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荣
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随着河流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在河流治理中越来越注重生态修复方式的应用,在确保河流的航运、灌溉、发电、供水和旅游等功能可以正常发挥时,重视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运用生态修复方式开展河流的治理工作,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治理,即根据河流的实际状况,按照科学的方式调整水流位置、改善河道条件,从而保证河流正常功能的发挥。现阶段河道治理大多采用重力式挡墙治理,比如浆砌石、混凝土挡墙、三面光形式,重力式挡墙治理破坏了河流的天然美景,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与亲水性下降,阻碍了水体与陆地物质生态交换,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导致河流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植被的破坏,造成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水土流失、河流供水功能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当运用生态修复方式对河流进行治理,在治理的同时注重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避免因河流生态破坏导致的各类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充分发挥河流功能是进行河道治理的主要目标。采用生态修复方式进行河道治理,不仅不影响河流正常功能的发挥,更对河流基本功能的发挥具有积极作用。
1.2.1 加强河流灌溉功能
传统治理方式不能对河流水量进行生态化调节,而生态化治理可以进行水量的调节,不仅能够保证河流丰水期的灌溉功能,也使得河流枯水期的灌溉功能得以实现。
1.2.2 加强河流防洪防涝功能
传统治理方式以重力式挡墙治理为主,导致河流蓄洪、排洪能力下降。生态化治理注重对河流周围植被的保护,使得河流调节能力增强,蓄洪能力增加,减少洪水灾害[2]。
1.3.1 生态治理原则
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河流生态已经遭到破坏时,通过增加植被的种植,或者建造河岸,对河流的生态系统进行人工修复。
1.3.2 符合区域规划原则
根据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城镇生态环境特点对河流生态化治理。治理河流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应当考虑河流正常功能的发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河流治理工作不仅要考虑城镇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还应当符合城镇发展的基本规划;城镇区域河段的生态治理还应综合考虑岸坡稳定、城镇河岸景观提升要求、植物造景效果因素等,合理选用植物物种,制定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治理方案,从而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1.3.3 远近结合原则
长期性是河流治理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做好河流治理工作,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利益,使其惠及子孙后代。
1.3.4 人水和谐原则
针对少数民族较多地方,许多民族都与水都有不解之缘。工程设计中宜尽量保留现有亲水通道,并结合实际设置亲水设施,搭建人水和谐的空间和平台,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水;尊重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名族风俗,为当地人民群众开展与水有关的活动保留合理的水域空间。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河岸的修建大多数采用混凝土和浆砌石结构,尽管增加了河岸稳定性,却不利于河流在洪水来临时的改道,降低了河流的防洪排涝能力。此外,在进行天然河道的治理时,保持河道蜿蜒性是生态化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弯曲的河道使得河水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流速,流速的多样性对生物的多样性十分有利。在河道的形态方面,可以采用以下的生态化修复方式进行:
2.1.1 保持河道的连续性
清除多余的拦河坝,改造落差较大的断面,将其修建成缓坡形状。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类,可以进行不同水道的设置。
2.1.2 保持水体流动的多样性
保留河道原本的自然形态,或者利用人工植石的方式,营造深浅不同的河底,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1) 改造硬质河床,营造生态型护坡。将河床之前覆盖的硬质材料进行清理,呈现河床自然状态。
(2) 在河流护坡的上部分采取相应的绿化措施,种植灌木、矮乔木等(但须注意:尽量选取适宜当地物种,不宜选用外来物种);不仅可以维护河流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方便人们在此休闲娱乐。
(1) 缓冲带的设置需要足够的宽度。在河流治理过程中,需要在河岸两边为缓冲带留有足够的位置,只有这样,在洪水来临之际缓冲带才能充分发挥分洪作用,减少洪水冲击带来的河流压力。此外,缓冲带大多以湿地、河谷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也有利于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2) 利用生物重建技术进行生物物种的引进、选育、保护,优化种群、群落结构。利用河岸缓冲技术进行土壤恢复、护坡修建和水土保持。
在进行植被景观的修复时,需要根据河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采用本土植物物种,重视植被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不能仅仅以覆盖率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改善河流整体生态环境,形成优良的、完整的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河流开发与治理工作上,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为基础,摒弃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治理模式,充分运用生态修复方式对河流进行治理。河流生态治理涉及多方面学科内容,在治理方案的制定上也应当充分考虑多方因素,加强河道景观设计,发展生态护坡技术和水质生态修复技术。做好河流生态修复宣传工作,使得生态修复理念深入人心,以此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创造城镇优美的河流景观,推动低碳社会的建设和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覃瓘淞.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 城市建筑,2014(2):325.
[2] 龙志军.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4):80-81.
[3] 云南省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初步设计指导意见[R],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