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吴凌云 通讯员/陈磊
A 胡陈乡梅山村党支部书记 蒋善斌
“最干净的村,没有之一”
车行梅山村,长约2公里的村道,平坦整洁,不禁感叹:“这里真干净!”一旁同行的当地人补充道:“而且这是村里的常态!”
二十年前的梅山有一段民谣:“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女不嫁梅山人。”二十多年来,蒋善斌怀揣着一份发展梅山的执着,带领村班子四处奔走争取项目,到处争取建设资金,在各种创建活动中抢先进、争荣誉,在他担任村书记的25年,梅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是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当问起蒋善斌这些年为村里做了些什么,他的回答简单中充满自信:“就干了一件事——环境整治。我觉得梅山是全宁海最干净的村,没有之一。”
梅山变美了,又开始在垃圾分类上先走一步。胡陈乡作为宁海县的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党员责任意识,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每个村民做村庄保洁的践行者。
“其实,早在2016年,我们村就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但因村民接受程度差、奖惩机制缺乏等问题,阻力重重。”蒋善斌说。2017年以来,该村依托党员联户全覆盖行动,深入开展“党员+农户”的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机制,让党员分头到亲戚、朋友、邻居家做动员。
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一名村监督员以及若干个村民代表,这样细分到户的“3+N”管理机制,没多久就“治”出了成效。“对村民来说,把地打扫干净容易,但是把垃圾正确分类确是件麻烦事。而我们村干部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让习惯成自然。”蒋善斌说,“今早我带队对全村165户人家进行了抽查,结果非常理想,绝大多数农户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只有一家分错了类。”
B 力洋镇海楼渔村党支部书记 俞益曹
“唯有攻坚,唯有实干”
一座海头桥,隔开了两个村。
东侧是海头村,环境整治后的小村庄走上了“美丽经济”新道路,成了美丽乡村建设新标杆。
西侧是海楼渔村,村庄面貌20年如一日,就连主干道也是一排排违法建筑,不忍直视。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村子却始终“脏乱差”。
采访伊始,俞益曹指着公示栏中自己的照片说:“现在比刚当上村书记那会儿,瘦了十多斤。”没错,眼前这位晒得黝黑的中年男子,跟照片上判若两人。2017年初,新一届村社换届正式启动,1973年出生的俞益曹当选成为新一届海楼渔村党支部书记。
干部说,利益关系太复杂,跳出来干点事,是不是就会得罪人?村民说,干部求稳保太平,村里发展没动静,凭什么支持村里事?——俞益曹很清楚,日积月累的小问题、干群之间的小情绪,已经冻住了村庄发展的好前程。
如何破冰,打开僵局?唯有攻坚,唯有实干。一连几个月,俞益曹天天在现场盯项目、看进度,村庄一点一滴的变化让他感到欣慰而满足。
仅仅两个月,尘土飞扬的沙场终于搬走了,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原址成了农村文化礼堂边的长廊和广场;沿线10多户村民的违法建筑被拆除;主干道拓宽,村里向七八户村民租来五六亩土地,补种绿化,提升村庄“颜值”……
“这样的高效率,说实话,我们也没有想到。”力洋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队伍过硬就是农村发展的战斗力,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海楼渔村正是靠着选优配强的新班子,一举改变了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干部履职能力偏弱和重点工程推进不力等问题,补上了宁海“城乡和美”精品线上的“短板”。
C 前童镇鹿山村党支部书记 柴小娟
“游客住的是民宿,体验的是浓浓的乡愁”
“酒店位置很方便,老板很客气的,房间有闹中取静的感觉。”这是携程网上游客对前童古镇“书院阁客栈”的最新点评。客栈的主人就是柴小娟,她也是前童最早一批响应“发展民宿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领头人之一。
几年前,在大家对“民宿”这个概念还不怎么熟悉的时候,柴小娟便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带头示范创建民宿。作为土生土长的古镇人,她熟悉这里的文化渊源、人文典故,与爱人一起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自家民宿的设计中,“游客住的是民宿,体验的是浓浓的乡愁”。眼前这个瘦弱清丽的当家人,从当村妇女主任开始,参与村庄管理建设的20多个年头来,她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一步一步见证着鹿山村的美丽蝶变,也见证着古镇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兴起,前童古镇作为旅游乡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发展旅游产业,美丽鹿山建设、古镇入口酒店、古镇入口步行街等重点项目火热规划中,项目大部分在鹿山村区域内,前期的土地征收、政策处理等工作都需要她这个书记带头推进,她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凭借在村里的好口碑、好威望,解决了不少难题。从游客中心到古镇牌楼入口,要穿过鹿山村,经过一条长长的天水路,路两旁整齐平整的建筑,显眼浓郁的党建墙体彩绘,鹿山村红色长廊等一切变化都凝结着柴小娟的心血。如今,在她的带动下,古镇里一批精品民宿兴起,农家乐、“饮食制作”体验店等陆续开张,人气渐旺。
●手记
点燃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过去一年间,宁海县累计赢得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等省级以上荣誉20多个,成功举办全国和省市现场会10余个。
在宁海,乡村振兴靠什么?靠人,这其中就包括村书记,点燃他们就能够点燃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蒋善斌、俞益曹、柴小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村书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金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责任——乡村振兴。
近年来,宁海县实施“金雁培育”工程,选优育强“锋领雁阵”。建强头雁队伍,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锋领头雁20条”举措,着力持续提升村班子整体战斗力。分类开展书记示范班、主任培训班、学历提升班等主体班次,推进村干部全员轮训,强化绩效考评管理,提振“争、拼、抢”激情和美丽乡村建设能力。完善“群雁争先”机制,建立“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机制,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标准化体系,以“乡村振兴支部大会战”形式落实项目竞赛、排位争星制度,树立实干导向。实施“能人返乡”工程,搭建乡贤议事会,充分发挥乡贤在推动乡村建设、招商引资、招才借智的作用,激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助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