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意蕴

2018-02-06 16:24赵明芳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民性总书记时代

赵明芳

(中共中央党校 图书馆,北京 100091)

“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1]。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性进行的科学界定。这一人民性成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所在,也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思想光辉。

一、价值方面的人民性: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其人民至上的价值思想,诸如“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3],“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5]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价值思想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人民利益。保障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切政治主张的根本所在。保障人民利益,不仅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艰辛探索,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所系、使命所在、命运所连、价值所求。二是实现贯穿人民主体观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尊重人民的历史和社会主体地位,即要实现以人民幸福为依归的发展。一方面,中国梦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参与,需要一切阶层、群体和社会组织充分释放创造能力,需要最大程度地去激发、凝聚中国梦实现的人民力量。另一方面,中国梦是为了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是要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公平的教育资源、更可靠的民生保障、更稳定的社会工作、更满意的个人收入、更舒适的发展条件、更健全的医疗服务、更优美的生存环境、更公正的民主法治等。三是坚持最大公约数原则。现阶段,最能体现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一个表述方式,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核的最深层。

二、执政方面的人民性:责任重于泰山

“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6]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执政方面人民性特质的集中反映。习近平在2014年2月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表示,国家领导人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其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线思维。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为何建党和为谁建党”。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7]二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贯主张。立党为公,就是要心系国家安危和民族命运,以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为己任;执政为民,就是要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忌在工作中谋一己之私、图一时之便。其实,早在2009年中央党校的秋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张就被写入了《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之中。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又一次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到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表明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三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执政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的分量是最重的。在农村和基层的历练,使他真正了解到了老百姓的疾苦,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1968年,当时年仅16岁的习近平来陕北农村插队,担任过大队支部书记;后来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于1979年被分配到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可是就在1982年,他却主动放弃了这么优越的工作条件和机会,来到河北正定县工作,并先后担任了县委副书记、书记职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人生成长经历和人生阅历,使他直接接触过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个体户等各阶层人民,也了解了很多中国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和困难户的真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执政方面的人民性,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运用,更是科学执政方法的生动反映,应当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执政实践中不断融会贯通。

三、党建方面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一致

始终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建方面创造性地继承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并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建工作只有坚持人民性、以人民性为指导,才能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才能讲说好中国的故事,才能发出中国的声音,才能解决中国的事情。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民主体意识贯穿于党建工作的整个过程。其实人民主体意识就是立场问题,归根结底是要把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按人民意愿和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工作,是领导干部应该树立的正确政绩观。他还强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二是突出强调人民既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要始终体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举为总书记后,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9]这种人民观、人民情怀和为人民担当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人民性。三是坚持人民是不断提高党建质量的动力来源。坚持人民是不断提高党建质量的动力来源,就是要将人民是社会主人、人民是真正英雄的政治信念体现在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同时还要将人民需求和意愿及时上升为全党统一的意志和正确的主张,再进一步将这种意志和主张贯彻和落实到为人民的实践活动之中;要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坚持和贯彻好群众路线,不断提高我们党组织和动员人民的水平与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性和人民性一致”观,既是指导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满足不断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客观现实。

四、发展方面的人民性:成果人人共享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思想是习近平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方面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层次越高、水平越高,就越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进而更有效地体现发展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即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突出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中国建设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我党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和价值尺度,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三是强调发展的关联性。坚持“一个都不能少”[10]原则,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强调发展有机整体特性。诸如在创新发展方面,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强调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协调发展方面,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公平,突出强调补齐农村、西部相对落后的短板;在绿色发展方面,为了给人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发展环境,则注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开放发展方面,是为了让人们在面对世界发展机遇和挑战时,能够主动获得更大发展机会,在更大范围内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在共享发展方面,可以使发展获得深厚伟力,也更加凸显了习近平发展思想的人民性特质。把握好新时代发展思想的人民性,就要把践行发展思想的过程作为不断提高增进人民福祉能力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的过程,要着力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让全体人民都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改革方面的人民性:依靠人民力量

人民自始至终都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归根到底要靠全体人民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11]概括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改革思想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依靠人民不断推动改革走向纵深。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且艰、复杂且难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总结和推广好人民在改革实践中的科学思路、丰富经验和有效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发挥好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不断拓宽渠道来创新和完善人民参与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进而达到以点带面的良好改革效果。二是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只要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该改的就坚定不移地改。三是提出改革评价新标准。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的具体措施和取得成果制定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不仅是推进我国当前改革进程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此,习近平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12]。

六、法治方面的人民性:以民为本、立法为民

以民为本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坚持的政治基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方面人民性的集中反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总书记立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思想。这一思想要求法治必须能够反映人民意愿和得到人民认可。概括来说,法治思想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各阶段、各方面都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诸如在立法方面,要完善民主立法机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使立法充分体现民意,进而推进民主立法进程;在执法方面,要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1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而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在司法方面,要坚持公正司法,“要深入推进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14],进而推进司法改革进程;在守法方面,要深入宣传和教育,使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既能保障自身权利,也是务必不能违反的行为规范,进而推进全民守法进程。二是着力保障人民根本权益。这就要求法律及其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始终把反映人民愿望与体现人民利益、维护人民权益统一起来,保证人民在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同时,还能承担起法律范围内应尽的义务。三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法治的方式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成为忠实的社会主义法治崇尚者和自觉的践行者、坚定的捍卫者,实现当家作主。

七、外交方面的人民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15],是新时代外交思想人民性的最大反映。在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中,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了对不同类型国家元首外交的全覆盖,推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外交思想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立足于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我国发展外交关系始终坚持面向各国人民、服务各国人民,围绕各国民生做文章,办实事。以中哈外交关系的发展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生动讲述了奉献“熊猫血”的鲁斯兰等两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感人故事,不仅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拉进了两国人民心灵距离。二是夯实“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16]信念。面对当前世界局势中的一系列全球性挑战,诸如:经济复苏乏力、难民危机、反恐乱局等,习近平主总书记注重以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根本,综合施策,给出中国方案。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呈现整体发力态势,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保障了“一带一路”稳健推进。三是以历史为鉴,以长远为重。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以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和平基因,呼吁国际社会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增加了中国倡议和中国思想说服力的历史纵深感和道义感,使习近平总书记在权衡一些志在长远的规划可能会影响到眼前利益的难题时,给出的答案永远是以长远为重。

八、国防方面的人民性:融合军民关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鲜明回答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防方面体现着浓厚的人民性特征。在会见第二炮兵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出,军队要永葆人民性质和本色。“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17]等。其国防思想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和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而这也成为了当前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根本引领,是国防思想人民性的时代体现。二是加强人民军队的改革和创新。创新是我们打造世界一流人民军队的核心竞争力和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加速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既是靠改革创新走到现在,也要靠改革创新赢得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部署,体现了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的战略考量。这对把我国军队建设模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上来,加快其向质量效能和科技密集型人民军队转变,具有重大深远的引导意义。那么,要想实现我国强军目标,努力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就必须要正确把握世界军事革命发展的时代趋势,与时俱进地推动军事改革,全面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各方面创新。三是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18]。在国家战略高度,把“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19]纳入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性体现在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今后一个时期融合发展军民关系,拓展军民融合范围,创新军民融合形式,提升军民融合水平,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有力格局。

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词,如以人民为中心、民心、人民立场、群众获得感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和重点强调的话语。而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原则。这种人民情怀、人民哲学,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也生动地勾绘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标、路线图。

猜你喜欢
人民性总书记时代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