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茶马古道的保护现状及其价值

2018-02-05 04:43杨庆武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保护现状价值

杨庆武

【摘 要】宁洱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不改变、不损坏文物古迹为前提,对县境内五段茶马古道路段遗址进行道路清理。这对保护茶马古道遗址,更好地展示茶马古道沿途各民族独特的文明文化,让绿水青山承载古老的文明,有着特殊的价值。

【关键词】宁洱茶马古道;保护现状;价值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宁洱县),隶属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为滇南要冲,与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镇沅五个区(县)山水相连,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辖7乡2镇,总人口18.6万人,居住着汉、哈尼、彝、傣、回、拉祜、白等1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

宁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周时,属产里地。秦属西南夷地。西汉为哀牢地,东汉、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隋属濮部。唐南诏国为步日赕,属银生节度。宋大理国为威楚府步日部。元置普日思摩甸长官司,属元江路。

明洪武十六年(1383),普日思么甸长官司属车里军民府,改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

清雍正初年,云南总督鄂尔泰以此地为边关要塞和经济文化中心为理由,上书朝廷,申请成立府,获准。1729年9月17日,普洱府正式成立,管辖滇西南思茅、江内之普滕、整董、猛乌、乌得、六大茶山和他郎厅、威远厅等地。

自清雍正七年(1729)以后,宁洱先后为普洱府、迤南道、滇南道、普洱道及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云南省第一、四、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9年3月10日宁洱解放,5月10日成立宁洱县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5月改为宁洱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1日宁洱县改为普洱县。1949年8月至1955年,为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宁洱(普洱)区行政专员公署驻地。1985年12月15日撤销普洱县,建立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07年4月撤销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建立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宁洱地处云南普洱腹地,地跨北回归线,南临东南亚周边国家,昆曼国际大通道与弥宁公路、景宁公路在宁洱交汇,是连接内地和边地以及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要道。宁洱作为古普洱府所在地,特殊的区位优势使这里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普洱茶的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故有“茶之源,道之始”的美誉。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宁洱茶马古道始于唐代,盛于清代,重点分布在同心镇、宁洱镇、磨黑镇、德化镇。以宁洱县为起点,呈放射状分布有5条茶马古道:

(1)從宁洱经宁洱镇谦岗风雨桥,过景谷—镇沅—景东—南涧—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到达西藏的藏马大道。

(2)由宁洱经磨黑镇孔雀屏,过墨江—元江—玉溪—昆明—曲靖—到北京的官马大道。

(3)从宁洱经同心镇石膏井村、勐先镇,过江城县(也可由江城县至勐腊易武),入越南莱州再转至香港和东南亚等地的茶马大道。

(4)从宁洱经过同心镇那柯里、思茅区,到景洪、勐腊(可出缅甸老挝)、勐海、打洛,至缅甸各地的茶马大道。

(5)宁洱经德化石丫坡,过澜沧,到孟连出缅甸的茶马大道。

这5条茶马古道完美地承担起中国西南大地上对外经济、文化、商贸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任,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它们既是西南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1 宁洱茶马古道保护的现状

宁洱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马古道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05年将“茶马古道茶庵塘路段遗址”、“ 茶马古道孔雀屏路段遗址”、“茶马古道那柯里路段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了标志说明牌,进行了保护。经逐级申报,于2013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资金不足,保护与开发的规模较小,难以全面重现茶马古道的全貌。主要表现在:一是局部地段由于山洪等自然灾害,路基崩塌,已不能通行。二是大部地段由于古道两侧植被茂盛,树枝拦道,通行困难。

因此,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决定委托宁洱县文物管理所,进行宁洱县境内5段茶马古道道路清理工作。

1.1 同心那柯里路段遗址

那柯里段遗址位于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昆洛公路539公里碑左侧。清道光三十六年官府拨款、民间集资用人工打制条石和砾石铺就而成,宁洱境内长约30公里,现保存较完好的有4.377公里。该茶马古道从那柯里往北途经烂泥坝—头道河—大桥—塘房—白坟—龙箐—曼丹—南门口到达宁洱县城。

1.2 磨黑孔雀屏路段遗址

磨黑孔雀屏段茶马古道遗址位于磨黑镇政府东北方向4公里处,自南向北延伸在群山之中,是清代茶马古道贸易兴盛时期所建,该段古道全长27公里,其中保存完整的7公里;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9.5公里;古道由石灰石、砾石等石材铺就而成,目前保存较好的路段上还有马帮蹄印依稀可见,由于年代久远,有的路段的石铺路面已经被损坏,但是古道主体保存较好,仍能通行。该茶马古道从孔雀屏往北途经芭蕉林—把边村—江西村连接墨江县。

