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茹彩
2017年9月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圆满闭幕。会晤通过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重申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全面总结了金砖合作10年来的成功经验,为加强金砖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规划了新蓝图。各国领导人决心以厦门会晤为新起点,共同打造更紧密、更广泛、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记者齐聚厦门,从各自的视角对这一盛事进行了全方面的报道。综观外媒与中国对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在议题设置、报道思路上的一些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报道得失,由此,也对今后的报道思路进行梳理。
一、外媒眼中的厦门金砖峰会
中国媒体对此次金砖厦门峰会的报道早在今年初就开始预热,在峰会前几个月开始逐渐发力,再到峰会前后达到顶峰。相比中国媒体的热情,国外媒体对峰会的报道多集中在峰会期间。金砖峰会前,在我们对法国媒体有关中国报道的关注中,金砖峰会的话题出现得非常少。我们与巴西的同事就金砖报道进行讨论时也发现,即便巴西同为金砖国家,但当地媒体对金砖峰会的关注也非常少,民众对这一峰会更是没有太多的认识。可以说,金砖峰会的对外报道任务相当艰巨。
在此次金砖峰会的报道中,外媒主要聚焦了以下议题:
一是高度关注金砖五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以及金砖机制共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开放、合作的经济秩序。如路透社以《中国表示,金磚国家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题报道了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二是关注峰会将解决金砖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哪些现实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俄罗斯、巴西等金砖成员国的经济困境一直反复被外媒提及。尤其是金砖成员国的媒体,更加关注峰会能够借此开启金砖第二个“黄金十年”,扩大成员国之间的多边合作,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的竞争力。如南非《独立报》采访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南非理事会主席伊克巴尔·瑟维认为,金砖合作为南非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给予南非创业机会,促进投资商在南非开展业务,让南非有机会参与全球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不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金砖机制,外媒普遍关心中国方案将带给沿线国家或机制内成员哪些益处,从而带动该机制的发展。
三是关注金砖峰会将对世界产生哪些影响。金砖五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从2009年的16%上升到2017年的23%,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45%。金砖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速的“生力军”,在美国孤立主义抬头、欧洲等国家也逐渐收紧开放态度的背景下,世界媒体都关注金砖机制对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治理领域推动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举措,以及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诸如反恐等各领域的合作。同时,更多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高度关注“金砖+”概念,希望能通过更大范围的合作搭上发展的便车。
不过,很多媒体在看似正面报道的文章中,也会“夹带”一些对金砖机制本身、对五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对中国起到的作用等相对负面的论断。比如说,法新社就刊文指出“政策分析人士越来越质疑金砖组织的相关性”,“虽然金砖机制最大的成功是2016年设立总部在上海的新开发银行,但“许多经济学家怀疑它是否会有影响力”;而且,“金砖国家贸易严重向中国倾斜,引发金砖伙伴不满”。
二、中国媒体讲故事的能力有所提升
中国的对外媒体都对此次金砖峰会的报道投入了极大关注,以全媒体的方式对此次金砖峰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报道。在报道手法上,更是不断出新,从传统的文字、图片到直播、H5、微视频等,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两点可圈可点。
1.“借嘴说话”效果显著
不论是“一带一路”、G20峰会还是金砖峰会,都不是中国的独角戏,需要其他成员伙伴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同。因此,在对外报道中,“借嘴说话”就显得非常重要。此次金砖峰会中,不同媒体几乎都派出了外语记者,充分采访国外政要、知名智库人士、研究专家等,从不同视角评论金砖峰会取得的成果以及金砖机制将带给相关国家和世界的影响,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贴近对象国读者。
2.专家解读及时深入
在身经百战的报道实践中,多数媒体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报道模式。在峰会前约好解读专家,在开幕式讲话和峰会成果文件发布的同时,专家解读工作也已经开始采制,很快,记者综合采制的专家解读就会在各平台发布,专家撰稿的深度解读也很快与读者见面。在专家解读中,从金砖机制本身的实践,到此次峰会的成果,再到金砖将带给世界的影响,让读者可以从不同层面了解峰会成果。
三、思考和建议
中国媒体讲故事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是议题设置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金砖峰会报道跟所有大型活动报道一样,由于采访中有很多限制,因此,媒体的报道也都趋于套路化,选题策划大都围绕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展开,兼顾了大局,但是在具体的话题上,则很难出新。很多时候主题不够鲜明,大而全,尤其是从标题中读者不能一眼看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相对于外媒用类似“中国提出要加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这样主题鲜明的标题,中国媒体则喜欢用“中国方案受到关注”,以及“指明方向”“绘就蓝图”等标题,读者读到的几乎都是内容雷同的解读,不同媒体的亮点和特色并不突出,因此会让产生阅读疲劳,降低吸引力。尤其是在国外社交媒体等平台,没有突出特色的稿件会被读者认为是刷屏行为,反而会因此而掉粉。
二是需进一步提升平衡报道的意识。我们提平衡报道,并不是说要像某些别有用心的外媒一样,随处夹杂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而是说,在报道这一话题时,不仅仅谈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可以涉及面临的挑战和为此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在金砖峰会的报道过程中,中国媒体对外解读金砖机制合作成果、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等,多数都只有成就,不存在问题,报道的“信息一边倒”现象比较突出。曾经有Facebook读者给我们留言,认为有关中国的政治类等主流话题的报道只有一种声音,让人难以相信。而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在9月7日中国记协举办的以“十九大和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新理念”为主题的新闻茶座上也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为例指出,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这个世界“非常需要它”。他提到,在很多研讨会等场合,一些中国的官员都会解释这是“中国对世界的礼物”,“这就会立刻造成一种感觉,就是中国在隐藏什么,不可能给一个免费的礼物,到底隐藏的是什么?”因此,库恩认为,中国应该在谈论这一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好处的同时,更开放地谈论“一带一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样反而能够减少被误解的机会。
在金砖峰会举办之前,美通社转载了中国网制作的《中国3分钟》有关金砖的一期报道,题目是《金砖:潜力巨大,但要做的还有很多》,文章开头就指出:“近年来,西方媒体喋喋不休的主题是‘衰落的金砖。事实上,片面讨论金砖的价值是24克拉还是14克拉的成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金砖合作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和变化都是预期之内的。因此,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金砖发展趋势、潜力以及它面临的挑战上。”这样的表述同样也是正面报道,但并不避讳谈到相关的挑战,因此能够被外媒采用和转载,更能够到达读者。
三是应更有针对性地回应舆情。现在,各外宣媒体都增加了对对象国舆情的关注,尤其是在国际会议报道和活动报道期间。但是,在关注舆情的基础上,应该更有针对性地回应舆情关切。比如说,不论是金砖峰会还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做法跟现有西方主导的治理体系有哪些不同?媒体正面直接回应的并不多。实际上,中国通过金砖合作等向世界传递的信号是平等和合作,比如说中国虽然体量巨大,GDP比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但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每个国家的份额相等。这就是中国要对外传递的信号,那就是平等和合作,这表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向跟现有的体系是截然不同的。
在充分了解舆情的基础上,对外传播媒体需要从更高层面统筹回应舆情的具体思路,针对不同舆情有针对性地分头回应,避免媒体之间重复话题,以求事半功倍之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