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卿德
(山东建筑大学资产处 山东济南 250101)
目前,很多既有建筑都存在能耗高、浪费严重的问题,与当前的节能减排战略不符。因此,需要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合理可行的关键技术。
(1)分析判断建筑围护结构是否保温,门窗是否有良好气密性,室内是否舒适等。
(2)分析判断采暖及制冷空调系统能否达到要求,即可控、可调与可计量。
(3)以采暖系统为例,确认其锅炉实际运行效率及管网输送效率等能否达到要求。
(4)综合判断建筑是否有进行改造的价值,如分析建筑剩余寿命和改造需要的成本。
经上述分析与判断,对达到要求的建筑要尽快进行改造,而不满足要求的建筑,尤其是危旧建筑,需要逐步落实拆除计划[1]。
外窗为建筑围护结构一部分,占很大比重,也是绝热性最差的部分,通常可以达到墙体实际热损失5倍以上。建筑窗户节能占总节能40%以上,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外墙进行节能改造,除了要充分考虑保温,还要对水密性、隔声及气密性进行综合考虑。气密性与传热性是对建筑外墙性能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主要为塑钢双层玻璃,以此降低其传热性。在安装外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窗体密封。窗体密封主要和各部分空隙直接相关,如果空隙较大,则会造成热量流失,使冷空气不断进入。为对墙体密封性进行有效增强,应用密封条进行封堵,避免产生空气流通。在选择密封条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质地柔软且黏性与弹性良好的。
外墙在围护结构中面积最大,与室外环境相接触的面积也是最大的,因外墙传热产生的能耗将达到很大的比例,外墙是否保温对室内使用舒适度有直接影响。在寒冷地区的建筑,其外墙主要采用厚度为370mm的砖砌体,其表面基本没有额外保温措施,将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对于外墙保温,主要有三种方法,即为内保温、外保温和中间保温,不同方法对应不同情况。其中,外墙夹心保温在新建建筑中应用较多,在设计就已经进行了保温,与既有建筑外墙的保温改造不相符。而内保温虽然施工简单方便,但需要占用一定室内空间,影响正常使用,所以也很少使用。因此,在改造中应优先考虑外保温,它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也能避免热桥现象的产生。在外保温施工中,应使用质量较轻的材料,并且还要具有良好的防火性与隔声性[2]。
对建筑屋面保温进行节能改造能有效减少能耗,而且施工投入少,周期短。虽然屋面在建筑中面积占比不大,但其保温性能却有很大影响。在多数既有建筑中,其屋面都使用平屋面形式,在防水上难度很大,而且耗能也较多。如遇雨雪等特殊天气,若积水无法得到及时排出,将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屋面上的防水层损坏后,将失去防水功效,导致房屋漏水等问题的产生。所以在屋面保温施工中,应同时考虑防排水。选择具体的保温材料时,需要优先考虑有良好憎水性的保温材料。对屋面的改造主要可分成以下两种:其一,采用坡屋面,保证保温隔热性,并在此基础上保证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其二,完全剔除屋面,重新施做保温层与防水层,提高屋面防水性与隔热性。这两种方法,尽管前者能对屋面排水能力进行改善,减少热量实际散失,但需要很大的成本;而后者尽管成本很低,施工便利,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屋面,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及热水器的布置,但会产生排水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建筑屋面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节能改造方法,从而实现防水、节能与保温的多重目标。
对于既有建筑,其采暖多采用集体供暖方式,用户均摊费用,无法对温度进行调节,如果室内温度过高,要进行开窗散热,由此将造成损失和浪费,若将能源的使用和费用相挂钩,则可以调动居民节能主动性。而对建筑的供热计量进行节能改造,主要是指温度控制与热计量作为主要手段,实现预期的节能目标。各户均安装加热装置及控制装置;各楼的热力入口新增热计量装置;对小区外网实施水力平衡的节能改造。利用这一方法能真正实现按户分摊[3]。
做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促进节能减主要手段,通过节能改造可以创造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完成改造的建筑,其室内温度将得到有效改善,而且隔声性能也随之提升。此外,节能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并提高居住品质,减少能源的消耗与损耗,并避免产生环境破坏与污染。