1.3 茶庵塘段遗址

茶庵塘段遗址位于宁洱镇民主村石灰窑村民小组,现在的石铺路面建于清代茶马贸易兴盛时期。全长12公里,用石灰石、砾石铺就,自南向北延伸至芭蕉林、把边、通关等方向,是当时茶马古道中的主要路段之一,对研究茶马古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茶庵塘段茶马古道是宁洱至昆明的官马大道中保存较完好的一段,约铺建于清嘉庆十七年至道光三年(1812年—1824年),茶庵塘历史上是古代普洱至昆明的驿站,设有接官厅、接官坊、茶馆、庙堂、马店(接官厅、接官坊已修复)。茶庵塘为元明时期重要的关哨汛塘之一,清光绪年间,官府曾在茶庵塘设兵五名驻守。因茶庵坡陡山高,峰危路险,古人形容只有鸟儿才能飞过,故又称“茶庵鸟道”。该段茶马古道周边植被保护较好,古道上的山石经马帮长期践踏留下了众多深深的马蹄印,走在古道上,令人体会到“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意境,该段古道全长约12公里,从茶庵塘往北途经磨黑八千方—老街子—四塘庙连接孔雀屏段。endprint

1.4 德化石丫坡路段遗址

石丫坡段遗址,距宁洱县城32公里,位于宁洱县德化镇政府4公里,此段茶马古道全长约6.5公里,保存完好的石镶路约500米,最宽处约2.6米,是目前发现的茶马古道最宽的一段。该遗道从澜沧往北走经思茅可直接到茶庵塘进入北路官马大道,至内陆各省。由东往西走从石丫坡过酱豆岩子-大尖山-大岩子-四岔路-经思茅-澜沧-出境至缅甸等国家。石丫坡茶马古道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1.5 同心石膏井段遗址

石膏井段遗址,位于宁洱县同心镇以东3公里,距宁洱县城南16公里。石膏井盛产盐和石膏,随着盐业规模的日渐扩大,盐、茶交易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乃至东南亚的盐商茶贩运到这里交易,清代曾在此设立石膏井县。该茶马古道从石膏井往北途经困夺-宁洱-茶庵塘-磨黑-把边江-通关-墨江-元江-玉溪至昆明,经曲靖入石门关道进入四川成都,再经陕西-山西-河北到达北京。南经勐先镇,过江城县(也可由江城县至勐腊易武),入越南莱州再转至香港和东南亚等地。目前,石膏井路段残存零星石镶路面。

清理前,这五段茶马古道路段遗址除少数路段遗址保存状况良好外,多数路段遗址局部被山洪等自然灾害损毁路基崩塌,已不能通行,古道大部地段由于路面杂草丛生,两侧植被茂盛,树枝枯木拦道,通行困难。再就是因213线公路、高速公路的建设,附近群众生产生活道路、林区伐木道路建设等原因,导致茶马古道路面破坏严重,部分連接路段被破坏后线路混乱不清,无法辨认和通行。宁洱县文管所于2016年11月16日起,分别派出工作人员查阅现有资料,进行群众走访,找有经验人士带路,多次进行实地踏查,全面核实茶马古道线路。以不改变、不损坏文物古迹为前提,对茶马古道进行道路清理。通过灌木杂草清除、残枝朽木清理、土方清理等工作后,现五段路段遗址已可通行。

2 宁洱茶马古道保护的价值

(1)宁洱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马古道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为主线,穿越滇、川、藏、青、甘、黔、陕等省、自治区,连接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是中国西部地区古老商贸通道,对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就像一片树叶上延绵的经络,在主干道之外,还分散着无数的支岔,一直伸入到各个偏僻的山村和产茶地。是一条连接汉、藏民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内地和边疆、中国和海外的经济贸易路、民族团结路和国际交融大道。

(2)茶马古道不仅是经济交往的通道,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贯通的传送带,是民族文化的大熔炉,它联接起了沿途的各个民族,使得这一地区各民族独特的文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锻造成丰富多彩的大中华文明之共同体。

(3)宁洱县文管所以不改变、不损坏文物古迹为前提,对县境内五段茶马古道路段遗址进行道路清理。这对保护茶马古道遗址,在更好地展示茶马古道沿途各民族独特的文明文化,让绿水青山承载起古老的文明,有着特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思茅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思茅地区志》(下),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

[2]云南省思茅行政公署民委编《思茅少数民族》,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3]张海珍,李娅玲.《普洱民族文化概览》,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现状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给”的价值
鹤庆县草海湿地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