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激发兴趣与创新能力

2018-02-05 04:31李丽儿
师道·教研 2018年1期
关键词:情境音乐孩子

李丽儿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大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参与合作的能力。兴趣是学生开启学习音乐之门的钥匙,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感受中学,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感受与体验,激发想象与创造,在实践尝试中不断地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肢体语言与情境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孩子对音乐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即音乐能够很好地被孩子们感受和体验,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其中有一点说到,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对,就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那该如何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呢?

音乐课的教学是不能够偏离音乐艺术属性的。音乐可以说是“动”的艺术。我尝试利用孩子们好“动”的这一特点,把握好其心理特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给学生带去暖流,使其在快乐的海洋中健康成长。如在教《悯农》一课时,我在想,单纯的倾听是不容易产生持久的热情和欲望,但是我发现肢体语言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又能够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悯农》是以古诗创编的歌曲,与学生所处的年代距离比较远,也比较抽象,但是我十分注重音乐与文学作品的相互融合。我创设情境,上课前先摆放好金灿灿的稻穗、锄头和草帽,准备好农民伯伯辛勤耕田的图片,并配上本课歌曲的课件。当本节课开始时,即课件的音乐声响起,我便戴着草帽,拿着稻穗,以生动的农民伯伯的形象,带着孩子们聆听着歌曲律动着走进音乐室,此时,孩子们面带微笑,跟着我律动起来,以一种愉悦的心情,饱满的精神进入了学习的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有的孩子下课后告诉我,刚走进音乐室的时候,就被环境所吸引,感觉仿佛走进了农田里,感受到了一种农田的气息,也喜欢那黄色的稻穗道具、锄头和帽子,当时很想走过去摸一摸,没想到在后面的环节里,还可以亲自拿来表演一下,真开心!可见,适合主题的情境导入并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激发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期待与热情。

二、教师的良好的示范魅力

教师在课堂上精湛的范唱教学,会使学生得到一种音乐美的享受和知识的满足,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如教《山林的歌》的时候,该如何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意境,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感受美的生活呢?我觉得,可以发挥一下教师自身的声乐水平,其实聆听课件范唱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老师的现场的范唱示范,吸引、感化、激励学生,让学生因老师能够参与其中,倍感亲切。我开始以一种美好的歌声把孩子们带入到美丽的山林,这时候的声音不宜过大,但要有一点轻快跳跃,又有点连贯,到了中间反复的部分,是比较舒展的节奏,我用了抒情的情绪来演唱,唱最后部分的这一句,“报春的歌、播种的歌、祝福的歌、友爱的歌”不可唱得太平淡,这句的第一、三小节可以用mp的力度,第二、四小节可以用mf的力度来处理,更有表现力,然后经过一个四分休止符,用渐强的力度来完成结束句“四季飞扬欢乐的歌”的演唱,把歌曲推向高潮,表达出对祖国的大森林及鸟类的美好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老师在孩子学唱歌曲之前能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做示范,把歌曲的美好的情绪带给孩子们,让其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变化,孩子马上就会对新的歌曲有一个全面、完整的印象,兴趣也会随之而来,为孩子的歌曲演唱做好了情感的铺垫。老师范唱的示范,可以清晰地揭示音乐作品的主题、音乐形象,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其风格、情绪、速度、力度等。

三、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展现个性,放飞自我,点燃创造的火花,得到自我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小学音乐学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我们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模仿,应该要给学生一些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创造力迸发在音乐课堂中,让孩子们体验音乐之美,在美中享受快乐。如歌曲《小象》,我采取的手段就是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问孩子们,如何扮演小象啊,她们纷纷地把小手臂合拢在一起,在胸前甩一甩,我可高兴了,马上播放歌曲,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按照三拍子的韵律,展现自己的律动,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三拍子是连贯的动作,而不是断开一截一截的感觉。刚开始时,她们有些胆怯,不敢大胆表现,我不断地鼓励和启发她们,用自己最饱满的激情和动作调动起学生的热情与勇气,最终使全体的学生都能够勇敢地随着音乐快乐地舞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创造活动與音乐游戏相结合

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玩是孩子们永远不会疲劳,永远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和进行有价值的创造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音乐中通过肌肉、眼神等体态律动,调动起身体的各个感官,使他们多渠道地参与音乐欣赏,听了还想听,做了还想做,还能从中体会到集体的凝聚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在师生互动为内容的和谐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思考,放手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在教一年级欣赏曲《狮王进行曲》时,为了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知道人与动物的关系,表达对动物的情感,在浓浓的爱意中变得纯洁,我想到了这样的教学方式,由于音乐比较短,没有歌词,我就先让孩子聆听两遍,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一下音乐的变化,想一想是哪一只动物来跟大家玩呢。他们带着问题来聆听,注意力相当集中。听完后,大部分孩子都说是狮子来了,我再问,一开始的一段小音乐,表现了什么?他们都踊跃发言,有的说是狮子在洗澡、在做准备运动、在聊天、开演唱会了,回答得十分有趣,孩子们也很开心,紧接着我问,后面的变化的音乐又表现了什么?有的说狮子去寻找猎物、在运动,在喝水、在跳舞、在吃肉、在散步、在玩耍、在追逐、在吃晚餐…,哈哈,孩子们都笑了,而且笑得很灿烂。然后我让他们在音乐声中把所想象的内容通过动作、声音和表情表现出来,他们戴上之前已经画好的狮子面具,兴致勃勃地张牙舞爪似的舞动起来,有的发出吼吼吼的声音,两脚还踏着四拍子的步伐,有的还三三两两地在“玩”,模仿得栩栩如生,棒极了,我觉得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仿佛大家都置身于一块大草地上,无拘无束地在音乐声中放飞着心灵。这样一来。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创编能力。通过这次的创造活动与音乐游戏相结合,激发起了学生的联想,把孩子们带入到了作品的情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四拍子的音乐带来的快乐,还对作品有了深刻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同时培养了与别人合作的习惯与群体意识,体现友谊之情,在高尚的音乐中提高了审美的意识。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尊重与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保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化音乐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龙建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音乐孩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