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抓住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期待,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正确认识新矛盾是开创新事业的前提,对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自始至终存在着各个矛盾,但由于各个矛盾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毛泽东同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集中体现在其著作《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中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变化。”也就是说,事物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特征。社会条件变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随之发生转变。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客观变化,及时准确地作出了关于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巨大政治智慧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并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十分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和政治优势。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紧紧抓住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主要矛盾,从大局出发,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无疑,这一判断在当时正确的。但是,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不断发展,八大确立的这一科学判断没能得到认真贯彻,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遭受到了巨大的挫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党和国家的事业逐步走向了正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确认了这一提法,并把它写入了党章,一直沿用了下来。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结构性的深刻变革。这样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因此,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重新作出判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近7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中国社会已经基本上告别了贫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其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更广泛的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由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构成的。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自然会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对除物质之外的其它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更加渴望民主、更加重视政治参与、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更加注重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最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从“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也昭示着我国社会有了明显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起来以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不平衡、行业不平衡、领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分配不平衡等方面。如: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城乡统筹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加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程度还不够高。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意味着我国面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提升。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还表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解决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更好地推进工作,推动发展。
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要破解这一难题,十九大为我们开出了药方。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一要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切实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寻找新的战略支撑点,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二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为广大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以深度举措攻克深度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四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成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
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才能制定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才能精准把握矛盾和发展的关键,取得真正的成果。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意味着我国将要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建设,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处理好“供”与“求”的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的是“需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紧扣的是“供给”。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需要、新的期待。物质文化满足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新的需要、新的期待又随之而生。这就要求我们提高供给质量,提质升级存量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符合人民需要的社会产品,实现更高水平和高更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二是坚持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中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但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改革以人民为中心,更要依靠人民,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把握和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治安等工作,激发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更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表述是非常科学和适合的,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把握。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变与不变的关系。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记住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这两个“没有变”,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稳居世界第二,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生产力仍然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但一些高端制成品、高科技产品和设备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进口;我国虽已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农业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还不高,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长期坚持。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清醒和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