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朱永华
过去我们对于“诚信做人”的理解,往往仅局限于道德上的模糊评判,而且出于个人价值观的不同,往往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今,通过《意见》的实施,让“守信用”成为社会每个人一生的座右铭,并切实感受到守信用走遍天下,失信用寸步难行。
近日,国家发改委、民航局、铁路总公司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相关意见,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从那天开始,不听劝阻在动车上抽烟,也可能会被限制乘火车180天。
在现实生活中,信用缺失给社会带来的伤害甚至破坏不仅非常普遍,也最令人困扰和头疼,逃避债务、借钱不还“玩失踪”,冒用优惠(待)身份证件、使用伪造或无效优惠(待)身份证件购票乘车,持伪造、过期等无效车票或冒用挂失补车票乘车,无票乘车、越站(席)乘车等等弄虚作假行为,因为够不上刑事追究,行政处罚的又难以产生威慑和持续效力,使得一些失信责任人“屡罚屡犯”,根本不拿个人信用当回事,见便宜就上。以至于造成整个社会陷入“信用危机”,“不和陌生人说话”也就成了很多人信奉的处世准则。
虽然各地对于信用缺失的处罚也是频频出招,比如普遍采用的“黑名单”措施,但因为缺少“全国一盘棋”,所发挥出的威慑力也十分有限,很难完全做到“一朝失信处处受限”,而这次由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相关实施意见,不仅对“黑名单”处罚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对失信责任人统一了惩戒标准,更关键的是形成了全国“一张网”,无论责任人在全国任何地方出现了规定中的失信行为,都将被纳入这一征信系统,这也意味着真正的“一朝失信处处受限”将在整个社会全面启动。
对于时下的很多人来说,“你这人不讲信用”,或只是一句道德表达乃至朋友之间的戏言与调侃,并不会给对方带来实质性的影响,然从今年5月1日之后,无论贪图小便宜持他人残疾证、学生证购买半价火车票,还是禁烟场所吸烟,乱丢垃圾不遵守公共文明等“不拘小节”,在受到行政的处罚的同时,都可能会给自己的个人征信抹上“污点”,而这个“污点”还不能轻易擦去,比如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应予以行政处罚的,各铁路运输企业都将限制其购买车票,有效期为180天,也就是说半年之内再无法乘火车出行,这在时下的“流动社会”,无疑具有很强的威慑力。
根据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纳入征信系统惩戒的相关行为可谓“包罗万象”,不仅涵盖了“陆海空”客运的方方面面,包括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领域中存在的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拖欠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到期债务,以及证券、期货领域的罚没款逾期未缴纳,特别是为社会所痛恨的“老赖”行为等等,都尽数归于失信范畴,任何一项失信,都可能让责任人“寸步难行”。
过去我们对于“诚信做人”的理解,往往仅局限于道德上的模糊评判,而且出于个人价值观的不同,往往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不少人的眼中,占个人的便宜是失信,对国家和集体的财物则是“不占白不占”,并不认为占国家和集体“便宜”和违反公共道德、扰乱公众秩序等也是很严重的失信行为。因此,在距《意见》正式实施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应当加大对树立个人征信价值认同的广泛宣传和普及,通过舆论传播营造出浓郁的社会征信氛围和良好的落地环境,通过《意见》的实施,让“守信用”成为社会每个人一生的座右铭,并切实感受到守信用走遍天下,失信用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