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2018-02-05 21:40钱毅吴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6期

钱毅 吴建华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的侧貌改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氏II类1分类下颌后缩儿童23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行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儿相关的颜面美学指标变化。结果:经过矫治后,患儿的侧貌方面出现明显变化,经过治疗后患儿的SNA角79.05°、SNB角75.13°、ANB角4.11°、Z角63.47°、H角20.24°、上唇长:下唇长0.52、下唇-E线距1.76mm、颏颈角125.80°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Z角57.25°、H角24.36°、上唇长/下唇长0.61、下唇-E线距2.85mm、颏颈角121.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颜面美学,并促使患者的颜面能够趋于协调、自然。

[关键词]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儿童下颌后缩;颜面美学变化;功能矫治

[中图分类号]R78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6-0115-03

正畸患者面部协调以及平衡的外貌是正畸医师治疗的目的之一,正畸治疗的好坏将对面部侧貌产生影响,这一点已经逐渐为正畸界及患者所重视。而青少年时期的小下颌畸形是临床常见疾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下颌功能发挥,导致儿童在心理和身体方面产生极大的痛苦。下颌后缩儿童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儿童骨骼发育完全后,影响患者的发育和生活,过去,笔者通过传统的Twin Block(TB)矫治器诱导下颌前置,将下颌位置改变而产生的肌力传递至上颌,抑制上颌向前生长;近年来,国内的沈刚团队对TB矫治器进行了深入大量研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矢向引导型互阻式矫形技术(sagittal guidance Twin blockappliance,SGTB),主要表现为SGTB的科学化、精准化及装置形式的独特化。和传统TB矫治器相比,改良活动式SGTB矫治器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在矫治器结构上,上半部分在腭部基托中间设置螺旋扩弓器,在水平方向上扩展和刺激腭中缝的生长,有利于下颌顺着上颌的牙引顺势向前移动,通过反复扩缩腭中缝以此达到刺激作用,促其生长;其次,是适应证方面,颌面部生长发育比较活跃的患者,上颌骨牙性前突伴有下颌后缩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有利于矫治器发挥作用;最后,在矫形疗效方面,具有颌骨效应、牙槽效应和面型效应。本文依据SGTB采用改良的TB矫治器在患者的生长发育高峰及其前期进行矫治,进而改善患者的侧面美观,探究改良TB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的颜面美学变化的价值,为临床上进一步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6年2月于笔者科室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或者2分类的下颌后缩患者,均角或者低角,双侧第一磨牙和尖牙的咬合关系均为远中关系,覆盖超过5mm,符合前述标准的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展开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颜面美学指标值,采用自身颜面美学指标值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儿童15例,女性儿童18例,年龄9.5~15.5岁,平均年龄为(10.25±0.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诊断标准,且所有患儿均属于发育的高峰期或是发育高峰前期。治疗前后患儿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采用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发育高峰期及高峰前期的儿童进行矫治。首先,对研究对象的头颅侧位片的x线片进行定点,并展开扫描和测量。在进行的头颅侧位片定点时,可以采用透明的硫酸纸展开,记录治疗前颜面美学指标值。然后,根据患者下颌后缩的基本情况,科学地展开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功能矫治疗程为10~12个月,促使患者的上下后牙基本替换完成后。治療后记录存模,对患者的颜面进行照相,对儿童的头颅侧位进行X线摄像,并对其进行定点、测量患儿的颜面美学指标,其具体的颜面美学指标有,SNA、SNB、ANB、Z角、H角、上唇长:下唇长、下唇E线距、颏颈角,其中Z角是通过软组织颏前点和上下唇突点做切线,该切线与眼耳平面的交角;H角是上唇突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与软组织面平面的交角;颏颈角是颏下切线与颈切线的交角。

1.3观察指标:比较分析应用改良TB功能矫治器应用后,患者的颜面美学变化中的SNA、SNB、ANB、Z角、H角、上唇长/下唇长、下唇E线距,判断患者的侧貌改善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利用SPSS 20.0,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s)进行表示,P<0.05说明相关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矫治后,患者的面部以及侧貌美方面出现显著变化,治疗后患者的SNA角79.05°、SNB角75.13°、ANB角4.11°、Z角63.47°、H角20.24°、上唇长/下唇长0.52、下唇E线距1.76mm、侧面角165.80°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SNA角80.02°、SNB角73.11°、ANB角7.15°、Z角57.25°、H角24.36°、上唇长:下唇长0.61、下唇E线距2.85mm、颏颈角1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侧貌变化显著,并逐步达到正常值,见表1。

