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荣荣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全运会,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和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竞赛杠杆和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全运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在历届全运会上,山西均派出了代表团参赛。
历届全运会概况[1]简述如下。
(一)第1-3届全运会:群众盛会
1959年,中央为迎接10周年国庆,响应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决定在北京举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第1届全运会便由此而来。1959-1961年,我国经历严重的经济困难。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第2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1966-1976年,我国经历思想浩劫。1975年,全面整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第3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突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主题。
(二)第4-9届全运会:为国争光
1977-1978年,我国在徘徊中前进。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1979年,第4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发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号召,这是全运会首次实现以4年1届的周期来办赛。1979年,我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3年,即奥运前一年,第5届全运会在上海举办,发出“提高水平,为国争光”的召唤,这是全运会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地区举办,首次与奥运项目接轨。1987年,第6届全运会在广东举办,发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呼吁,这是全运会首次打破中央全额拨款惯例,而集一省之力承办。1993年,即奥运后一年,第7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体现了“以亚运精神办七运,以七运风采争奥运”的主题。第8-13届全运会都是每隔4年在奥运后一年举办。
(三)第10-13届全运会:全民健身
2005年,第10届全运会在江苏举办,以“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举办,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主题。2013年,第12届全运会在辽宁举办,以“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为主题。2017年,第13届全运会在天津举办,以“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为主题。
以下表格数据出自《山西竞技体育五十五年(1949-2004)》[2]《十运!十运!》[3]《中国体育年鉴2010》[4]《中国体育年鉴2014》[5]等。
(一) 从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分析
表1 历届全运会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统计表
1.从参赛人数分析
由表1可知,历届全运会参赛人数最多的是第4届,参加决赛的运动员达15 189人;参赛人数最少的是第7届,参加决赛的运动员为4 228人。
1979年,第4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当时,十年的思想浩劫、两年“徘徊”终结,全运会鼓舞了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的士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使得第4届全运会参赛人数出现了历史高潮。1993年,第7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按照4年1届的办赛周期,第7届全运会本应在1991年举办,但由于我国在第6届全运会后一年举办的奥运会上失利,此后全运会改为在奥运后一年举办。按照“奥运战略”,第7届全运会取消了部分非奥运项目,使得第7届全运会参赛人数大幅度减少。
由表1可知,山西在历届全运会上参赛人数最多的是第13届,参加决赛的运动员达350人;参赛人数最少的是第9届,参加决赛的运动员为141人。
为学习全运会的办赛经验,为山西2019年举办第2届青运会提供参考,山西参加第13届全运会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历届全运会的山西参赛人数以第1届为基础,第2、3届持续下降;第4届有所回升,第5、6届连续下降,第7届回升,第8届继续下降,第9届降到历史冰点(141人),之后又逐渐回升,到第13届达到历史新高(350人)。参赛人数有降有升、起伏波动,基本符合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
2.从参赛项目分析
由表1可知,历届全运会上,设置项目最多的是第6届(47个项目);设置项目最少的是第2届(23个项目)。
1965年,第2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此前,我国经历严重的经济困难,在党中央八字方针指导下,体育部门采取“缩短战线”等调整措施,使得第2届全运会项目设置达到历史最低。1987年,第6届全运会在广东举办。邓小平提出申奥设想,“走向世界”“为国争光”为全运会指明了方向,全运会的项目设置进一步与奥运项目接轨,使第6届全运会项目设置达到了历史新高。
由表1可知,山西在历届全运会上,参赛项目最多的是第1届,参加决赛的项目达到37个;参赛项目最少的是第2届和第5届,参加决赛的项目都为15个。
在第1届全运会上,山西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竞技、群众和军事项目在内的多种项目,充分反映了当时山西人民锻炼身体、保家卫国的积极性。之后,受经济困难影响,第2届全运会项目设置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导致山西代表团的参赛项目也降到历史冰点。同时,由于我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第5届全运会的项目设置首次与奥运项目接轨,很多奥运项目都是首次进入全运会的影响,山西代表团的参赛项目大幅度减少,达到历史最低。
(二)从获金牌的数量和项目分析
表2 山西获金牌的数量和项目统计表
1.从获金牌的数量分析
由表2可知,在第4届全运会上,山西代表团获金牌数量最多(21金),金牌排位最高(8位)。数据显示,山西代表团在第4届全运会上打破全国纪录的数量也最多(4队138人破10项全国纪录,1人平1项全国纪录,1人创1项全国最好成绩)。[6]第4届全运会金牌设项较多,恰逢又是山西队的优势项目,所以山西获金牌较多。山西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显然与改革开放大势有重大关系,但不能说明山西竞技体育水平已经达到历史最高。[7]
由表2可知,在历届全运会上,山西代表团获金牌数量最少的是第6届(6金);金牌排位最低的也是第6届(21位)。数据显示,在第6届全运会上山西代表团没有破1项全国纪录[8],山西竞技体育水平降到历史冰点。山西夺金失利与第6届全运会的项目设置与奥运项目进一步接轨,而山西代表团在新增奥运项目上不占优势有直接关系。
2.从获金牌的项目分析
由表2可知,在历届全运会上,山西代表团获金牌项目最多的是第11届和第13届(7个项目);获金牌项目最少的是第3届和第6届(3个项目)。分析发现,山西代表团全靠传统优势项目(自行车、摔跤、武术)获得金牌。在历届全运会上,山西的传统优势项目是自行车、摔跤、武术,其中夺金率最高的是自行车(历届全运会共获35枚金牌),其次是摔跤(29枚金牌),再次是武术(15枚金牌);夺金点最稳定的是摔跤(除第2届以外的12届全运会都夺金),其次是自行车(10届夺金),再次是武术(7届夺金)。
(一)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设置
