞就“历史周期律”问题促膝长谈。毛主席提到了“党内民主”、“人民监督政府”等事关现代民主制度建设的新路,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能持续走下去。之后出现的“文化大革命”,任意践踏国家民主与法制,与此不无关系。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出“制度建党”的问题,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7](P146),有效保证了党和国家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发展。

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继承中国共产党探索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8](P140)紧密结合,就是在管党治党过程中找到两者的内在结合点,使理想信念的内在约束性与党纪法规的外在规范性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产生叠加效应;同向、同时发力,就是在管党治党过程中加强统筹,克服“两张皮”现象,既要通过思想教育引领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筑牢制度治党的思想根基,又要通过制度规范党员的思想行为,为思想建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从实践上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是把两者紧密结合的成功范例。《准则》、《条例》既从思想层面提出要求,划定高标准,又从制度层面作出规定,强调守住底线,二者刚柔并济,同时同向发力,是指导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三)揭示了治党与治国的本质联系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9](P501)中国共产党既是政党治理的实施主体,也是治国理政的实施主体。全面从严治党是实施治国理政的必要前提,有效的治国理政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保障,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自觉省思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传统,深入探索治党与治国相统一的规律,以作风建设作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又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治国理政战略布局,揭示了治党与治国的本质联系。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在垄断暴力和税收权后还能对自己的思想和品格保持高要求,是政党治国理政的“长寿”之本。然而,“有硬权力者难以拥有软权力,有软权力者难以拥有硬权力。”[10](P30)执政党长期执政的特殊地位容易消磨执政集团的优良作风,脱离群众、迷恋财富,带来权力的扭曲和异化,腐败由此而生。这是不以任何政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国民党由最初的大权在握到最终不可逆转地走向腐败、苏联先亡党后亡国的悲剧、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惨痛教训都已证明这一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以一个政治家的敏锐和智慧,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紧依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有效避免了长期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遭遇严重的政治风险和挑战,成功克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严重问题,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政治保障。

(四)凸显了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实现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同时,突出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针对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复杂形势和严峻局面,针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上的各种考验和风险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方面,将长期沿用的“思想政治建设”区分为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凸显了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但以往都是将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放在一起来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11]加强政治建设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它致力于解决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遵循的是从“实践——理论”到“理论——实践”的认识路线,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创新。早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就很直观地描述了党内所暴露出来的政治性强、破坏力大的几个突出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无赖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12]这里所涉及的问题尽管表现的形态和程度不尽相同,但根本原因都在于党员干部政治上出了问题。可见,提出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政治认识的一种新高度、新境界。

另一方面,新增纪律建设,强调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纪律建设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贯彻“铁的纪律”的历史自觉,反复强调纪律严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时代加强纪律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这不仅构成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内容本身,而且展现了其思想背后的实践要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对犯错误的同志的一贯方针。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恢复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运用“四种形态”,让监督执纪分出层次、分出轻重,既能够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抓手,又能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增量、减少腐败存量。创新性地提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成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又一巨大政治成果。

三、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效扭转了一段时间以来管党不严、执纪不力的局面,兑现了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的庄严承诺,积极作用明显,现实意义重大。

(一)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成果与经验,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严重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3]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党建理念,以刮骨疗毒、猛药去苛的决心推进反腐败工作,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实践证明,党中央驰而不息推进反腐败斗争,不仅在国内取得显著成效,在国际反腐败合作方面也频出新招、狠招,取得丰硕成果。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02.5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83.3万件,谈话函询18.3万件次,立案38.3万件,处分33.8万人(其中党纪处分28.3万人)[14]。与此同时,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和追逃追脏方面,已先后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3587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701人,“百名红通人员”51人,追回赃款95.41亿元人民币。[15]十九大后,中纪委又三天连打两虎。鲁炜和刘强的落马更让我们相信,在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续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以不懈的努力、更好的成绩换取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二)改进了工作作风,党群关系明显改善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16]。从现实情况来看,确实存在部分党员工作作风奢靡飘虚、贪图享乐,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关系。为此,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制定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带头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严肃整治“四风”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响应中央号召,认真对照检查,深入查摆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升级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7](P550)。一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通过奋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党员干部来实现;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活跃在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其工作作风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党的看法与评判,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指引下,各级党委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坚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关键工作抓常、抓细、抓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基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广泛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党群关系明显改善。

(三)赢得了民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稳固

“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18]习近平党建思想遵循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即党的执政权力由人民赋予,党的执政能力由人民评判,党的执政成效由人民检验。人民群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力量支撑和重要基础,只有始终遵循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才能稳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从中央深入开展的几十轮巡视反馈的结果来看,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一个是脱离群众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规避政党脱离群众的重大政治风险,才能稳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基于此,生长在革命家庭,又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习近平始终心系基层百姓,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求从多角度找准致贫原因、从多维度开展脱贫攻坚,要求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问题,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逐渐形成了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精准扶贫工作收效显著,赢得了民心,理顺了民意,坚定了民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稳固。

总之,在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对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不止步,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创新便不能停歇。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形成的党建科学理论体系,也必将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猜你喜欢
理政治党从严治党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신시대
渔歌子·治党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