3典型病例

患者,男,15.5岁,要求矫治内倾型深覆黯,矫治设计为:双期矫治,先排齐上颌前牙,然后利用改良TB矫治器导下颌前伸,一期疗程为11个月。矫治结果显示下颌前伸到浅覆盖、浅覆胎,磨牙区开(牙+合),即将进入二期矫治(图1~2)。

4讨论

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尤其是面下1/3的形态是人们评价错(牙+合)畸形患者颜面外形的直观感受,不美观的侧貌轮廓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患者要求治疗的愿望强烈,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小下颌畸形是临床先天性或是发育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下颌发育不够全面或是先天性缺失下前牙,属于下颌后退的错(牙+合)畸形。而且,长期下颌后缩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必然会对患者今后的工作、学习甚至在心理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下颌后缩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患者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和高峰前期,是实现功能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的最佳时期,完成对患者颜面美学变化进行改善,借由功能矫治器能够对患者的下颌骨、软组织等向着有利的趋势发展,促使患者的面容能够趋近于正常。endprint

Z角的测量具有能够对患者的颜面美学变化进行良好表达。成人的Z角在80°左右,对儿童z角矫治时,需要将Z角控制在78°左右,进而促使患者能够达到最佳的颜面美学效果;H角,与患者的施骨突度有着相关联的,且H角增大,患者的突度也随之增大,而且,在进行矫治过程中,11~13岁儿童控制在7°~14°较为合理,使得突度较为柔和;上唇长:下唇长,矫治时,控制上唇长:下唇长=1:2;下唇-E线距,儿童的下唇-E距离处,控制下唇稍微前于上唇。以上各项指标均反应在应用改良TB矫治器以后患者侧貌所发生的变化,术后上前牙恢复到正常的唇倾度和轴倾度,通过腭中缝的扩展解除了上前牙对下颌发育的限制,為下一步实施固定矫治创造条件。

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具有很多优势,比如不依赖患者的合作、可以持续24h发挥作用、制作工艺方面相对简单等特点,在临床应用广泛。颢下颌关节的局部改建变化表明,下颌被矫治器被动前伸位置以后,髁突及关节窝在组织学上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在接触部位的软骨内有成骨的生物机制,从而形成新的关节盘和关节窝的关系,以此来适应下颌被前伸以后的位置关系,所以,改良的TB的矫形作用并不是增加下颌骨的长度,而是下颌骨位置改变的适应关系。其次,下颌骨位置关系改变以后诱发面部相应肌力的改变,通过相互力量变化传递到上颌,使上颌往后移动或者是抑制其往前发展,相对于传统的TB矫治器,对上颌的后抑作用具有很大优势。最后,在磨牙关系的稳定上,通过在上颌后移及下颌前置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磨牙关系的中性,磨牙和尖牙的中性关系有利于咬合及关节的稳定。

通过咬合上下分离的(牙+合)垫斜面互相接触、滑动,使下颌功能性前移,并改变牙列所受(牙+合)力方向,调整颌骨间及牙列间的关系。经过10~12个月的治疗,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够对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症状很好改善,进一步推动患者的康复与颜面美观,治疗过程中,在重视治疗时间的同时,合理地控制矫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探究分析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的颜面美学变化,得到治疗后患者的z角63.47°、H角20.24°、上唇长/下唇K0.52、下唇-E线距1.76mm、颏颈角125.80°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Z角57.25°、H角24.36°、上唇长/下唇长0.61、下唇-E线距2.85mm、侧面角161.35°,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的儿童患者,其颜面美学发生明显变化,颜面美学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和最佳值,面容更加趋近于柔和与美观,疗效较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此种功能矫治器矫治结果的远期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长期观察。

[收稿日期]2017-04-19

[修回日期]2017-05-20

编辑/李阳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