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前4届全运会上,群众项目和竞技项目、军事项目等都属于正式项目。之后,由于全运会全面与奥运接轨,群众体育项目逐渐退出全运会。
2005年以来,近4届全运会不断践行“全民健身”主题。2017年,第13届全运会增设19大项、126小项群体项目,通过开展“我要上全运”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全运会的热情,最终8 022人进入决赛。山西共派出3 868人参加群体项目18大项,86小项预赛,其中9大项22小项139人进入决赛,羽毛球男单选手斩获1枚银牌。
(二)全民健身法规制度建设
1995年,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我国首部《体育法》发布。2009年,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条例》,并先后于2013年、2016年修正。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2016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1996年,山西省制定《体育设施管理条例》,2010年通过《山西省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公共体育设施每周向公众开放时间不得少于35小时。2012年制定《保健干部科学健身实施办法》《关于推动柔力球运动项目开展的实施意见》等。2016年制定山西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2017年出台《“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引领山西群众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亿万农民健身工程”建设
2005年,在第10届全运会举办期间,“大运体育走廊”被全民健身博览会列为“中国全民健身著名景观”。山西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百镇(乡)千村(校)“大运体育走廊”工程,截至2005年,大运高速600多公里内新增篮球场650块、全民健身路径25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所、体育场地2 425万平方米、体育器材1 980件,惠及8市31县116镇650村、1 000校、200多万农民群众。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启动“亿万农民健身工程”。同年,山西省制定《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06年完成1 199个村镇场地建设;2007年完成5 304个行政村场地建设;2008年完成6 76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2012年,山西实现28 200个行政村体育场所“全覆盖”,同时实现农村体育设施电子档案管理“全覆盖”。
(一)全运会产业化机制
通过建立体育产业化机制,以市场模式经营全运会,扩大全运会经费来源,达到“以体养体”的目的。1987年,第6届全运会在广东举办。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一改中央全额拨款惯例独力承办。首次引进产业化机制,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发行体育奖券,拍卖专用权,发展体育旅游业等。从1993年举办第7届全运会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运会按照市场经济和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通过建立体育产业化机制合理配置体育资源。
2015年以来,体育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群体赛事、体育培训、健身场所等激增。第13届全运会增设群体项目,推动了体育产业创业热潮。随着全运会引进马拉松群体赛事,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和参赛人数激增。2016年,马拉松创业公司300多家,马拉松赛事328场,参赛人数300万。太原国际马拉松赛,自2010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吸引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万人参赛。在马拉松赛事的推动下,马拉松行业公司、运动装备行业激增。
(二)体育产业法规制度建设
201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11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2001年以来,山西省政府先后发布《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2002年,山西省体育产业管理中心成立,负责实施全省的体育产业法规制度。2016年,山西省体育局印发“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并于2017年准备起草《体育产业条例》《山西省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成立山西省体育产业集团公司等。
(三)体育产业发展载体建设
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而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极大推动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长期以来,山西体育产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运作,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健全的模式。例如,1991年建成的山西省体育场由于缺乏多功能效用而长期闲置。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的局势下,山西省体育场成为了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为搭建体育产业发展框架,山西建设了大批体育场馆设施。其中,龙头场馆即山西体育中心,于2011年基本完工,不仅可成为山西省专业运动队训练基地、大型职业联赛和演唱会举办地,而且为山西承办全国综合性的体育赛事提供了最重要的硬件设施。山西现已成功申办2019年第2届青运会,其借势青运会,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了一批体育场馆,形成了以太原为主、各市为辅的场馆格局。
山西体育事业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上齐头并进发展。竞技体育:发展国家奥运优势项目,如蹦床、射击、游泳等;巩固山西传统优势项目,如摔跤、自行车、武术等;扶持职业体育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群众体育:持续推进“六边工程”(即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组织、活动、赛事、指导和文化)。体育产业:在“体育+”方面大做文章,借助太原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创业。
2009年以来,山西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多次强调,山西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要齐头并进发展,这即是山西体育事业的发展模式。可以说,目前山西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
[1]杨力翔.对建国以来历届全运会的评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1):17-19.
[2][6][8]杨凤楼,于若洁.山西竞技体育五十五年(1949-2004)[M].太原:山西省体育局,2005.178-240.202.216.
[3]王春元.十运!十运![M].太原:山西省体育局,2005.302-315.
[4]袁伟民.中国体育年鉴2010[M].北京:中国体育年鉴社,2011.533-554.
[5]袁伟民.中国体育年鉴2014[M].北京:中国体育年鉴社,2015.435-452.
[7]田艾莲.山西竞技体育50年走势—析1-8届全运会[J].山西体育科技,20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